孩子抽动:今年春天做好这1件事,抽动没了,成绩好了!

灵松谈育儿 2025-03-27 15:37:11

大家好!我是你们身边的医生朋友孟主任。

春天一到,不少家长发现孩子的抽动症容易反复。

从中医角度来看,春属木,对应人体肝脏,本应肝气舒展畅达。但孩子若本身肝气不舒、气血不畅,肝气郁结就易化火生风,引发抽动。

加之春季气候多变,孩子情绪波动大,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加重肝气郁滞。同时,春季孩子脾胃功能弱,易脾虚湿重,水湿代谢失常生痰,痰阻经络,也是抽动症发作的重要原因。

既然知道了原因,该如何应对呢?关键做好这 3 件事。

1、早睡:

中医讲 “人卧血归于肝”,孩子最好晚上 9 点前上床睡觉,这是养肝血的黄金时间。

可如今很多孩子习惯晚睡,导致肝血无法正常回流,肝脏得不到充分休息,加重抽动症状。家长要重视孩子作息,营造安静舒适睡眠环境,睡前用温热水给孩子泡脚,帮助入睡。

2、疏通肝经易堵穴位:

按摩穴位如同给肝脏做 “瑜伽”。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间,是肝经原穴,每天按压 3 分钟左右,可疏肝理气、平息内风,缓解抽动症状。

三阴交在内踝尖上 3 寸,是脾经、肝经、肾经交会处,按摩它能健脾化湿、调理肝肾功能,减少痰湿对经络的阻滞。

合谷穴即虎口,虽属大肠经,但与肝经联系密切,按摩它对孩子头面部抽动症状有很好的缓解效果。按摩时力度以孩子感觉微微酸胀为宜,每个穴位按摩 3 - 5 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配合深呼吸效果更佳。

3、古方天麻钩藤饮(平肝熄风):

对于实证抽动(病程短、幅度大)且抽动症状明显的孩子,临床上常用天麻钩藤饮。

该方出自《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方中天麻和钩藤平肝息风,黄芩和栀子清泻肝热,牛膝引血下行。多数孩子服用 2 周后抽动频率明显降低,配合穴位按摩效果更显著。但此药方需专业中医师辨证开具,家长切勿自行给孩子服用。

门诊案例

7 岁的乐乐,是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可今年春天,他却被抽动症缠上了 。一开始,乐乐只是频繁地眨眼,家长以为是孩子眼睛不舒服,就买了眼药水给他滴,可没什么效果 。后来,乐乐又开始不自觉地耸肩,在课堂上也总是坐不住,小动作不断,学习成绩也跟着下滑 。家长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赶紧带乐乐来我的门诊 。

在详细了解了乐乐的情况后,我发现他的这些症状在情绪紧张的时候会更加明显,而且还伴有口臭、大便干结等问题 ,舌苔,发现舌红苔黄,脉象弦数 。经诊断,乐乐属于肝阳上亢型抽动症。

制定治疗方案时,给他开了天麻钩藤饮加减的方子:天麻、钩藤、石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教家长按摩太冲穴和三阴交穴的方法,并强调早睡。

三周后复诊,症状减轻,调整药方继续服用。又过一个月,抽动症状基本消失,上课能集中注意力,成绩也提高了。

只要找准病因、用对方法,抽动症并不可怕,孩子们定能摆脱困扰,健康成长。

0 阅读:0
灵松谈育儿

灵松谈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