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毫克即致死!河南两女子吃凉皮1死1重伤,原因找到目前无特效药

兰亭序使 2024-10-25 18:14:51

“全市范围内,凉皮店全部查封,暂时停售凉皮”

2023年的7月,一则事关凉皮的“惊悚”新闻,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

河南永城,一女子与其舅妈食用凉皮后,双双中毒送医。后虽经全力抢救,可舅妈依旧不幸离世,就连侄女尽管保住性命,却也陷入了,漫长的后续治疗之路。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普通的凉皮,竟酿成如此惨烈的悲剧?

你没听说过的,米酵酸菌

米酵菌酸,这个听起来,陌生而拗口的名字,其实是一种活性发酵毒素。

通常它们会潜伏于,变质的淀粉类食品中。

或是发酵的玉米面制品,或是长时间泡发的粉条,亦或是没有得到妥善保存的银耳木耳……

更可怕的是,一旦这种毒素形成,即便是高温烹煮,也难以将其彻底破坏。

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不到摸不着的对手,哪怕只有1毫克,就足以致人于死地。

事实上,类似河南这样的悲剧,早已不是第一次上演。

无独有偶,就在不久前,台湾的一家餐厅,也曾发生过,大规模的食物中毒事件。

据调查,事件的元凶,同样指向了米酵菌酸。

在这起事件中,共有29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中毒症状,其中2人最终因抢救无效,而去世。

如何防范米酵酸菌?

一旦中毒者在食用,被污染食品后,通常会在24小时内,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症状。

而要是病情加重的话,那肝脾损伤、意识障碍、高烧抽搐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也会随之而来。

更令人心惊的是,这种中毒的死亡率,竟高达50%以上!

专家提醒,预防这种致命中毒,关键在于对食材的挑选与处理。

首先,要尽量避免,长时间浸泡发酵食材。

一旦泡发完成,就要尽快食用,切不可贪图方便,而选择冷藏。

其次,在采购时,一定要认准,正规厂家生产的、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

对于银耳、木耳等干货,更要仔细辨别,其色泽、气味等变质迹象。

再次,烹饪前,一定要对食材反复清洗,确保其卫生安全。同时,也要注意餐具的清洁,避免交叉污染。

毕竟,这是米酵菌酸最为活跃的,温度区间。

只有严格遵循,这些预防措施,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中毒的风险。

但如果不幸发生了中毒情况,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内就医。

因为目前,对于这种可怕的毒素,我们还没有特效的解毒药物。

只有尽早接受专业的医疗处置,才能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

为啥米酵菌酸毒性强?

米酵菌酸,说到底其实是一种,毒性代谢产物。

它的产生来源,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也简称为椰酵假单胞菌(即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

最早人们发现这一细菌,还是在19世纪末的印度尼西亚。

当时,印尼有种传统食物,叫做“天贝”,也就是椰子发酵后,制作的一种食品。

不过自打1895年开始,就连续有人食用天贝中毒,到了1975年的时候,印尼因为食用天贝中毒致死案例,超过了3000多人。

而1988年的一次群体中毒事件,更是导致了300多人,一次性死亡。

就此之后,人们逐渐搞清楚了致命原理,也发现了这个米酵酸菌。

而这个毒菌,在我国是1977年,从东北酵米面中毒食品中,发现提取出的。

在特定的温度和生长环境下,其就可以产生,小分子毒性代谢物,即米酵菌酸。

由于这个米酵菌酸对热极稳定,哪怕是100℃沸水和高压烹煮,也很难破坏其本身,这也就导致了,它的出现颠覆了,很多普通人的毒性认知。

其实,它是可以通过紫外线照射,和日光照射,来破坏化学结构,从而降低毒性的。

后记

一碗看似普通的凉皮,却可能藏着夺命的剧毒。

这不禁让人感到一阵后怕。但生活总是在美好与危险间交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却也不可掉以轻心。

提高警惕,了解风险,遵循科学,或许就是我们能为自己和家人健康所做的最简单,却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参考资料

原文刊登于环球网2023-07-18发布的关于《这种毒素沸水杀不死,中毒后病死率超50%!疾控部门再提醒!》的报道;

原文刊登于济南都市频道2023-07-18发布的关于《又是它!两女子吃后一死一重症!疾控:中招无特效药》的报道;

原文刊登于平安江苏2024-05-14发布的关于《小心!仅需1毫克就能致死!可能就在你的厨房里》的报道;

0 阅读:2

兰亭序使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