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毛主席夜宿五台山,抽中上上签后却向老僧摇头:感谢好意

食事儿 2025-03-18 14:51:01

1948年那会儿,毛主席带着中央前委的同志们,从延安出发,渡过黄河往东走,一路奔向西柏坡,为的是指挥那决定胜负的最后大战。

现在革命的风头正劲,毛主席和周总理他们一路走来,心里都乐开了花。

一行人到了五台山,结果碰上大雪天。雪虽然挺好看,但路可就走不动了。

山里的盘山公路特别陡,弯道也多,大家为了安全着想,就打算在塔院寺的方丈院里凑合一晚。

第二天去寺院参观时,寺里的和尚很热情地请毛主席抽个签。主席看他们这么诚恳,就高兴地同意了。

抽到一支大吉签后,老和尚一个劲儿夸主席好运连连,但主席却摆了摆手说:“多谢您的好心啦!”

那么,这么一群铁了心的唯物论者,晚上住进了佛教名山上的寺庙,他们都经历了些什么事儿呢?在和寺庙里的和尚聊天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又能让我们瞧出主席对宗教文化是个啥看法?

这事得从我在五台山过夜那会儿讲起。当时,我选择在五台山留宿。

【主席也有好奇心】

那时候,五台山早已成为解放区的一部分,毛泽东他们一想到晚上要去探访有名的寺庙,心里头那个激动劲儿就别提了。

以前打仗那会儿,在陕北跑过不少地方,也去过佳县的白云寺瞅瞅。这回能上五台山,可得好好看看,过个眼瘾!

到了方丈那儿,庙里已经给安排好了住的地方。一张土床、一组桌凳,虽然简单,但收拾得很干净。

屋子中央摆着个取暖的火堆,给屋里头带来点热乎气儿。

大家正围坐在火堆旁取暖,寺庙的老住持一听闻消息,立马带上小和尚,很是热心地招待了他们,给他们端来了清淡的茶水和素食点心。

瞧见毛泽东正在翻阅经书,方丈心里有点纳闷,便开口问道:“您这样的大人物,也看这些经书啊?”

主席大大方方地把经书交给方丈,笑着说道:“就是随便翻翻。我们不信神佛那一套,也别叫我什么‘贵人’啦。”

聊了几句之后,大家的关系很快就变得亲近了。

十年前,毛主席就夸过:“说五台山以前有个鲁智深,现在则有聂荣臻。”

现在遇到了这儿的主人,他一下子来了兴趣,直接问老和尚:“鲁智深以前是在哪个庙里出家的呢?”

老和尚马上就说:“一开始啊,我是在菩萨顶那儿,老老实实做了7个月的僧人。”

停了片刻,他接着说,“之后因为嘴馋偷吃了狗肉,还喝醉酒打了寺庙里的小和尚们,所以就被赶到开封的相国寺去了”。

然后,毛泽东脑海中又浮现出了杨五郎的身影。听说这位杨家将,曾在五台山训练出了一支保护寺庙的武僧队伍。

杨五郎在显通寺剃度当了和尚,他使的那根大铁棍,现在可是寺里的宝贝,镇山之物了。一提到杨五郎,老方丈脸上也是光彩照人,满满的自豪感。

听完老方丈的讲解后,毛泽东微笑着表示赞同,接着就顺着话题聊起了梁山泊的英雄豪杰以及杨家将的传奇事迹。

大家听得非常入迷,一直到很晚都没察觉夜已深。

【二、晨起撞钟,于山巅之上挥斥方遒】

第二天,天放晴了,雪也停了。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三人早早就醒了,一块儿到山里吸吸新鲜空气。

寺庙里头,早晚都有钟响,早晨的钟声就像是告诉大伙儿新的一天开始了。那三个起得早的人,正好碰上寺庙里敲钟做早晨的功课。

老和尚一眼瞅见了走在前头的毛泽东,连忙热情地招呼他们一块儿去敲钟。毛泽东推辞了几下,但盛情难却,最终还是跟着老和尚走进了楼里。

这次可真是“不当和尚也得干这活儿”!毛泽东拎起那根敲钟的木棍,使劲往那足足有九千九百九十九斤半重的大铜钟上撞去。

接着,他把目光转向旁边的周恩来,说:“咱俩一块儿来。”说完,他们俩一起使劲,又把铜钟给撞响了。

突然间,响亮的钟声传遍了整个山头,毛泽东他们好像也一下子振奋了起来。

老和尚双手合十,眼里满是感慨,“你从老远的地方赶来,给咱庙里敲钟,以后肯定能像这钟声似的,响彻四方。”

这钟声一响,不光是告诉咱们新的一天开始了,更预示着中国会有一个全新的未来在等着。

敲完钟声后,他们三个一块儿爬上了山海楼,这楼可高了,风景特别好。站在栏杆旁边往远处看,只见一片漂亮的霞光从很远的地方一点点地扩散开来。那些山峰啊、绿树啊,还有寺庙宫殿,全都被阳光照得亮堂堂的,美得简直不像话。

瞅着这美景如画的土地,毛泽东往东南一摆手,“瞧,河北就在那儿,翻过山头,紧接着就是冀中大平原了。”

这时候,三个人眼里都闪着光。他们就好像从那远远升起来的朝霞里,瞅见了中国革命无比光明的以后。

【三 “巧解”佛法】

瞧见过天边刚露头的晨光后,毛泽东、周恩来还有任弼时,他们三个又在庙里四处逛了逛。

塔院东边山门口的对联,吸引了毛泽东的目光。

告诉你别伤三春时节的鸟儿,它们的小宝贝还在巢里等着妈妈回来呢。

昨天晚上天黑乎乎的,我就急急忙忙住了进来,也没仔细瞅瞅。那句子挺容易理解的,是方丈借用了白居易《戒杀》这首诗里的两句话。

这话说得真棒,得赶紧多传传,让大家都知道。

毛泽东转头瞧了瞧旁边的工作人员,迈开大步往前走,边走边说道:“咱们可不是出家人,不讲那些佛法之类的。不过,要是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这对联还是挺有道理的。”

这三春鸟可是对咱们有益的小家伙,它们专吃害虫,能帮咱们守护庄稼,对维护生态平衡也起着大作用。咱们人类啊,得好好对待它们,保护它们才行。

聊着聊着,一群人就走到了广仁寺的大殿门口。

一群和尚正在大殿里忙活着,他们正在把寺院里收藏的明清时期的佛经给归置归置好。

旁边带着路的本地负责人,跟庙里一个叫罗真呢嘛的和尚挺熟的,于是就走过去跟他聊了两句。

毛泽东一听这小和尚说话,就乐呵着问:“你是从青海那边来的吧?”

没错。罗真瞧这位朋友性情挺随和,一点架子都没有,于是就跟他你一言我一语地聊上了。

你到过青海没?咱青海那儿也有好几座挺有名的庙宇。

毛泽东应了一声,“我知道俩,西宁的东广大寺,还有那个塔尔寺”。

看到对方确实了解自己的故乡,罗真呢嘛也变得热情洋溢,领着大家进了大殿里。

大殿里头的好多经书都挺旧了,有的还破了。毛泽东见状就问:“这些经书坏了,不觉得挺可惜的吗?”

罗真稍微琢磨了一下,然后很自然地说了句佛教的话:活的东西,活着就会死;有形的东西,形成了就会坏。

没错,好事坏事、活着死去,这些都是相对而言的,正好跟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对上号了。

看这小和尚挺有见地,毛泽东接着问:“要是把蒋介石给打倒了,会不会觉得可惜呀?”

这个问题挺棘手的,小和尚心里咯噔一下,一时间不知咋回答是好。

旁边一个年纪稍大的和尚轻轻摆了摆头,告诫小和尚千万别胡说八道。

毛泽东把啥都看在心上,明白他们不容易,就没再深究。他转而聊起了寺院里的那些少数民族和尚,还有他们的那些老传统、老规矩啥的。

大殿里的气氛又变得热闹起来了。

小和尚罗真对佛法挺在行,但他不太清楚唯物主义的那个道理,就是说新的东西迟早会取代旧的东西。

这个答案,其实不用问也知道,在毛泽东心里头,那是铁打的一样坚定。

【三“庇佑”中国革命的上上签】

慢慢地,寺庙里的访客变得越来越多。

毛泽东他们一行人接着逛到了五龙王殿。在当地老百姓心里,这位五龙王还有个昵称叫“五爷”,因此这儿也被大家亲切地叫做五爷庙。

听说五爷特别爱看戏,因为这个,五台山每年庙会都会安排唱一个月的戏。

看了一个月的戏,这五龙王难道还没听烦吗?

毛泽东开了句玩笑,逗乐了大家,周围的人立刻都跟着笑了起来。

聊天的时候,毛泽东注意到大殿里有个香客正找老和尚帮忙解签。共产党人可不信这一套,所以毛泽东只是随便瞄了一眼,就没再了。

那位老和尚见到这几位客人有方丈相伴,立马站了起来,直接问他们想不想求支签。

毛泽东不想让老人难堪,就顺手拿起签筒,随便抽了一根签。

老和尚接过签文瞅了一眼,立马就乐呵上了,“恭喜您嘞,这可是根顶呱呱的好签!您这次出门,肯定一路顺风顺水,大吉大利!”

尽管明白签文不可信,但当抽到最好的签时,毛泽东还是挺开心的,“看来我最近运气挺好的”。

在这儿稍作停留后,老方丈就带着毛泽东他们继续往别处逛了。

离开解签的老和尚那儿时,毛泽东认真地跟他说:“真心感谢你的帮忙。”

这是对老和尚的一种敬重表现,也是表达对他善意祝福的感激之情。

回想起一路经历过的重重困难,真的可以说是一波三折,但希望的是,尽管过程坎坷,未来还是能迎来曙光。毛泽东心里盼着,中国革命能抽到那个最吉利的“头彩”。

说说抗日那些年,老物件得留住

到了菩萨顶那儿,毛泽东老远就看到了大殿里的弥勒佛。那家伙笑眯眯的,一脸憨样,身子圆滚滚的,看着就特别亲切。

毛泽东迈着大步往前走,边走边乐呵呵地说:“胖师傅,好久不见呐。”

大家跟着一起放声大笑起来。

一行人迈进大殿,原本热闹的氛围瞬间静了下来。

看看周围,那几尊弥勒佛雕像,有的脑袋没了,有的胳膊少了,看起来都蔫蔫的,没精打采。

边上的天王殿里供着四大天王,它们外表看着挺华丽,但其实不知道被谁偷偷挖了个大口子。

和尚们通常都很珍视佛像,可这些佛像咋会破成这样,毛泽东挺纳闷,“这些佛像到底咋了?”

旁边的老方丈看起来深受触动,脸上带着点哀伤,“说起来,那是抗日战争那会儿,山上的和尚们为了保护老百姓和军队,被日本人给毁了寺庙”。

聊起这些往事,毛泽东他们都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沉思。

1937年那会儿,七七事变突然来了,国家眼看就要挺不住了。为了救国家于水火,共产党的好汉们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他们在晋察冀那块地方,建起了我们党第一个藏在敌人后方的抗日大本营。

五台山,它坐落在晋察冀军区的地盘上。

从那以后,五台山区域就变成了党带领大伙儿抗击日本鬼子的重要地方。

国家正面临困难时期,寺庙也无法置身事外。

老百姓遭了难,五台山上的和尚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自己搞了个“五台山佛教抗日救国会”。而且,还把原本200人的自卫队,重新整编成了“僧人抗日队”。

他们守护着寺庙,救出八路军和平民百姓,还协助我们党传递重要情报。他们不顾个人安危,跟日军打了上百场大大小小的仗,绝对是名副其实的抗日英雄。

回想过去,总会浮现出那段特别不容易的日子,心里头就慢慢升起一股子憋屈和恼火。

这些破破烂烂的雕像,默默地在那讲述着过去的事儿。

咱们得尽全力守护好寺庙和那些文物,绝对不能让国家的宝贝再受伤害。国家强大了,老百姓才能过上安稳日子,文化也才能一代一代传下去。

咱们得下定决心,打造一个更加棒的新中国。这是毛主席立下的承诺,也是咱们非完成不可的任务。

【五 “大人物”也是“普通人”】

离开大殿后,毛泽东他们一行人继续往寺庙的外边逛去。

路过王八盖坡那会儿,路边冒出了一些稀稀拉拉的小摊贩。

有个卖花生、零食还有香烟的小摊子,毛泽东一下就被吸引住了,突然间就想抽根烟了。

“琢磨着买包烟呢”,毛泽东用他那不太标准的五台口音,跟小贩搭上了话。

看到毛泽东个子高大,说话也挺逗乐,小贩压根没在意他身后跟着的那一大帮人,直接就问:“您想买点啥烟呢?”

在“哈德门”那儿,趁着小贩忙着拿烟的空档,毛泽东随口问道:“这段时间买卖还红火不?”

"大概就那么回事儿"。

给毛泽东递上烟后,小贩瞧着他大冷天衣服穿得挺少,就关心地问:“你穿这么点,冷不冷啊?”

“还行,不算冷”,毛泽东轻轻晃了晃手表示。

看到毛泽东已经付完钱,旁边跟着的工作人员赶紧上前,跟小贩说了主席是谁。

一听说眼前这个看起来挺随和的买烟人,其实就是主席,小贩心里一下子就慌了,两只手不自觉地缠在一块,嘴皮子也跟着哆嗦起来。

看他这样子,毛泽东赶紧劝慰道,“别慌,我也是个普通人,跟你没啥两样”。

小贩这会儿脑子里嗡嗡的,啥也听不进去了,满心满眼就觉得,站在自己面前的,就是能带他们奔小康的大人物。

接着,小贩硬着头皮,拿出刚才收下的钱,打算退给毛泽东。

你帮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我哪能要你的钱呢,这烟就当作是五台山的老少爷们儿的一点心意,送给你啦。

共产党人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绝不占群众一点便宜。毛泽东曾经就谢绝了一个小贩想要归还的钱。

做买卖得讲公道,不光是我,咱们全中国人民,算上你,都在为革命事业出一份力。

从那以后,这个小贩碰到村里的人就会说:“就连毛主席这样的大人物,买烟时也是要给钱的。”

尾声写到这里,事儿也就基本讲完了。回头看看,这一路走来,真是有不少值得说道说道的地方。虽然文章已经接近尾声,但有些心里话还是想跟大家伙儿唠唠。这篇东西,算是给这段时间的经历画了个句号。里面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亲身经历过的,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点启发或者思考。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一样,但咱们都能从别人的故事里找到点自己的影子,对吧?说实话,写这些东西挺不容易的。得挖空心思去回忆,还得想办法用文字把当时的感受表达出来。不过,一想到能跟大伙儿分享我的故事,我就觉得值了。好了,就写到这儿吧。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再跟大家聊聊别的。生活还在继续,咱们也得往前走。别忘了,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好好活出自己的精彩吧!

那年4月10号一早,毛泽东他们一伙人在山上逛了一圈后,就告别了五台山,坐车继续往东边赶路。

过了36天,我们来到了西柏坡。在那,我们举行了十分重要的七届二中全会,这标志着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章。

后来,五台山上的毛主席曾经住过的地方,竖起了一面照壁,上面刻着这么一句话:从山西的五台山起步,推广到全国,咱们要拼到最后,赢得最终胜利。

五台山还是那个五台山,可它又不单单只是五台山那么简单。

它是抗日战争时期英勇精神的鲜活体现,也是爱国情怀深深扎根的基础。

五台山就像一座心中的丰碑,会永远扎根在每个中国人的记忆里。

侯翠平写了篇文章,讲的是毛主席和周副主席曾经到五台山临时居住的事。这篇文章发在2000年的《会计之友》杂志上,是在那一年的第10期里。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