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鹏帅:PSY26-28!适度规模猪场提升生产成绩的关键策略有哪些?

猪好多 2024-12-17 14:08:42

近几年,我国生猪养殖产业规模化趋势明显,但各个规模猪场之间的养殖成绩迥异,想在行业长远发展,必须着力提升生产成绩。

2024年11月27-29日,“2024母猪产业大会暨第二届规模猪场母猪批次化生产产业峰会”在江西南昌盛大召开,广州朴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养猪中心总经理梁鹏帅分享了《适度规模猪场应用繁殖批次化提升生产成绩的关键策略》主题报告。报告围绕繁殖母猪批次化生产应用、繁殖母猪批次化面临的挑战、朴成系统集成思维等内容详细展开。

PSY是提升母猪场成本竞争力的关键

梁鹏帅开篇指出,批次化生产是以配种为节点的生产管理,按照批次节律配种、分娩、断奶,大单元全进全出。朴成生物已经全面导入36天批的繁殖模式,并逐步完善28天批的繁殖模式。

“繁殖批次化可以实现母猪群的高效满负荷生产,通过高效满负荷生产,使得猪场PSY快速得到提升。”梁鹏帅说到,提升母猪场成本竞争力的关键是PSY。在非洲猪瘟进入我国之前,很多规模场PSY达到23-24就已经觉得非常可观,但是如今,PSY达不到30总觉得好做的不够好。当前养殖业竞争激烈,PSY提不上去,那养殖场在行业中将很难长远发展。

梁鹏帅列举出了一组数据来说明PSY对断奶仔猪成本的影响,“目前大部分企业的母猪年费用是在8000元左右,做得好的企业7000多,做的差的也有超过10000元的。就以头均母猪年费8000元为例,根据企业公布的猪苗价格推算,PSY达到26-28是母猪场生存的基本底线。所以母猪场必须要想方设法去提升PSY成绩”。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提升母猪PSY?

梁鹏帅指出,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计算猪场PSY,即PSY=LSY(能繁母猪头均年产胎数)×窝均可饲养仔数×产房成活率。这三个指标哪个容易达成?哪个不容易达成?其中窝均可饲养仔数是由母猪性能决定的,也就是由基因决定的;产房成活率则是由整体的健康管理决定的;LSY则是要通过高效繁殖的模式来提升。

“当前很多猪场没有细算过LSY,很多老板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连1.8都没有。”梁鹏帅引用了微猪科技《2023年养猪行业数据年度报告》,2023年我国猪场LSY水平是1.97,2022年是2.02,2021年是1.93,这就意味着我们大部分猪场或者绝大部分猪场LSY一直徘徊在2.0左右,而LSY理论数值应该达到2.53。

那是什么拉低了我们的LSY?摆在第一位的就是NPD(母猪非生产天数)。梁鹏帅表示,NPD对猪场年产胎次的影响是巨大的,容易造成巨大的产能浪费。NPD具有隐蔽性的特点,蚕食猪场效益,很难被发现。

以1000头母猪为例,当LSY是2.53,NPD为0的时候,整个费用是0,当然这是理想状态,没有猪场能够做到。LSY做的好猪场这一指标普遍在2.4以上,繁殖周期NPD大概控制在0-5,整个费用是接近30万。但是如果LSY指标控制的不好,以达到2.01为例,整个费用则接近200万,这中间虚耗的成本足足有170万的差距,数字惊人。

“NPD这一指标的管控是猪场具不具备竞争力、能不能活下来的一个最关键的操作点。”那么如何去管控NPD?对于断奶母猪,需要多措并举提高7天断配率;对于返空流的异常母猪,则是及时更新;后备母猪要数量充足,避免超期;该淘汰的母猪要及时淘汰。

梁鹏帅列举了一组异常母猪参繁实验数据:对照组40头母猪仅使用烯丙孕素调整节律,实验组44头母猪按生产计划和猪只个体情况饲喂烯丙孕素,停药24h后注射D-氯前,之后16h注射同发素。实验结果显示,异常母猪处理后,比对照组有着更好的受胎率。但整体来看,异常母猪参繁受胎率平均为55.95%,严重拉低繁殖成绩,还是应考虑及时淘汰。

梁鹏帅表示,因为执行了批次化生产,我们的LSY和PSY是可以被设计的。批次化生产的LSY是基本确定的,以执行28天批、36天批为例,在异常母猪及时淘汰、后备猪及时更新的前提下,36天批在90%的配分率情况下,LSY可以做到2.4,即使是在70%的配分率情况下,LSY也可以做到2.23。跟微猪科技发布的数据来对比,执行繁殖批次化,及时发现并淘汰低效母猪,LSY可以提高0.3以上,PSY会因此直接就提高3-5头,所以执行批次化生产可以快速有效提升猪场的LSY和PSY。

梁鹏帅进一步指出,相对于36天批的生产模式,28天批具有更高效的优势。

朴成生物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执行28天批,实现PSY35+,但这有一定挑战。从实践来看,28天批20日龄断奶,确保13头断奶数的前提下头均仔猪断奶重能不能达到6.5kg是个问题;配种集中度、分娩集中度也是执行28天批必须解决的问题;而流转问题也是必须受到重视的关节操作……当然,朴成生物为了执行28天批次生产,从技术储备到健康管理再到专业团队配备以及成本管理都做了大量储备。

优秀后备母猪的补充可以快速提升猪场成绩

同时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繁殖母猪批次化生产也面临了非常大的挑战。

首先,批次化生产会使得母猪年更新率提高。

以36天批为例,1000头母猪场按平均断奶淘汰率8%计算,如果配分率为90%,年更新率达到了43%,而如果配分率为70%,年更新率达到89%。对一些猪企老板来说,这是无法接受。

梁鹏帅指出,我们要认清:更新率高并不是批次化生产带来的后果,只是猪场通过批次化生产集中发现了这些无效母猪和低效母猪,把它及时淘汰,减少了非生产天数,减少了损失,提升了生产成绩,这才是核心。更新率问题的根本在于猪场是选择高效满负荷生产还是低效生产。优秀后备母猪的补充可以快速提升猪场成绩。

其次,后备母猪入群会造成健康冲击。

蓝耳、猪流行性腹泻等问题是常见的问题,对于蓝耳净化场相对简单,但是对于蓝耳阳性场就需要做好驯化管理和入群管理,问题迎刃而解。后备猪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管理要点:品种管理;按照生产节律提前计划;按照生产节律引种,避免超期;留有充足的驯化时间确保猪群健康;激素管理批次入群。

另外,批次化生产配种、分娩、洗消集中度高,存在专业人手不够的问题。

梁鹏帅指出,这个问题是未来专业化分工的方向,可以组建专业队,比如配种专业队、接产专业队、洗消专业队等,通过专业服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规模化猪场在配种上存在查情配种受人员技术水平影响大的问题,当这个问题过于影响猪场配种成绩时,可以通过应用精准定时输精技术解决。

另外,批次化生产也存在公猪使用效率的问题。

针对公司化的猪场来说,还是要设置专业化的公猪站,满足自用的前提下也可以对外出售。不建议规模化猪场和小型猪场养公猪,在降低猪场生产成本和提升生产效率上专业化公猪站的作用更明确。

生态链合作组织将成为中小规模猪场未来的依托

梁鹏帅表示,朴成生物从创立以来持续按照系统集成思维布局养猪和养猪服务,把生物安全、健康管理、生产管理、育种管理、营养管理、设备设施、数字化管理、成本管理等等纳为一体进行考虑,这跟大部分猪场零件组装的思维是完全不一样的。

小到几百头、大到几千头,大部分规模猪场在技术、营养、品种上还是有所欠缺,部分猪场可能存在跟风思维,所作动作不能匹配猪场生产,导致生产成绩不稳定。

随着养猪行业的发展,中小规模猪场要想更好地活下去,区域化的生态链组织会发挥非常重大的作用。在生态链组织内,规模猪场可以获取所有的专业服务和性价比高的产品,这些专业服务可以媲美集团企业的专业度,在生态链内的企业互为依托,高效共生。

“我相信生态链合作组织会成为规模化猪场未来的重要依托”,梁鹏帅说到:“因为区域化的生态链合作组织一定能通过系统集成理念,从多角度全方位来服务好规模化猪场,推进猪场生产成绩和生产效率的提升。”

整个报告中,梁鹏帅用详实详尽的数据说明了PSY、LSY、NPD等指标对猪场生产成绩的影响,同时也提出了批次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并分享了朴成系统集成思维,给众多适度规模猪场提升生产成绩提供了新参考、新思路。

0 阅读:0
猪好多

猪好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