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国内篮球圈挺热闹,南京同曦队的林葳要参加 2025 年 NBA 选秀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说实话,刚开始听到这消息的时候,我跟好多人一样,第一反应都是 “这小子胆子挺大啊”。毕竟 NBA 那可是篮球金字塔尖的存在,别说咱们中国球员了,全世界每年那么多打球的年轻人,能挤进去的也就那么几十个。
先说说林葳这人吧。他今年 21 岁,打后卫,这赛季在 CBA 场均能拿 21 分 5 助攻,三分球命中率 34.9%,罚球更是准得离谱,87.6% 的命中率,搁 CBA 本土球员里绝对算尖子生。季后赛打新疆那两场,他场均 30.5 分 11 助攻,尤其是第二场,末节连着几个突破分球,把新疆队的防线搅和得像一锅粥。好多球迷看完都说,这小子打球有点灵性,关键时候不怯场,跟咱平时看的那些 “稳扎稳打” 的国产后卫不太一样。
但问题也摆在这儿呢。NBA 和 CBA 那强度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就好比小孩玩的水枪和真枪实弹的区别。林葳身高 1 米 90,在 CBA 打后卫没问题,可到了 NBA,比他高壮的后卫一抓一大把,防守时人家一扛一挤,他能不能站稳都是事儿。就说上赛季季后赛,他有一回防守漏人,眼睁睁看着对手在自己面前抢下关键篮板,这种细节在 NBA 只会被无限放大,分分钟被针对。
不过呢,我觉得吧,这事儿也不能只看困难。林葳背后的经纪公司 Lift Sports 挺有来头,创始人迈克・米勒以前在 NBA 拿过总冠军,现在手下管着莫兰特、班凯罗这些大牌。听说他们给林葳制定了特训计划,重点练投篮速度和对抗能力。你想啊,莫兰特当年也是从默默无名打出来的,说不定人家真有一套把普通球员打磨成球星的办法。而且林葳有个优势特别难得 —— 大心脏。他刚进 CBA 那年,首秀就投中绝杀球,后来又多次在关键时刻得分,这种 “大场面不慌” 的特质,在 NBA 挺吃香的,毕竟球队都需要敢在最后时刻持球的人。
现在网上讨论挺多,有人觉得他这是 “冒险”,弄不好去了 NBA 只能坐板凳,还不如留在 CBA 当 “大腿”;也有人说年轻人就该去闯闯,哪怕失败了,回来也是不一样的境界。说句心里话,我挺欣赏他这股子冲劲。咱们中国篮球这些年,除了姚明、易建联,真正能在 NBA 站稳的球员太少了,周琦、丁彦雨航他们试过,有成功也有遗憾,但每一次尝试都是在给后来人铺路。林葳这一回,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了块石头,不管最后溅起多大的水花,至少让大家看到,咱们的年轻球员有勇气去挑战最高水平。
当然了,现实也很残酷。2025 年 NBA 选秀是公认的 “大年”,文班亚马、亨德森这些天才球员扎堆,竞争激烈得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似的。球探报告说林葳大概率次轮被选,模板是 “低配版贝弗利”,这意味着他得从防守和三分做起,一点点挣上场时间。但换个角度想,贝弗利刚进 NBA 时也是落选秀,靠拼命防守打出了名堂,说不定林葳能复制这条路呢?
最近我刷到不少球迷的评论,有人说 “就算选不上,去美国练一圈回来,CBA 也能升级”,也有人担心 “对抗练不上去,技术再好也白搭”。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NBA 这条路难走,但没人想看到年轻球员没试过就放弃。就像咱们普通人过日子,谁不想往高处走呢?哪怕摔几个跟头,那也是经验。
最后咱唠唠这事儿的意义。中国篮球这些年老被说 “进步慢”,除了联赛水平,或许也缺了点 “敢闯敢拼” 的劲头。林葳这一步,不管成不成,都是在告诉后面的孩子:NBA 不是遥不可及的梦,只要你有本事、肯吃苦,就值得去试试。现在他已经去美国特训了,每天练力量、练投篮、跟 NBA 级别的防守球员对抗,苦肯定是苦,但机会从来不会掉在懒人头上。
你觉得,这个从厦门农村走出来的小伙子,能在 NBA 的舞台上闯出一片天吗?是像姚明那样成为里程碑,还是像周琦那样经历起伏,又或者带着一身本事回来继续征战 CBA?不管结果如何,至少现在,他让咱们对中国篮球多了一份期待,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