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败退台湾前的12个一级上将,他们最终的结局如何?

喜爱历史的小迷弟 2024-08-09 20:49:14

民国时期,大小军阀混战,军令政令不统一,导致国内将军多如牛毛,北伐胜利以前,军队中的军衔更是混乱,北伐成功后,经过中原大战,蒋介石基本上统一了中国,此时他也开始对军队进行改革。

1935年,国民政府重新对军衔进行了评定,将上将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共三个等级,特级上将是蒋介石专门为自己准备的,一级上将当时共授予九人,这九人分别是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陈绍宽。因上将名额有限,所以并不是随便晋升的,只有当上将名额有缺时符合条件的才能递补上去。

《大决战》中的蒋介石

国民党在大陆时期,一共有12名一级上将,1937年朱培德去世后,程潜于1939年补缺成为一级上将;1945年张学良退役后,白崇禧递位补缺,成为一级上将;1946年冯玉祥退役后,陈诚于1947年递位补缺成为一级上将。

国军庞大的阵营在败退台湾前仅有这12位一级上将,那么这12位一级上将最终的结局又如何呢?

阎锡山,山西五台人,晋军首领,山西的土皇帝,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是最早的同盟会会员铁血丈夫团成员之一,在首次授衔的九人之中资格最老,无人能比。

1935年铨叙军衔时任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后又先后任军委会副委员长、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兼山西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部长等职。

1949年12月,阎锡山飞抵台湾,次年3月退役,改任总统府资政和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而后阎锡山无事可做,于是从事著述,先后写了20多本小册子,其中主要的是以反共和宣扬他的“物劳主张”和“中的哲学”为内容的《大同之路》。

1960年,阎锡山在台湾去世,终年77岁。

阎锡山

冯玉祥,安徽巢县人,原西北军首领,行伍出身,有“基督将军”、“倒戈将军”之称。1930年中原大战失败后,他的西北军被瓦解,部下很多人被蒋介石收编,而他本人到泰山隐居。

冯玉祥历任直系第三军总司令,国民军总司令,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军委会副委员长、第六战区司令长官、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等职。1946年冯玉祥退役,1948年7月,冯玉祥离开美国经苏联准备回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9月1日因所乘胜利号轮船在黑海失火,不幸遇难,其遗体在苏联敖德萨火化。1953年10月15日,其骨灰安放在泰山的冯玉祥将军陵墓。

冯玉祥

张学良,奉天海城人,原奉系将领,东北军少帅。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成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了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作为回报,蒋介石给了他一个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的职位。

1935年授衔时任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军事委员会武昌行营主任。1936年,张学良联合杨虎城将军发动了“西安事变”,扣押了蒋介石,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解决此次事变,他跟随蒋介石回到南京。

张学良

1936年12月31日被军事法庭判处10年徒刑。4天后被蒋“特赦”,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先后被囚于浙、赣、湘、黔、台等地。1959年虽被台湾当局宣布解除“管束”,但仍受到监视。1991年4月,被软禁近半个世纪的张学良获准与夫人赵一荻赴美探亲。1995年4月决定定居美国檀香山。2001年10月14日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病逝,享年101岁,成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将军之一。

何应钦,贵州兴义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一期毕业。原黔军将领,后来离黔入粤,进入黄埔军校任总教官。何应钦历任军事委员会军政部部长兼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广州行营主任、参谋总长、行政院院长兼国防部部长等职,1935年授衔时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军政部部长。

何应钦

1927年借陈诚在战斗中因病坐轿上前线指挥将其免职,自此两人结怨。“西安事变”时,不顾蒋介石的安全,力主发兵讨张,与宋美龄闹得不可开交,令蒋也对其产生戒心。

1949年,何应钦逃往台湾,1950年5月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席,中央评议委员会评议委员等虚衔,后来一直担任虚职,1954年12月18日退役。1987年何应钦在台湾去世,享年97岁。

李宗仁,广西临桂人,桂系首领,历任第七军军长,广西绥靖主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1948年5月20日就任中华民国副总统、1949年1月21日任代总统。1935年授衔时任军事委员会常委兼第四集团军总司令。

以李宗仁为首的桂系跟蒋介石一直不对付,多次逼蒋介石下野。1949年12月5日李宗仁由港赴美手术,1965年离美赴欧,7月17日偕夫人郭德洁,程思远绕道瑞士,雅典,贝鲁特,卡拉奇飞回大陆,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69年因肺炎李宗仁在北京去世,享年78岁。

李宗仁

朱培德,云南禄丰人,原滇系将领,在云南讲武堂时期与朱德并称为“模范二朱”。朱培德历经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始终追随孙中山先生,后作为第三军军长参加北伐战争、战功卓著,官至江西省主席,参谋总长,代理总司令、军委办公厅主任等职。1935年授衔时朱培德任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军委会办公厅主任。

1937年朱培德因患败血症去世,时年49岁,成为最早去世的一级上将也是去世时最年轻的一级上将。

朱培德

唐生智,湖南东安人,原湘系将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在国民政府中历任军事参议院院长、第五路军总指挥、国民训练总监部总监等职。1935年授衔时已无兵权。

1937年唐生智临危受命,指挥南京保卫战,坚守半个多月后南京陷落。战后唐生智辞去一切职务,回老家办学。1949年8月,响应程潜和陈明仁的长沙起义,建国后历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防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常委等。

1970年,唐生智在长沙去世,享年80岁。

唐生智

陈济棠,广东防城人,粤系军阀的代表,长时间主政广东,政治上与南京中央政府分庭抗礼,在经济、文化和市政建设方面则颇多建树,有“南天王”之称。

1935年授衔时任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当时他在广东还有很强的部队。

1950年,陈济棠自海南岛去台湾,任中央评议委员、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资政等职。1954年在台湾病逝,享年64岁。

陈济棠

陈绍宽,福建闽侯人,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第六届驾驶班毕业。1935年授衔时任军委会海军部部长,陈绍宽在出任海军要职的几年中,对建设海军,争回祖国版图、测量权、引水权以及造就海军人才等,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陈绍宽曾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全国政协第1届委员、全国人大第1、2、3届代表、民革中央副主席等,1969年病逝,享年80岁。

陈绍宽

程潜,湖南醴陵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炮科毕业,1939年补朱培德缺,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时任军委会参谋总长。

国民党时期历任广东大元帅府陆军次长,非常大总统府陆军总长,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军长,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湖南、河南省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等职。

1949年,程潜和陈明仁在湖南长沙率领7万官兵起义,解放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湖南省政府主席、省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等。

1968年,程潜在北京去世,享年86岁。

程潜

白崇禧,广西临桂人,有“小诸葛”的称号,与李宗仁、黄绍竑为新桂系的三首脑。1945年张学良退役后,白崇禧递位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

白崇禧在国民党中历任广西绥靖副主任、军委会特派常委、军委会军训部部长、桂林行营主任、国防部部长、华中剿总总司令等职。解放战争兵败后,白崇禧逃往台湾,到台后白崇禧失去军权,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国民党改造委员会中央评议委员等虚职,从此他的一举一动受到蒋介石的严密监视。

1966年,白崇禧在台北去世,终年73岁。

白崇禧

陈诚,浙江青田人,有“小委员长”之称,1935年授衔时为中将军衔,1939年晋升为二级上将,1947年递补冯玉祥的缺,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

陈诚历任第十一师师长、第十八军军长、第三战区前敌总司令兼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国防部参谋总长、台湾省省长等职,在国军中形成自己的派系——土木系。

1948年陈诚到台湾,蒋介石败退台湾后,更加倚重陈诚,而陈诚把台湾经营得非常不错,以致于他在台湾有“陈诚伯”的雅号。

1965年,陈诚因肝癌在台北去世,终年67岁。

陈诚

小结:

国民党在败退大陆之前一共有12位大员被授予陆军一级上将军衔,这12人中只有何应钦和陈诚是他的嫡系,剩下的10人都是早年间的军阀或国民党元老。这12人中逃到台湾的阎锡山、何应钦、陈济棠、白崇禧和陈诚,只有陈诚仍然受到蒋介石的重用,其他几个人都被边缘化;张学良一直被软禁了半个多世纪,最后在美国病逝;冯玉祥和朱培德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去世;李宗仁、唐生智、程潜、陈绍宽四人在新中国成立后都受到优待,除李宗仁以外,其他三人都在人民政府中任职。

0 阅读:9

喜爱历史的小迷弟

简介:学习传播共享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