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中石榴妈妈一节被删之因:只因跑题了

文学私秘 2023-12-11 22:35:32

2023版课本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今年这篇课文有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增加了一节,也就是“石榴妈妈”一节。

在上学期的课本里,“石榴妈妈”并不存在,但今年,把这一节给添上了。

2023年之前版本中没有“石榴妈妈”这一节

其实,“石榴妈妈”这一节是原作发表时就存在的,只不过后来被删去了。

其实删去这一节,并非没有道理。

这个原因,我们下面细说。

我们先看一下《植物妈妈有办法》进入教材的变迁史。

《植物妈妈有办法》的作者戴巴棣,在七八十年代,可以称得上是科普创作领域出镜率非常高的一位作者。

《儿童文学》1979年第8期发表的童话

后来,他的名字逐渐消隐在科普创作领域,其实折射的是,科普创作不被重视而被界定在儿童文学范畴里的整体歧视氛围。

这与叶永烈后来也逐渐离开了他独擅胜场、无人匹敌的科普头部作家领域的选择有着相似性的动机。

戴巴棣后来到了上海电视台,从事节目的策划、编导工作,但时过境迁,他制作的电视节目,早已成为过眼烟云,无人能够记起,倒是他在科普创作的短暂的年代里创作的科普作品,一直驻留在教科书里,沉淀成教材里的经典,至今仍然成为孩子们的厚爱,也是老师乐于施教的教材原本。

戴巴棣还主编服装书籍

《植物妈妈有办法》的出处在哪里?

我们查了一下,《植物妈妈有办法》最早发表在《北京儿童》1978年24期。

原文如下,可以比较一下,它与后来收入教材的版本,差异是一目了然的:

植物妈妈有办法

孩子如果长大,

就得告别妈妈。

动物有脚,鸟有翅膀,

植物靠的啥办法?

蒲公英妈妈把降落伞,

交给自己的娃娃。

当微风轻轻一吹,

孩子们就纷纷出发。

苍耳妈妈给孩子

穿上带钩的铠甲。

只要钩住动物的皮毛,

就能走向田野、河川、山洼……

石榴妈妈的孩子胆子大,

在小鸟的肚子里不怕被消化。

小鸟把它们带到远方,

它们钻出来落户安家。

豌豆妈妈更有办法,

她让豆荚晒在太阳下。

“啪”的一声,豆荚裂开,

孩子们就告别了妈妈……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

不信你就仔仔细细地观察。

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

粗心的孩子却得不到它。

《北京儿童》出现在文革期间,当时各省市都出版过这种彩印的狭长版面的少儿杂志,一般贯名叫《红小兵》。

安徽版

福建版

上海版

江苏版

辽宁版

山东版

这种刊物在当时对儿童来说,简直是一道无以复加的美味,在儿童文学严重收缩的年代里,能有这样的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对于孩子来说,实在是物超所值,喜出望外。

《北京儿童》创刊于1974年12月,在这一期的《见面的话》中这样写道:

“小朋友们,在批林批孔的大好形势下,《北京儿童》第一期和大家见面了。《北京儿童》是本市儿童的课外读物,是给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大班的儿童看的。……”

1979年9月份,《北京儿童》在当年出了第18期之后,宣告停刊,编辑部整体转入《中国儿童》杂志。

1980年1月, 《中国儿童》宣告诞生。目前这份杂志叫《中国少年儿童》(2000年改成现名)。

这样,《北京儿童》1974年出刊了第一期之后到1979年终刊,满打满算六年。

戴巴棣创作的《植物妈妈有办法》借助于《北京儿童》这个依靠首都发声界得天独厚的窗口,迅速引起了教材编写组的关注。

这种关注可以用风驰电掣来形容。因为《北京儿童》1978年24期,应该是当年的最后一期了,而选入《植物妈妈有办法》的教材《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第3册》是在1979年1月出版,这两者之间几乎是无缝衔接,可以说,《植物妈妈有办法》一亮相,就被教材编写组相中,收入课本,从此在教科书里占据了不可撼动的至尊地位。

但是,从1982年开始,十二年制教材问世,这也是人教社第七套教材,从这一套教材开始,《植物妈妈有办法》里抽走了“石榴妈妈”一节。

一直到部编本问世,也没有“石榴妈妈”一节。

而今年的部编版教材,出人意料地恢复了“石榴妈妈”这一段,使得很多人一时觉得很不适应。

尤其是那些从网上购买教材、预先为孩子进行家教辅导的家长,发现买到的课本与今年的新课本内容不同,甚至怀疑起网上出售的教材是冒牌货。

甚至还有网友猜测,取消“石榴妈妈”一节的原因,是因为“石榴籽多”不符合计划生育的政策,所以就取消了。

其实,这个中的迷津,没有比作者戴巴棣更清楚的了。

因为作者在写作的时候,对文章中的牵强附会处最清楚。

就像一个建筑师,对那些难以架构的建筑部分,采取了一种变通手法,而胡弄过去,最清楚不过了。

戴巴棣后来解释道,“石榴妈妈”一节其实是一个偏题的败笔。

我们仔细看一下“石榴妈妈”一节最早发表时的内容:

——石榴妈妈的孩子胆子大,

在小鸟的肚子里不怕被消化。

小鸟把它们带到远方,

它们钻出来落户安家。”

戴巴棣如此撕开自己作品的软肋,他说:

——既然诗的名字叫《植物妈妈有办法》,那么”石榴妈妈”那一节诗怎么把笔墨落到石榴妈妈的孩子身上了呢?没错,这节诗的创作,确实犯了小学生写作文常犯的错误,“跑题”了,很好笑吧,原来作家也会犯这种错误。

那么,还有一些版本为什么依然是六节呢?是没发现“跑题”这个错误吗?倒也不是,他们修改了原文,这一节改成:

“石榴妈妈的胆子挺大,

她不怕小鸟吃掉娃娃。

娃娃在鸟肚子里睡上一觉,

就会钻出来落户安家。”

看到了没?只改动了几个字,“跑题”的错误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所以,写完作文,修改很重要。——

这个修改的版本,从1979年进入教材之后,就已经定型,并影响了这首诗的所有的版本,而作者刊登在《北京儿童》上的原版却没有人知道了。

其实,即使在教材里对“石榴妈妈”一节进行了修改,但是,这一节里的石榴,在整首诗中,是唯一没有介绍“石榴妈妈”保护自己孩子的本领是什么,总体来说,还是与之前介绍的其它的诸如蒲公英妈妈准备的降落伞、苍耳妈妈准备的铠甲、豌豆妈妈准备的发射弹力器相比,缺少了石榴妈妈的“办法多”的介绍,所以,“石榴妈妈”一节与整个诗的妈妈传承武功的形象基调是不匹配,不谐和的。

1982年版

其实,石榴妈妈给孩子准备的是近乎是软狎甲的保护衣,让孩子能够经受鸟类消化道的打压摧残,当初教材修改的时候,并没有在戴巴棣的原作基础上,扭转原作的“跑题”的根本性缺陷,添加对石榴妈妈保护孩子绝招的诗意阐述 ,所以,石榴妈妈这一节,只是强调了石榴妈妈的胆子大,似乎凸显的是“妈有多大胆,子有多能干”的逻辑演绎,刺眼的是石榴妈妈的精神上的无限胆量,与其它妈妈的务实精神相比,有一点格格不入,怎么看都觉得把石榴妈妈留在教材里有一点不合适,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只好委屈石榴妈妈,把她赶出了教材了。

现在石榴妈妈重新回归教材,应该是这样的BUG如果不用放大镜去一探究竟,也无从找到它的瑕疵,所以,石榴妈妈终于回到了妈妈的队列里,虽然强调了石榴妈妈的胆子大是她的本领,似乎有一点精神万能的倾向,但好歹能够让植物的妈妈群落按照原作的安排,聚首在一起,也算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善事了,至于其中的不合情理、不合逻辑的地方,就海涵一点吧。

戴巴棣的昙花一现的科普创作历程,折射的是八十年代科普作家的荣耀与尴尬交融在一起的生存场景。科普一直被限定在儿童文学的范畴,在当时的氛围里,作家总是想逃脱儿童文学对自己的限制。

戴巴棣因为从事科普创作,曾经从工厂调入《儿童时代》杂志,与他一起调入的是王安忆,但这两个人并没有安心地驻守在《儿童时代》,而是把这个杂志作为跳板,戴巴棣跳到了电视台的声色光影之中,王安忆跃迁到成人的欲海横流世界,这里有一个原因,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与那时期的老师一样,看不到教育环境能给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什么有利可图的机遇有着不可忽略的关联。

等到这些作家队伍里的人精,跳出了儿童文学的创作领域,那些留下来的根本不敢涉入到成人世界创作的儿童作家,因为失去了头部选手的扎堆存在而意外地在儿童文学领地里成为泰斗与大鱼,而这时候,教育因为受到家长的关注成为一块金光闪闪的淘金之地,这些滞留的儿童作家一跃在儿童文学领地里赚得盆肥钵满,甚至某主编把自己原来从事成人通讯写作的女儿,也招徕到教材衍生产品的旗下,在教育的附属图书市场腾挪作法,一时也能风声水起。

但是,支撑着教材的真正的文化精神的还是那些离开了儿童文学创作的作者们留下的精品与经典,正如戴巴棣的作品,依然在现在的教材里,发散着纯正而醇美的品味……

13 阅读:3306
评论列表
  • 2024-03-06 16:38

    留下的未必全是金子,流失的也常有精华。

  • 2024-02-11 17:17

    都是童年啊

文学私秘

简介:文学是人学,关注人类的所有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