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天才”许晨阳,弃美归国6年再次赴美,留下的3句话发人深省

高校那点事儿 2023-01-12 08:31:23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封建时代下,人才就好比“千里马”,有了它战场上就会如虎添翼,比如关公的赤兔马、秦琼的黄骠马、呼延灼的踢雪乌骓等等,均为当时悍将们建功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人才兴事业兴,关于人才的争夺也被提上日程,多国先后抛出各种“待遇橄榄枝”去吸引。

对于有些科研工作者来讲,这些东西根本入不了眼,因为“报效祖国”是底线是原则,特别是经常提到的钱学森、钱三强等等,再多的金钱名利都无法阻挡那颗“归家的游子心”。

有些人初心是对的,未曾想在财富诱惑面前迷失自我,放弃所有投身别国开始效力。

新时代之下这无可厚非,毕竟人都会为自己考虑,但可曾想过谁为你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这样的决定又让多少人为此寒心?你是否又该懂得用言行去回报感恩?

即便外界标准再怎么去约束,始终还是无法阻挡“人才流失”,除了遗憾似乎还是遗憾。

这里有位不得不提到的“海归人才”,他的名字叫许晨阳,赴美深造后毅然归国,未曾想在报效6年后却再度赴美。

没有人知道他的内心在想什么,留下的3句话或许成了最真的写照,这值得每个人去深思。

北大天才

许晨阳1981年出生在重庆,从小就展现出了出众天赋,父母对他给予很大的期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发现孩子的优势,那就要进行特别培养,二者为孩子购置了大量的数学书籍,别人还在学习认数的过程中,自己就已经开始加减乘除演算。

平时总觉得别人比自家孩子优秀,这正是旁观者们看不到的“差距”。

这里可能会碰到一些抬杠的大佬,既然领先于同龄孩子这么多,为什么不跳级成为神童?

奈何许晨阳偏科严重,在语文英语方面确实很一般,父母并没有采取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而是按部就班地让孩子完成学业,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到树德中学。

这不是成都的高中院校吗?第一父母常年在该地出差,第二四川数学集训队向他发出邀请。

高手如云的环境下,许晨阳依旧闪耀,在校方的推荐下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数学比赛,每次都有证书和奖杯获得,一次金牌获得后引起了国家队的注意,北大也向他抛出“橄榄枝”。

作为全国数一数二的高等学府,无数考生都梦寐以求来到此地,许晨阳却如此轻松被保送。

身边的旁人陆续投来羡慕眼光,他未来能够取得多高的上限,没有人能做出定论。

面对外界的猜测,许晨阳用实力证明着一切,本科尚未毕业之时,再次被保送北大研究生,仅仅用了5年时间就完成了本硕连读,一颗数学新星仿佛在冉冉升起……

笔者当时正在上大学,依稀记得被誉为北大数学系“黄金一代”的名字:恽之玮、张伟、朱歆文以及许晨阳,那种非凡的数学能力几乎无人能挡,这或许正是人们口中所说的“天才”。

言语绝不夸张,许晨阳被给予厚望,研究生毕业后获得了公费留学的名额,开始出国深造。

两度赴美

此时的许晨阳没有其他奢求,只想竭尽所能地获取知识,待学成之后归国去完成报效初心。

普林斯顿大学作为“世界数学中心”,每个人都担心他会不会迷失,毕竟这里汇聚着来自全世界各地的顶尖数学人才,但许晨阳很快成了“学习氛围带动者”,导师同学均对他刮目相看。

在获得博士学位后,自己依然没有松懈,再次来到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

许晨阳头上顶着各种光环,无数企业机构向其抛出“橄榄枝”,但他的内心早已有了决定。

博士后研究结束后,许晨阳在犹他大学执教一年,这期间引得了众多网友们的揣测,加上曾经的“黄金一代”另外三个人均在美任职,归国的可能性几乎是小到不能再小。

对于许晨阳而言,这一年是用来实践,次年便应导师田刚之约,回到北大在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任职,开始在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为祖国培养了数不清的后继人才。

凭借出色的数学能力,自己先后斩获中国青年科技奖、拉马努金奖、未来科学大奖等奖项。

所有东西看起来都是那样顺利,没想到在回国6年后许晨阳做出了再次赴美的决定,每个人的内心都极为不解,难道他提前打好了某些算盘吗?

无数网友向许晨阳发出“声讨”,但他本人从未进行过回应,直到离开中国前才说了三句话。

首先就是学术初心,许多人根本不是为了搞学术,有些人只是将其当作一份好工作;

其次就是论资排辈,年轻人搞科研需要得到支持,资历却成了很多人最看重的部分;

最后就是急功近利,科研为了什么答案无需多言,这样做将会伤害到更多人的内心。

笑侃人世间

许晨阳赴美的结局令人遗憾,但他留下的三句话值得深思。

华夏儿女深爱神州大地,第一选择绝对毫不犹豫,有些东西看来确实不怎么重要,但它意味着对别人的肯定与否,如果给予你和许晨阳同样的选择,自己又是否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文章结尾之时,送给诸位一句话:故贤者处实而效功,亦非徒陈空文而已。

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人才抢占成了最关键的环节,有机会有实力就有创造奇迹的可能。如何能留住这些人才?如何该为留住人才而改变?“清净学术风”或许成了最真的答案。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别忘了留个关注。

1 阅读:246
评论列表
  • 121 3
    2023-01-16 23:15

    人情世故的体制限制了人才的发展,这个才是重中之重的病根

高校那点事儿

简介:冷静专业的视角带给你不一样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