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清明,又到了准备祭扫用品的时候,与往年不同的是,受疫情影响,今年清明节期间,各个殡仪馆、公墓、公益性骨灰堂等殡葬服务机构暂停祭扫服务。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也发步公告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今天,全国各地下半旗自哀,缅怀烈士和逝世的同胞。
那么关于清明节的由来,以及这个节日里的一些传统习俗,你了解的有多少呢?
清明节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祭祖扫墓等习俗究竟始于何时,现在恐怕谁也不能给出准确答案。相传,最早出现于周朝,但真正确定为法定假日,则是民国政府于民国二十四年(1930年)明确规定每年的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
清明最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故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比较接近,而寒食呢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那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寒食的意思,就是在这一天只能不动烟火,只吃冷的凉,食物。
寒食节的由来
关于寒食节的由来,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计毒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以后,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而原来一直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也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
其中一个就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在逃难的过程当中,饿晕了过去,跟他在一起的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了一块肉,并且用火烤熟了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以后,重耳回国做了君王,他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母亲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
这个时候,有人出了一个馊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来的时候,介子推一定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一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下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就把这封血书藏入了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了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的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都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以后寒食、清明成了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每届清明,人们都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这就是寒食节,也就是清明节的来历。此后,也有人因为介子推的退让而管他叫芥子退。
那么清明节又有哪些传统习俗呢?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
在清明节这天,很多人,喜欢去踏青,踏青,又叫春游。在古代,叫探春寻春等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呈现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清明一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总结
如果说以上每一个习俗都没有被很完整的传承下来的话,那么清明扫墓一定是这个节日从被创立至今,每一个中国家庭都会遵守的习惯了。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扫墓在秦代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情。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这个清明小长假你是怎么安排的呢。我想这样一个假期,既可以用来纪念和怀念先人,也可以让我们学会更加的珍惜身边人,珍惜眼前的人。
kikibaby8899
[点赞][笑着哭][点赞][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点赞][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