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安门,这座始建于大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的宏伟建筑,原名承天门,寓意“承天启运,受命于天”。历经多次重建,如今的天安门以其独特的规格展现在世人面前,而它的历史可追溯至清初。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当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那一刻,天安门在国人心中的地位变得更加尊崇。从此,天安门的图案成为国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北京的象征,更是中国的象征。天安门上悬挂着毛主席画像,这已然成为一个标志性的存在。
在国人心目中,毛主席画像挂在天安门上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然而,一些外国人对此却产生了疑问。意大利记者法拉奇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1980年,邓小平面临了这样一个难题。采访伊始,法拉奇提出了一个看似不礼貌却极为尖锐的问题:“天安门上的毛主席画像,是否永远保留下去?”这个问题确实棘手,邓小平一听便意识到这位外国记者有备而来。但他从容应对,几句话便镇住了法拉奇。1949年7月7日,北平数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再次集会,纪念七七全面抗战爆发12周年。这一天,天安门上挂着毛主席和朱德的画像,毛主席首次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开国大典举行前,中共中央成立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自此,天安门上就一直悬挂着毛主席的照片。1966年8月,中央决定天安门上的毛主席画像天天挂着,并且每年国庆节前夕更换一幅新的。为此,中央请北京市美术公司画师王国栋来重新绘制一幅毛主席画像。如果站在天安门广场上,在毛主席画像前驻足观看,会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无论站在哪个位置,总感觉毛主席的眼神在注视着自己。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北京的很多场所曾经历过变化,毛主席画像在一些地方被取下,这引起了前来采访邓小平的法拉奇的关注。当时法拉奇下榻在北京民族饭店,在去人民大会堂采访邓小平的路上,她只看到天安门上挂着毛主席画像,于是便提出了那个在外人看来十分尖锐的问题:“以后你们还会永远保留毛主席的画像吗?”这与当年华国锋决定永远保留毛主席的遗体如出一辙。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华国锋得知消息后,脑子嗡嗡作响,他马上在中南海联系政治局委员,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毛主席的遗体处理问题。最后华国锋拍板,要永久保留毛主席遗体,并随后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堂。虽然华国锋的资历相比叶剑英、邓小平等人确实不高,但他十分尊重老前辈,多年来一直虚心学习,听从建议,把社会环境营造得很好。一直到1980年9月,华国锋慢慢退出大众视野。所以,当时邓小平立即明白这位外国女记者的意图,面对这个无比尖锐的问题,他以无比果断的口吻回答道:“永远要保留下去!”这一回答如同定海神针,坚定了国人的信念,也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伟人的敬仰。天安门上的毛主席画像,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见证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它是中国人民对毛主席的深切缅怀,也是对革命先辈们奋斗精神的传承。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毛主席画像都将永远悬挂在天安门上,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每个中国人心中,毛主席像早已成为了心中的丰碑。外国记者问,天安门毛主席像要留到什么时候?邓小平的回复有气势
历史小书生短视频
2024-10-30 10:28:35
1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