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胡润研究院发布最新全球富豪榜,中国科技圈迎来历史性时刻: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以4350亿元财富首次登顶,小米雷军身价翻倍跻身十强,而昔日科技巨头任正非却意外落榜。这场财富排名的“大洗牌”背后,是AI浪潮的狂飙、硬科技企业的崛起,以及传统商业逻辑的颠覆。
张一鸣的登顶并不令人意外,但财富增幅的凶猛程度远超预期。过去一年,字节跳动估值飙升至3650亿美元,其核心驱动力已从抖音、TikTok的流量红利转向AI布局。
彭博社数据显示,字节跳动AI业务贡献的营收占比从2023年的12%跃升至2025年的35%,尤其是AIGC工具在广告投放、内容生产端的深度应用,让字节的吸金能力再上一个台阶。胡润研究院特别指出,张一鸣是“唯一一位白手起家的80后首富”,他的成功公式可以总结为:算法霸权+全球化视野+对人性需求的精准拿捏。
如果说张一鸣代表激进扩张,雷军则用“克制贪婪”演绎了另一种财富哲学。2024年小米全年营收3659亿元,净利润272亿元,但雷军反复强调“硬件利润不超过5%”的承诺。这种“薄利换规模”的策略看似反直觉,却让小米在手机市场寒冬中逆势增长35%。
更值得注意的是,雷军一边向母校捐赠5000万元修建图书馆,一边将个人财富从去年的千亿级推升至2200亿元,身价翻倍的背后,是资本市场对小米“生态链+汽车+AIoT”三驾马车协同效应的认可。
榜单上最令人意外的,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缺席。这与华为的股权结构密切相关——作为一家员工持股公司,任正非网传仅持有0.75%股份。尽管华为未上市,但其2024年财报显示,研发投入占比仍超20%,5.5G、智能汽车、鸿蒙生态的持续投入稀释了短期利润。
胡润研究院分析师透露:“若以华为内部估值计算,任正非身价仍可达百亿级,但透明度的缺乏让他难以进入统计范围。”这种“隐形富豪”现象,恰恰折射出中国科技企业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资本驱动型VS技术深耕型。
本次榜单还暴露了一个趋势:传统行业富豪式微,科技新贵集体上位。除了张一鸣和雷军,英伟达黄仁勋以9350亿元财富位列全球第11,马斯克更是凭借特朗普政策红利重登世界首富。反观农夫山泉钟睒睒、拼多多黄峥等昔日首富,财富值均出现缩水。
这种更迭背后,是AI算力、新能源车、机器人等赛道对资本的重构。就连宇树科技这样的四足机器人公司,也因“连续5年盈利”成为硬科技投资新宠。
你认为任正非的“落榜”是实力不足还是统计偏差?雷军“只赚一点点”的策略能否持续?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无名
没上榜才是好老板,这么大的一家公司只拿0.88的分红,哪家公司老板敢这么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