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周刊2024年第10期刊登《“法治守护武夷山生态之美”系列报道之一|用法治笔墨绘就闽北高质量发展底色》相关报道
闽水泱泱,奔流向海。
发源于闽北武夷山脉的福建省母亲河——闽江,在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千峰叠翠中蜿蜒流淌。闽江、武夷山相互依偎,缠绵交融,共同孕育福建绿色发展的生生不息,浩浩荡荡500多公里奔流入东海。
地跨福建、江西两省的武夷山脉,以“中国唯一既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保护地”的特殊身份,跻身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
↑武夷山天游峰山顶鸟瞰
福建省、南平市积极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的“优等生”,围绕武夷山生态圈保护、福建生态省战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出台了《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系列政策和指引,探索出了生态司法示范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创新举措,提炼出了“五位一体”生态司法环境保护等新机制新办法,全力护航武夷山国家公园“环带”、南平全域高质量绿色发展,为生态福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南平经验”。
综合治理,共护山水
武夷山水,相伴相依。闽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母亲河上游要综合治理好。如何综合治理?近年来,南平做足了功课,也交出了满意答卷。
↑武夷山市司法局“蒲公英”普法志愿服务队在国家公园开展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宣讲活动为加快闽江流域南平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南平市构建上下“一条线”、全市“一盘棋”工作格局,先后启动了武夷山等10个县(市、区)的166个修复项目,重点对富屯溪流域、建溪流域、闽江干流三大流域进行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同时,南平通过“生态修复+”引领绿色产业发展,将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与综合治理、产业发展、城市运营、全域旅游、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结合起来,并推动向“水美乡村、全域水美”延伸,加快推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发展步伐。
通过这些项目建设,南平市形成了“水美城市”建设、森林生态银行、林业精准提升示范、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机制等系列经验,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福建省委省政府的肯定。
近年来,南平市政法单位主动融入武夷山水生态大保护中。如,南平市检察机关着眼闽江源头流域水生态保护,加强跨区域协作,发挥“河长+检察长”机制作用,强化与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协作配合,统筹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治理,以检察之力服务闽江源头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共饮一江水·共抓大保护”环闽江巡护联合行动暨“闽江母亲河·千年航运兴”启动仪式今年1月28日,南平市延平区、福州市闽清县、宁德市古田县、三明市尤溪县等四地,携手在延平举行了“共饮一江水·共抓大保护”环闽江巡护联合行动暨“闽江母亲河·千年航运兴”启动仪式。四县(区)聚焦“山”的特色、“海”的优势,问海借力,向山聚力,共治流域环境,共担环保责任,共享生态效益。本次活动,不仅为闽江中游(水口库区)水生态协同保护、创新推动“旅游+”闽江流域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方向,也为闽江流域人水和谐发展、城市与河湖共生、共建共享闽江流域美丽幸福河湖奠定了坚实基础。
“环带”规划,统筹发展
在2021年福建省林业工作会议上,福建省提出,到202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7%、森林蓄积量达到7.79亿立方米,森林质量和生态系统功能明显提升,优质生态和林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森林资源保护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初步建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2021年11月26日,福建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赋予南平“建设好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新定位新要求。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南平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创造性提出“打造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以下简称‘环带’)”。2023年4月12日,全国首个国家公园周边地区规划——《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环带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武夷山国家公园202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以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把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物种栖息地保护起来。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福建省、南平市落实《环带规划》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南平市围绕武夷山国家公园初步划定4252平方公里缓冲区,涉及武夷山市、建阳区、邵武市、光泽县4个县(市、区),用大的“外圈”来保护好武夷山国家公园这个核心“内圈”,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范围来保护好国家公园。
《环带规划》专家评审会上,评审专家组认为,《环带规划》科学分析了国家公园的现状和条件,提出的指导思想、评价指标、总体思路、空间布局,符合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的实际,较好地落实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具有较强的创新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环带规划》是全国首个国家公园周边地区相关专项规划,在国内尚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积极探索一条推动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的独特路子,将为全国其他国家公园周边地区规划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南平经验’。”专家组表示。
随后,《南平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先行方案》《南平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机制创新集成改革实施方案》等配套方案相继出台。
其中,实施方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重要指示精神,从创新生态保护机制、创新绿色发展机制、创新民生改善机制3个方面明确了“环带”集成改革的主要任务,梳理出“环带”建设集成改革重点事项清单48项,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推动改革任务细化落实。
↑武夷山市人民法院法官进行现场勘查三年来,南平市按照《环带规划》部署,在全面、系统推进“环带”建设的同时,还按照“线要串起来、点要布下去”的要求和“国际标准、中国定位、武夷山特色”的标准,在武夷山和建阳区域打造251公里生态旅游公路,串联闽北最美的景区景点、城镇乡村、历史文化、田园山水,途经11个乡镇、40个村,构筑大武夷生态旅游环线。同时,“251(寓意爱武夷)环线”也成为保护武夷山国家公园、防范森林火灾以及应急救援的重要通道。
“要坚决守住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差的底线;要把护绿、扩绿的要求落实到具体的生态保护和修复中去;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核心,以‘环带’建设为抓手,持续实施国土绿化试点等重大项目,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强化生态法治保障,着力构建从山顶到河流的生态保护修复体系;要加快推动发展绿色低碳转型,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要深化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构建具有南平特色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撑绿色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地,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南平的骄傲。”2023年9月6日,在南平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南平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大美生态,法治保障
南平的大美生态,离不开法治的保障。 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福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用最严格制度和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南平市持之以恒推进福建生态省战略,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与此同时,也在同步推动生态司法示范区建设,在生态司法保护方面不断创新“南平机制”、打造“南平样板”。
↑武夷山市人民检察院驻河长办检察人员与各部门在闽江流域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活动
“以构建‘大生态’保护格局为目标,紧盯武夷山等重点林区、闽江等重点水流域以及重点耕地保护区、重点湿地等生态保护区域,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机制,引领带动南平全域成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典范,加快把南平打造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先行地。”南平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南平市委政法委先行先试,系统推进,着力构筑“教育为先、防范为基、打击为重、整治为要、修复为本”的“五位一体”生态司法保护格局。
坚持以防范为基,强化“网格化+人防+技防”管理,将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引入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对森林防火、盗伐滥伐、非法捕捞狩猎、排污倾倒等行为的巡查力度;深化“林长(河长)+警长+检察长+院长”工作机制,规范林业执法报案受案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犯罪线索通报机制,细化林业案件行刑衔接协作机制工作流程图,统一规范涉生态环境案件证据的收集固定和适用规则,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实效;强化电子信息化建设,整合“雪亮工程”“智能天网”“国家公园智慧管理平台”等智能化大数据平台,推广应用视频巡查、无人机巡查等技术,打造生态巡查立体网络。
坚持以打击为重,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建立市级生态损害赔偿金账户,引入林业碳汇、生态修复等惩罚性赔偿制度,给予涉生态刑事案件被告人刑事制裁的同时,加大民事赔偿力度;健全涉生态刑事、民事、行政、行政非诉案件“四合一”审判,通过巡回审判、发布典型案例、线上直播庭审等形式,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人起到有力震慑和教育作用。
坚持以整治为要,组织开展联合执法和集中专项整治行动,依法对毁林种茶、占用保护耕地、重要水(流)域乱采砂石、非法捕捞狩猎、生物侵害、排污倾倒等重点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实现“个案办理-类案监督-系统治理”的提档升级;探索建立生态问题整治回访、效果评估和社会监督等制度;综合运用听证、调解、仲裁等手段妥善化解涉生态矛盾纠纷,进一步提升治理效能。
坚持以修复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建立补植复绿保证金机制,设立生态环境损害修复专项基金,推进生态环境修复基地建设;推行“认罪认罚+修复保护”机制,创新设立“补植令”“管护令”“林木复绿补种监管令”制度,探索增殖放流、巡山管护、劳务代偿、认购“碳汇”等多种修复形式,形成多层修复、立体保护的修复性生态司法机制,实现惩罚犯罪与保护生态双赢。
坚持以教育为先,加大生态环境司法宣传力度,细化普法责任清单,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形式、全方位开展生态保护法治宣传,推动生态法治意识深入人心;建设南平市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示范教育实践基地,各县(市、区)常态化开展生态法治宣传教育,在寓教于乐中传播生态保护法律知识。
↑武夷山公安局衔接国家公园内部98个管护网格打造生态警务立体网络“环带”4个县(市、区)委政法委按照“五位一体”生态司法保护工作要求,围绕《环带规划》部署,主动融入到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中。比如,武夷山市委政法委充分整合相关部门和社会资源力量,积极推进“武夷山国家公园综治中心联盟武夷山中心”实体运作,深入开展联调联处、联防联控、联管联治,有效维护了武夷山国家公园周边社会安定和谐。
值得一提的还有,南平市法学会、武夷山市法学会、邵武市法学会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参与整治武夷山国家公园范围内“毁林种茶”专项行动“回头看”,积极参与联席会议并提出整治建议,出具法律意见书,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依法决策贡献力量。
高效服务,为民惠企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要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良好的生态环境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培育大量生态产品走向市场,让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
近年来,南平在保护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山山水水的同时,也在推动武夷山的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全面推动绿水青山“高颜值”向金山银山“高价值”转变。
↑开展现场调研值得一提的是,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福建依托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资源,积极稳妥打造“碳达峰、碳中和”南平方案。通过全国碳计量标准体系在南平的建立,进一步统一碳排放全国计量标准,推动南平绿色产业做大做强、转型升级,从而助力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南平政法单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断创新为民惠企举措,解决好市场经营主体最关切的问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保障司法公正,把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落地落实。
在深入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全市各相关执法部门深化包容审慎执法监管,明确从轻、减免处罚事项,制定轻微违法行为“不罚”和一般违法行为“轻罚”清单。公安部门完善落地核查反馈机制,建立疑难案件会商机制,加强与检法机关和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协商,研究解决重大疑难案件移送管辖、罪名适用、定罪量刑标准等问题,延伸打击触角,坚决查处整个犯罪链条的组织者、获利者。各级法院不断提升执行质效,审慎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执行强制措施,用好用活“活封活扣”“执行和解”等执行方式减轻企业负担,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避免“办理一个案子,垮掉一个企业”。
同时,南平政法单位逐步建立健全法律服务和产业链融合机制,推动律师、调解、仲裁、公证等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向产业整合集聚,依法公正高效审理涉生态产品价值类案件。南平两级司法局发挥公证、司法鉴定职能,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股权、债务融资等领域的专业法律服务。武夷山市司法局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宣讲企业经营、劳动合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南平还运用设区市的地方立法权,出台关于促进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法规,畅通‘立、审、调、执’各环节,快速惩治涉国家公园违法犯罪,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全方位护航闽北高质量绿色发展。”南平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道。
来源:南平市委政法委 《民主与法制》周刊2024年第10期
责编:赵淑琳
审核:方琮 高奇
■ 省委政法委员会2024年第四次全体会议召开 ■ 联合执法机制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 鼓浪屿上“老字号”“老工艺”谁才是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