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厅级的当年明月被传“猥亵女领导”,真相到底是什么?

砚田文化人 2025-01-17 05:20:36

当当年明月疯了这个消息,开始在网上传播,我怎么也不相信,那个写下《明朝那些事》的天才作者,会有一天,与“疯”这个词有关系。

2009年,在接受央视董倩采访时,他说大学时,自己看的最多的书,其实是量子物理。

但是,他从没有间断过看历史。

他说:

“我真地喜欢看量子物理,读得多了,还有精神病学。”

说完这一句,他还来了一句,真不开玩笑。

如今看来,“疯”这个词,或许冥冥之中,确实跟他有点关系。

1979年出生的石悦在体制内的升迁一帆风顺,就像坐上了火箭:2000年7月起任职于佛山海关驻顺德办事处;2013年4月,任原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综合室副主任(副处级);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在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挂职担任副县长;

2016年2月,任中版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18年5月,任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处处长;2021年,任中共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2021年7月15日,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短短20年,横跨5个省市,上至中央部委,下至县政府,石悦积累了丰富的从政经验。

石悦出生在湖北一个普通家庭。5岁时,他跟父亲一起逛书店,看上了一套《上下五千年》。机缘之下,石悦开始了自己的历史钻研之路。中小学时期,石悦把《上下五千年》读了12遍;进入大学之后,他通读了《二十四史》《资治通鉴》《明通鉴》《国榷》《明史纪事本末》。

当被问到为什么读书时,他回答:“一般而言,这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建设祖国、为国争光之类,而在人们的心中,读书的真正目的大多是为了升官、发财,为了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但事实告诉我们,为了名利去做一件事情也许可以获得动力和成功,但要成就大的事业,需要的是另一种决心和回答——为了读书而读书。”

2006年,石悦开始用笔名“当年明月”在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版发表《明朝那些事儿》。石悦也没想到,自己每天用业余时间写的两千字,竟然吸引了许多人蹲守更新。

《明朝那些事儿》讲述的是1344年到1644年这300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这部作品根据《明史》等正史史料,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加入小说笔法,对明朝十六帝及王公权贵、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并探寻晚明三大疑案等历史真相,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它以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来,解读历史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石悦火了——当时,央视这样描述他:“他白天在国家机关处理公务,晚上回到家里开始翻开历史的长河。”

石悦白天上班,晚上还要花费4—6个小时来写作,这一切都完成之后,他倒头就睡。有时沉不下心,石悦会用洗澡来让自己平静,最多的时候,一个晚上要洗6次澡。

写作过程中,石悦这样剖析自己:“我还是我自己,我没有变过。即使会有一时头脑发热,心中默默有一种力量支撑着当年明月坚持写作,只要想到这一点,我就会告诉自己,永远不会放弃。”

“当年明月”当年一定没想到,封笔之后,竟然以这种方式重回公众视野。

本以“明月”自许,偏成了大众的“瓜”。

虽然没有证实,但也没有证伪,就像风暴眼中的张颂文。

而且越传越有鼻子有眼,大V和主流媒体也跟进了,这就扑朔迷离了。

站出来辟谣可能会陷入一种“解释不清”的困境。谣言本身就是虚假的,试图用言语去澄清一个本就荒谬的事情,有时会越描越黑。公众的认知和判断各不相同,即便当年明月拿出再多的证据,仍可能有人心存疑虑。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沉默反而能维护自身的尊严与形象。他没有被谣言所左右,没有让自己陷入自证的泥沼,展现出一种超脱和自信。他相信,真正了解他的读者和大众,不会因为这些毫无根据的谣言而改变对他的看法。

关于当年明月疯了的内情,可能是这样:

1,灵感没有了,打击甚重。有写一些新的历史小说,写过开头但写不下去,全部烂尾。

2,家庭关系和家庭生活,有波动,有挫折。涉及隐私就不细说。

3,精神状态出现问题,长期失眠困扰,昼夜颠倒,甚至出现幻听、幻视。

4,以上三点,严重影响生活工作,更别提创作,一日三餐正常进食都成问题。

5,甚至以上四点,通常就不再以工作为主,看病为要,在上海的实际工作也是如此。

6,但自以为遭遇不公,讨说法,和同事和领导发生言语冲突,甚至肢体冲突。最终被谣传为“精神分裂”、“猥亵女领导”。

7,也确实在上海宛平南路600号治疗了一段时间,这已经是一年前的事,当时爆发时还没有人讨论这个。

8,好消息是,前段时间石悦已经出院了。反而出院到现在,引起了一些波澜和传言。

我在网上搜了一下当年明月的简历,觉得挺有意思,跟大家聊聊。

1、当年明月,原名石悦,1979年10月出生于湖北。

2、1996年考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系,2000年7月毕业。

17岁上大学,说明从小学习就好,要么跳级了,要么早上了一年学。

3、2000年7月毕业后,任职于佛山海关驻顺德办事处(原广东顺德海关缉私局),成为了一名公务员。

我不太清楚当时大学毕业找工作的具体情况,但从湖北跑到了顺德,似乎有点不寻常。以前看过明月的一个访谈,他认为一个人必须有个“正经工作”,而当公务员,就是一个正经工作,虽然不晓得为何不在老家湖北找工作,但既然当了公务员,也可以说是按照明月自己的路子走的。

4、2009年3月,《明朝那些事儿》完结,共出版7部,大火,多年进入作家富豪榜。

《明朝那些事儿》,我也看了两本儿,朱元璋和张居正那两本儿,我觉得写得挺好的。网上老有人批评当年明月不够深刻,实在是吹毛求疵了。陈寅恪、田余庆这样的大咖,他们倒是深刻,可老百姓谁会去看他们的书啊?呵呵。

当年明月写了这套书,既满足了自己,又起到了历史知识普及的作用,我觉得满好。

在几年时间里写出了几百万字的作品,则说明:一是当年明月有历史功底,文笔也相当不错;二是他的工作相对清闲。

当年明月在佛山的具体工作,大约是比较边缘的,至少不是单位特别重视的岗位,否则,他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完成这个大部头。

他受到重视,必然是通过这套书。

5、2013年4月,任原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综合室副主任(副处级)。

我不了解这个单位,但看起来,当年明月进京了,从佛山直接进京,而且是副处实职,很有点厉害诶!

6、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31日,在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挂职担任副县长。

上个岗位刚刚半年,就到地方挂职,当然是为下一步提拔使用,把履历丰满起来。熟读历史的明月当然知道,多动眼,少动口,挂职期满,就是胜利。

7、2016年2月,任中版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不晓得这个岗位是什么级别。另外,2015年的情况缺失。

8、2018年5月,任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处处长。

大家注意,之前的三个岗位,全是副职,这回,调了正处实职,省办公厅综合处处长。

我理解,省厅综合处大约相当于大办公室的小办公室,这个部门很重要,但事务繁杂,要做到上下满意,很不容易。

当年明月能够干满三年,又被提拔,说明他的行政能力可圈可点,至少,没干出毛病来,否则,给他个巡视员的副厅待遇,挂起来就是了。

9、2021年7月,已任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对外宣传办公室、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拟任上海市级机关副局职。7月15日,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副厅级)。

42岁调副厅实职,应该说,当年明月的仕途还是比较顺利的,并且,几乎每次职务调整,工作地点都变化很大,广东佛山、北京、河北隆化、北京、山东济南、上海,我不太懂地方干部调动规定,但这种跨省份的调整,特别是两次进京,一次入沪,我猜,当年明月应该是入了后备人才库,这样的职务调整才有可能。

当年明月是靠文字广为人知的,但我们要注意,在到上海任职之前,当年明月基本没有从事文字工作,至少从岗位设置上看,沾边儿文字工作的岗位,任职时间很短,但是,到了上海之后,三个岗位,全都是与文字打交道的。

有人会觉得,这不是正好跟当年明月的专业对口儿了吗?

实际上可能恰恰相反,如果当年明月以前没写过东西,没准儿公文材料这一块儿,学一学也能干,但正因为他已经写过几百万字的东西了,他反而搞不了公文材料。因为,通俗历史的写作,和公文材料的写作,完全是两个空间的东西。

再大的腕儿,你把茅盾文学奖得主们都拉过来,让他们写一份公文,我跟你打赌,他们写的,要比写材料出身的老机关,差一百倍,呵呵。

因此,假如关于当年明月的传说是真的,我倾向于认为,正是到了这个岗位上,靠笔杆子起家的明月,可能就栽在笔杆子上了。

所谓的大隐隐于朝,那都是传说,真上了赛道,谁会容许你天天躺平,还继续调职?

几百万字作品的作者,不可能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但公文材料,需要的不是个人的观点,而是要看单位是什么观点,这,就容易出问题了。

我觉得,当年明月没能拿捏好。

好些人说当年明月熟读历史,他能够做到自我保护。

这话说的,好像历史上那些惨败的人,都不读历史似的。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载图文、视频等均出于公益传播目的,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我们尊重原创,所使用图、文、视频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者联系,如版权人认为本次转载行为不当,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自:官场内外、衣赐履读通鉴

0 阅读:46
砚田文化人

砚田文化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