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重庆巫山小三峡:山水奇景、民俗美食,开启诗意之旅

烟火小事 2025-01-13 10:16:33

惊鸿一瞥,小三峡初印象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打小便听闻巫山小三峡的美名,那如诗如画的景致,如梦如幻的传说,像一块磁石,牢牢吸引着我。终于,我怀揣着满心的憧憬,踏上了这片向往已久的土地。

当游船缓缓驶离码头,劈开碧绿的江水前行,我知道,一场梦幻之旅正式拉开帷幕。微风轻拂面庞,带着丝丝缕缕的水汽,那是大自然温柔的抚摸。抬眼望去,两岸峭壁如削,高耸入云,似是被天神用巨斧劈开,硬生生在大地之上划出这道震撼人心的峡谷。阳光倾洒而下,给岩壁披上一层金色的纱衣,明暗交错间,更凸显出其雄伟险峻。

而那江水,宛如一块巨大的翡翠,澄澈透明,又深邃迷人。低头俯瞰,能清晰看到鱼儿欢快游动,偶尔还有小虾蹦跳,似在欢迎远方来客。远处,山峦连绵起伏,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美得让人窒息。就在这一瞬间,尘世的喧嚣纷扰被抛诸脑后,满心满眼,唯有这鬼斧神工的巫山小三峡。

泛舟碧波,沉醉山水奇景

(一)龙门峡:小三峡的雄浑序曲

游船悠悠前行,首先闯入眼帘的便是龙门峡,恰似一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拉开了小三峡这场视觉盛宴的大幕。两岸山峰对峙,仿若被天神用巨力掰开,硬生生造出这道雄伟天堑。那峭壁如削,笔直地插入云霄,只留出窄窄一线天空,真有 “不是夔门,胜似夔门” 的磅礴气势。

行至峡中,一座龙门大桥横跨两岸,桥长 184 米,宛如长虹卧波,又似一条灵动绸带,连接起峡谷的两端,让这峡口愈发像一座天然龙门,威严壮观。抬眼望去,便能瞧见两岸峭壁上那一个个规整的小方孔,约 6 寸见方,石孔以 1.5 米左右间距,蜿蜒排去,这便是我国最长的古栈道的起点,总长 300 余公里。遥想当年,先人们在这悬崖绝壁上开凿栈道,肩挑背扛,一步步踏出商贸之路、文化之路,心中不禁涌起对先辈的敬仰之情。

再看那峡内,诸多胜景令人目不暇接。离峡口不远处,有一狮形石峰,威风凛凛地正对着 “龙门”,此景名为 “雄狮守门”,仿若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山水秘境。东岸,一眼清泉从岩间潺潺流出,泉水清澈见底,在阳光折射下闪烁着细碎光芒,这便是 “龙门泉”,掬一捧泉水,清凉甘甜,瞬间驱散周身暑气。船行至中游,峡东一绝壁的顶端,一根石柱拔地而起,高约 40 米,柱上天然生成的一道道石棱,仿若巨龙盘绕,这便是 “九龙柱”,其气势恢宏,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九龙柱旁,生一奇石,状若灵芝,亭亭玉立在山岩之上,因而这山岩被称作 “灵芝峰”,恰似天工雕琢的艺术品,为龙门峡添一抹灵动秀色。

当船缓缓驶出龙门峡,一道险滩横亘眼前,此乃银窝滩。滩水汹涌,水位落差约 8 米,河水似脱缰野马,飞泻而下,激起层层雪浪,上行船只艰难万分。此时,船工们往往会请游客下船上岸,大家沿着岸边小径前行,脚下是圆润的石子,身旁是奔腾的江水,而船工们则喊着号子,靠拉纤把船一步步拉上滩去,那坚毅的身影,与险峻山水融为一体,构成一幅震撼人心的劳动画卷。过去,许多货船在此倾覆,无数金银财货沉入水下,故而得名 “银窝滩”,这名字背后,藏着多少船工的悲欢离合,又见证了多少历史的沧桑变迁。

(二)巴雾峡:奇幻瑰丽的天然雕塑馆

告别龙门峡,不多时便进入巴雾峡。这巴雾峡,恰似一位神秘的艺术家,用云雾作墨,怪石为材,勾勒出一幅如梦如幻的山水奇卷。峡内云雾迷蒙,仿若轻纱缭绕,给山峰、怪石披上一层朦胧面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两岸怪石嶙峋,或如猛兽嘶吼,或似仙人指路,或像仙女起舞,千姿百态,让人目不暇接。

在峡口西岸刻有 “巴雾峡” 的石壁上,有一酷似乌龟的黑褐色石头浮雕嵌在上面,此处正是滩口,故名乌龟滩。那乌龟栩栩如生,仿若正从石壁中缓缓爬出,欲探人间烟火。从乌龟滩至双龙,山高谷深,钟乳密布,千奇万状。瞧,那倒挂的钟乳石,有的像利剑高悬,有的似珠帘垂落,在微光闪烁下,折射出五彩光芒,仿若童话世界中的奇景。

而巴雾峡最引人瞩目的,当属那神秘的悬棺。据考证,悬棺之葬始于西周,止于明代,按当地民俗,把先辈葬得越高,就越孝顺。河东岸离水面四五米高的绝壁石缝中,一具黑色悬棺静静安放,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完好无损,实乃中外罕见。望着那高悬的悬棺,心中不禁涌起对古人丧葬智慧的惊叹,也对这片土地的历史传承多了几分敬畏。这悬棺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又承载着怎样厚重的文化,让人忍不住遐想联翩。

峡内还有诸多奇妙景观,猴子捞月、马归山、回龙洞、仙女抛绣球、仙桃峰、观音坐莲台、八戒拜观音等,每一处都有一段动人传说。猴子捞月处,几只石猴形态各异,或攀爬,或伸手,仿若正在努力捞取水中那轮明月,趣味盎然;仙女抛绣球景点,仿若能看到一位美丽仙女,面带娇羞,手中绣球欲抛还休,似在等待如意郎君。乘船游览其中,仿若穿越时空,走进了一个奇幻瑰丽的神话世界。

(三)滴翠峡:清幽秀丽的避暑胜境

船行至滴翠峡,仿若从神秘仙境步入了清幽画境。这滴翠峡,是小三峡中最长、最幽深、最秀丽的一段峡谷,宛如一位温婉的佳人,用满目翠绿、潺潺流水,迎接每一位到访者。两岸峭壁林立,林木葱翠欲滴,仿若大自然用最细腻的笔触,涂抹出这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世界。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下,形成一道道金色光柱,仿若通往神秘仙境的通道。

刚入峡口不远,西岸崖壁上便有一洞穴映入眼帘,此乃水帘洞。洞深约 10 米,洞内一股清泉汩汩涌出,顺着贝壳形的钟乳石潺潺流下,亮闪闪如银丝一般。若是夏季前来,水量大增,便能见到五六米的瀑布飞泻而下,水花飞溅,仿若大珠小珠落玉盘,在阳光照耀下,折射出七彩霓虹,如梦如幻。站在洞前,感受那丝丝凉意扑面而来,仿若燥热瞬间被一扫而空。

继续前行,在距水帘洞约 1 公里的东岸崖壁上,有一处岩穴,离水面约 30 米高,这便是摩岩佛像所在之处。穴高 3 米,宽 6 米,长年生长的各种苔藓及水蚀痕迹布于岩上,形成一些有趣的图案,看上去好像是几百 “罗汉” 聚在一起。“罗汉” 们姿态各异,高、矮、胖、瘦、大、小、坐、立,仿若正在举行一场盛大法会,引人发笑,又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奇妙融合。

再往前行,还有天泉飞雨、罗家寨、绵羊滩、马渡河、登天峰、栈道、赤壁摩天、船棺、双鹰戏屏、飞云洞等诸多景点,每一处都独具魅力。天泉飞雨处,东岸悬崖上,一股清泉凌空飞出,高达几百米,泉在空中化作丝丝雨线,纷纷扬扬落下,仿若人间仙境;赤壁摩天,一片高达数百米的峭壁,通体赤黄生辉,如刀削一般,直插云天,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仿若燃烧的天际线,蔚为大观。漫步在滴翠峡,山水相依,清幽静谧,仿若尘世喧嚣都被隔绝在外,只留下满心的宁静与惬意,让人沉醉不知归路。

换乘乌篷,闯入小小三峡秘境

从滴翠峡口乘船溯马渡河而上,便开启了小小三峡的奇幻之旅。这里,是大宁河小三峡的姊妹峡,全长 15 公里,因比大宁河小三峡更小,故名 “小小三峡”。其水道更为狭窄,山势显得尤为奇峻,峡谷愈发幽深,仿若一处被尘世遗忘的净土,静静散发着原始古朴的气息。

小小三峡由长滩峡、秦王峡、三撑峡三段峡谷组成。长滩峡自双河至平河,全长 5 公里,峡中有一段长约 2 公里的河滩,宽十余米,笔直一线,水平如镜,沙石洁白,两岸山水掩映,故名长滩峡。峡内谷窄山高,绝壁对峙,气势雄险;水清见底,水中游弋品种繁多的鱼类;沿岸多有色彩斑斓的卵石,时或见古生物化石。峡内有滴水岩、聪明泉、手爬岩、穿洞子等景致。秦王峡从上渡口至双河,全长 4 公里,这里山清水秀,幽深静谧,水流平缓,清澈见底,是漂流游览的最佳地段。秦王峡东岸有一个大溶洞,据传明朝崇祯年间,有秦姓山贼占洞为王,鱼肉百姓,被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擒获,故名 “擒(秦)王洞”。峡内有望乡台、虎头岩、黄龙过江、鲤鱼跃龙门、仙女迎宾、仙乐钟、罗汉堂等景点。三撑峡始于马渡河入口,全长 5 公里,是小小三峡第一峡。两岸悬崖峭壁,犹如斧劈;河道狭窄,天开一线,景幽水秀。逆水行舟,水流湍急而无拉纤之路,只能一篙篙前撑,故又名 “长撑峡”。这里原始植被无损,沿途翠色映目,随处生就离奇钟乳,满天飘洒飞瀑雨雾,充满浓郁的诗情画意。峡内有鹿回头、寿星峰、石柱湾、相思泉、龙虎潭、八戒过河、母亲石、月亮寨等景观。

乘坐无动力的柳叶形小木船,在清静中饱览景色,仿若有一种回归大自然,被大自然拥抱的感觉。船工们一篙篙前撑,引领着我们穿梭在这奇峻山水间,每一处转角,都藏着意想不到的惊喜,每一次抬头,都是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让人沉醉其中,不知归路。

舌尖巫山,品味地道风味

赏完美景,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别急,巫山的美食绝对能满足你的味蕾。首屈一指的当属巫山烤鱼,这可是巫山饮食文化的闪亮名片。其历史久远,相传早在大溪文化时期便有了雏形,历经数千年发展,融合腌、烤、炖三种绝技,再借鉴传统川菜与川味火锅的用料精髓,造就了它独特的风味。一上桌,那浓郁的香气便扑鼻而来,鱼皮烤得金黄酥脆,鱼肉鲜嫩多汁,搭配上麻辣、酱香、泡椒等十多种秘制酱料,每一口都热辣鲜香,让人欲罢不能,仿佛舌尖在味蕾上跳舞。

还有翡翠凉粉,这道小吃背后藏着一段美丽传说。大禹治水时,巫山神女瑶姬授天书、点化百姓,采山间臭黄荆叶取汁做成凉粉,晶莹碧透,助治水队伍和百姓度过难关,这凉粉便代代相传。制作时,将臭黄荆叶洗净、捣碎、过滤,加入适量草木灰水,静置冷却后就成了碧绿如翠的凉粉。吃的时候,切成条状,佐以蒜水、醋、辣椒等调料,入口爽滑,清凉解暑,那股淡淡的草木清香在唇齿间散开,瞬间驱散周身燥热。

巫山老腊肉也不容错过,沿袭 500 多年的民间秘方,经特殊传统工艺熏制而成。选用当地土猪肉,用盐、花椒等调料腌制多日,再以柏树枝小火慢熏,直到肉质紧实,色泽红亮。腊肉肥瘦相间,肥的部分晶莹剔透,入口即化,瘦的部分紧实有嚼劲,越嚼越香,无论是清蒸、炒蒜苗,还是炖洋芋果果,那醇厚的香味都能勾出肚里的馋虫,让人回味无穷。

此外,像龙水豆花、老艄公盖碗茶等特色美食,也各有风味,每一口都饱含着巫山浓浓的烟火气,品尝过后,方能全方位领略巫山的魅力。

民俗风情,触摸人文脉搏

巫山小三峡,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更蕴藏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仿若一座民俗宝藏,每一处挖掘,都能发现熠熠生辉的珍宝。

这里是土家族聚居地,土家族同胞们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当夜幕降临,篝火燃起,土家族的阿哥阿妹们身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手拉手围着篝火跳起摆手舞。那欢快的节奏,灵动的舞姿,似是在诉说着土家族古老的故事,传递着对生活的热爱,游客们也会被这热烈氛围感染,纷纷加入其中,共享欢乐。还有那悠扬婉转的土家族民歌,或抒情,或激昂,唱出了大山的雄浑,唱出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仿若天籁之音,在山谷间久久回荡。

三峡船工号子,更是小三峡民俗文化的一张响亮名片。昔日,船工们行船拉纤,为鼓舞士气、协调动作,喊出了一声声激昂有力的号子。这号子韵律独特,节奏明快,“哟哟嗬,哟哟嗬”,一声高过一声,仿若有穿透云霄的力量。歌词内容丰富多样,有描绘山水风光的,“巴雾峡中雾茫茫,怪石嶙峋似仙乡”;有讲述行船艰辛的,“银窝滩上浪滔天,纤夫拉纤汗如雨”;还有抒发船工情怀的,“船行千里归港湾,妻儿老小盼团圆”。如今,虽已不再是行船劳作的必备,但这船工号子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来,游客们在游览过程中,偶尔还能听到船工们唱起,仿若能穿越时空,看到当年船工们与险滩恶水搏斗的震撼场景。

巫山竹编也是一绝,心灵手巧的匠人们将竹子这一普通材料,变成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从选材到编织,每一道工序都饱含匠心。选材时,匠人们精挑细选,只取质地坚韧、纹理细腻的竹子;编织过程中,运用经纬编织法为主,穿插插、穿、削、锁、钉等技法,让图案花色变化无穷。编制出的竹篮、竹篓、竹席等,不仅实用,更是兼具观赏价值,那细腻的纹理,精巧的图案,让人爱不释手,仿佛能看到匠人指尖流淌的岁月与智慧。

还有三峡奇石,这是大自然馈赠的瑰宝。这些奇石,是各种天然石块经江水天长日久冲刷、相互击碾而成。表面光滑、大小不等的卵石上,天然纹路仿若鬼斧神工,有的似神态各异的人物,有的像群峰叠岭,有的如飞禽走兽。工艺师们因材施艺,制作出的工艺品有的呈现三峡风光,有的酷似花鸟鱼虫,观赏者无不啧啧称赞,仿若能从这一方方奇石中,窥探到大自然的神秘密码。

在巫山小三峡,每一次与民俗文化的邂逅,都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人深深沉醉在这片人文厚土之中。

实用攻略,助你畅游无忧

(一)交通指南

若你从外地前来,可先抵达重庆,再选择以下交通方式前往巫山小三峡:

在巫山县城内,公交出行较为便捷,部分公交线路可直达景区周边;打车出行也很方便,起步价 5 - 8 元,县城内大部分地方 10 - 20 元即可到达。

(二)门票信息

巫山小三峡门票价格为 120 元 / 人,包含船费、导服费,可在景区游客中心现场购票,也可在携程、去哪儿网等在线旅游平台提前预订,预订成功后凭身份证或订单二维码直接入园。小小三峡无需单独购票,包含在小三峡门票内,但换乘乌篷船时,可能需支付 30 - 50 元的乌篷船体验费,具体以现场公示为准。

(三)最佳游览时间

巫山小三峡四季皆景:

(四)住宿推荐

(五)注意事项

尾声:小三峡的深情邀约

巫山小三峡,一场与山水、美食、民俗的浪漫邂逅,如同一首悠扬的田园牧歌,在时光长河中浅吟低唱。这里的每一寸山水、每一道美食、每一抹民俗风情,都烙印在心底,化作记忆深处最璀璨的珍宝。

当你在尘世的喧嚣中疲惫不堪,渴望寻一处心灵的净土,巫山小三峡定会敞开怀抱,以它的清幽、奇美、醇厚,为你拂去心灵的尘埃,让你重拾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某一天,能与你在这如梦如幻的小三峡重逢,一同续写属于我们与这片山水的唯美诗篇。

0 阅读:9
烟火小事

烟火小事

所谓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