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开劳模会,周总理瞥见一人很眼熟,毛主席:这不是老班长嘛

南书房 2024-09-07 00:04:46

毛主席的饮食习惯众所周知,他对辣椒情有独钟,但他还有另一道心头好,那就是红烧肉。自抗战时期开始,红烧肉就成了他重要时刻的“奖品”,也被他视为能够补充脑力的佳肴。实际上,毛主席对红烧肉的喜爱,源于一位曾在他身边工作过的老班长李开文。这位老班长不仅善于烹饪红烧肉,更在革命历程中与毛主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李开文,安徽金寨的农民家庭出身,自幼生活困苦。受革命思潮的影响,他投身革命,被分配到红25军,起初负责担架兵的工作。李开文性格淳朴、做事勤恳,很快被任命为担架班的班长。那时的红军正与国民党展开激烈的斗争,蒋介石亲自指挥对红军的围剿,红军被迫在大别山展开撤退。撤退途中,敌人的追击步步紧逼,伤员们被安置在担架上,李开文作为担架班长,必须在危险重重的环境中确保伤员的安全。即便面对敌军猛烈的炮火轰炸,他依然坚持完成任务,但一次爆炸使他失去了听力,无法再继续担任担架兵,只能转为炊事员。

转任炊事员后,李开文并没有因此懈怠。在长征的漫漫征途上,他不仅负责炊事工作,还在战斗间隙主动协助前线的同志。红军在长征路上物资匮乏,李开文作为炊事班长,不仅要为大家提供饮食保障,还要面对极度恶劣的环境。某次行军过程中,粮食告罄,他甚至将自己的皮带煮成汤,为饥饿难耐的战士们提供仅有的温暖。还有一次,部队实在找不到食物,他不得已将部队的一匹马杀掉,用马肉为战士们烹制了简餐。

李开文的细心与机智也体现在每一次做饭上。由于长征途中的恶劣天气,柴草常常湿透,难以点燃。然而,他通过独特的方式,利用自己的身体为柴草保温,确保能够随时点火做饭。战士们对此十分好奇,纷纷向他请教,但李开文并没有告诉大家自己的秘密,因为他不愿意让其他人像自己一样遍体鳞伤。直到这一“秘密”被无意中发现,大家才知道他用的是如此辛苦的方法,从此,他成了大家心中的“老班长”,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得到了全体同志的敬重。

长征结束后,李开文继续担任炊事员,负责党内重要领导人的伙食。身为炊事员的他,深知领导们的工作繁忙,常常自费购买食材,做红烧肉为大家补充营养。毛主席尤其喜欢他做的红烧肉,甚至戏称这道菜为“老班长红烧肉”。不过,毛主席心系全体战士,特别叮嘱李开文:“不要单独做这道菜,等条件好了,大家一起享用。”

建国后,毛主席始终对李开文的工作念念不忘。在李开文的要求下,毛主席曾推荐他到机关学校学习。完成学业后,领导决定将李开文调往天津的糖厂担任干部,然而,李开文婉拒了这份好工作。他希望回家与家人团聚,“天津的糖水再甜,也没有家乡的水甜。”这句话道出了他对家乡的深情。

回到家乡后,地方政府想给他安排更高的职位,但李开文选择了一个看似平凡的岗位——粮站站长。他以朴实无华的作风和严谨的管理,赢得了乡亲们的尊敬。在他的努力下,粮站的工作井然有序,真正做到了为民服务。

1956年,中央决定对全国的劳动模范进行表彰,李开文因在粮站的出色表现,受邀赴北京参加表彰会。会上,周总理见到李开文,忽然觉得眼前的人十分熟悉,便看向毛主席。两人相视一笑,毛主席愉快地说:“这不是我们的老班长嘛!”他接着风趣地对李开文说:“我可一直没忘记你做的红烧肉。”

会后,毛主席特意邀请李开文到家里做客,李开文再次亲自为主席做了一顿红烧肉。这次重逢让毛主席无比感慨。临别时,毛主席关心地发现李开文衣着单薄,便把自己的一件大衣赠送给他。这件大衣代表着主席对他的关怀,李开文一直珍藏,成了他一生中最珍贵的礼物之一。

4 阅读:974

评论列表

chen xian sheng

chen xian sheng

3
2024-11-16 14:48

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对待身边的同志从来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把他们视为亲人一样的关心!

南书房

南书房

以专业的眼光让历史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