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最孤独专业:9年6代单传,一人旷课全系放假,毕业照只有1人

识赛评娱乐趣事 2024-12-04 04:23:28

2014年夏天,一张特别的毕业照在网上疯传。照片里,北大元培学院的薛逸凡同学穿着学士服,独自一人站在图书馆前。

这张照片的标题格外醒目:"北大2010级古生物专业合影"。

这怎么看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没错,你永远猜不到,在北大这样的顶尖学府里,还真有这么一个"独苗专业"。它就是北大元培学院的古生物专业,研究的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密码,听起来就很"不食人间烟火"。

这个专业冷门到什么程度?从2008年到2016年,整整9年时间里,总共才招了6个学生,创造了"六代单传"的神奇记录。

在这里,"一人请假全系放假"不是段子,而是实实在在的日常。想想看,当你是全系唯一的学生,这种感觉既让人羡慕又有点心酸。

羡慕的是,你能获得最贵的"一对一"教学体验;心酸的是,连个讨论作业的同学都没有。

但你以为这就完了吗?让这个专业真正走进大众视野的,恰恰是这种"孤独"。

北大作为国内为数不多开设古生物学科的高校之一,它的存在本身就像一个活化石,默默诉说着一个专业的坚守。

而选择这个专业的学生,每一个都像在演绎着自己的"独角戏",但这种独特反而成了他们最珍贵的财富。

就像当年走红的薛逸凡说的:"虽然是一个人上课,但这恰恰让我能静下心来,去思考那些关于生命、关于地球的大问题。

人们常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在这里,每一个选择古生物专业的学生,都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有时候,看似最不合时宜的选择,可能恰恰藏着最独特的风景。

这张"一人毕业照"的背后,藏着的或许不仅仅是孤独,更是一种难得的勇气和坚持。

所以,与其说这是北大最孤独的专业,不如说这是一个最需要勇气的选择。因为在这里,每一个学生都是主角,每一段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故事。

谁能想到,北大古生物专业的诞生,居然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这个故事要从一位叫威廉·葛利普的美国学者说起。

说起葛利普的背景,那可真是"豪华配置":麻省理工学士、哥伦比亚大学古生物学教授,还是哈佛大学的理学硕士和博士。

按理说,这样的人才在美国应该是各大高校争抢的对象。但命运总是喜欢开玩笑,一战爆发后,由于他的特殊身份,在美国反而陷入了无处容身的窘境。

就在这时,中国地质调查所所长丁文江远赴重洋,正为北大和地质调查所寻找急需的古生物学人才。机缘巧合下,他找到了正处困境的葛利普。

这一次相遇,简直就是学术界的"双向奔赴"!两人一拍即合,葛利普也就这样开启了他的中国之旅。

来到中国后,葛利普可不是来"镀金"的。他不仅成为了北大的古生物学教授,还担任了地质调查所古生物的主任。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他带着对古生物的热爱,为中国古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

但是,这个学科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就像考古发掘时经常遇到的地层断代一样,北大的古生物学专业也经历了被取消的低谷期。

直到2007年,北大"元培学院"的成立,才让这个专业重获新生。

然而,重启后的古生物专业似乎变得更"高冷"了。从2008年到2016年,这个专业只招收到了张博然、刘乐、刘拓、薛逸凡、侯铭泳、安永睿这6位学生。

"六代单传"这个词,让人不禁想起那些绝世武功的传承。

但你别说,这6个人还真都不是等闲之辈。比如第一位学生张博然,就是2005年的山东理科状元。更有意思的是,他最开始压根不是学这个专业的,而是在看到这个新专业后,被深深吸引,毅然选择了转专业。

这不禁让人想起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虽然每届只有一个学生,但每一个都像一颗种子,带着前人的期望和自己的理想,在这片特殊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有人说,古生物学就像考古,都是在跟时间赛跑。但其实,它更像是一场跨越百年的接力赛。从葛利普到现在的学子们,每一棒都在传递着对这门学科的热爱与执着。

这个专业或许称不上热门,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传承,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

就像恐龙化石静静沉睡在地层中等待被发现一样,也许未来的某一天,这个专业也会迎来属于它的春天。

毕竟,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总要有人愿意慢下来,去读懂地球给我们留下的密码。这,或许就是北大古生物专业虽然"高冷",却始终不被时代遗忘的原因吧。

说起这些选择北大古生物专业的学生,每一个都堪称"迷之自信"的代表。在别人都在抢着学计算机、金融的时候,他们却偏偏爱上了这个"小众中的小众"。

先说说让人印象最深的张博然。作为2005年的山东理科状元,按理说随便选个热门专业,前途都不会差。可他偏不!在北大读了三年后,看到新开的古生物专业,二话不说就转了过来。

这操作,说他是"为爱发电"也不为过。

最神奇的是,他在学习和实验中还真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毕业后,虽然没有继续走科研这条路,但选择成为了一名科学作者,把自己眼中大自然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再说说"网红学姐"薛逸凡。她可是从小就对古生物学痴迷,大学四年就是为了圆自己的"化石梦"。但人家也很清醒,知道梦想和现实之间要找平衡。

圆完梦后,她选择了另一个专业继续深造。这种"说走就走"的洒脱,还挺让人佩服的。

要说最"野"的,得数刘拓同学。别人实习都是去公司,他直接跑到战火纷飞的伊拉克去寻访古迹。虽然后来被扣押了,但最终平安回来。

还有安永睿,这位同学的钱都花在了"浪"上 —— 不是网上冲浪,是真的买了皮划艇到处浪。大学四年,除了学习就是徒步,爬遍了各种山头,就为了近距离感受大自然。

你说他是在玩耍?人家这是在用脚步丈量地球历史呢!后来他被保送到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读硕博连读,这大概就是"玩出个名堂"吧。

每一个学古生物的人,骨子里都有点"不安分"。他们不甘心做时代的随波逐流者,反而要当个"时光倒流者"。

在别人都在谈论人工智能、元宇宙的时候,他们却醉心于几亿年前的生命痕迹。

但仔细想想,这何尝不是一种难得的坚持?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能有人愿意静下心来,去读懂地球的历史,解密生命的奥秘,这本身就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他们就像一群特立独行的追光者,看似走着一条人迹罕至的小路,却在探寻着人类文明最本源的问题。或许正是这种勇气和执着,才让这个专业虽然人数稀少,却始终熠熠生辉。

最后,不得不说:"人生就是一场体验,既然都来了,为什么不做点不一样的呢?"这些古生物专业的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这句话。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选择一条冷门的路,或许会孤独,但一定不会孤单,因为你的同路人,都是最独特的那一个。

"全系就我一个人"是什么感觉?在北大古生物专业的课堂上,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

很多人好奇:"难道真的所有课都是一个人上?"其实不是啦!基础课程还是要和其他专业的同学一起上的。但有意思的是,当你是全系唯一的学生时,总会遇到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小场景。

比如,每次上大课,周围的同学都会默契地留出一两个空位。明明教室人满为患,偏偏你身边总是空着座位。课堂很热闹,但这热闹好像永远与你隔着一条看不见的线。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社交距离"吧,只不过这距离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命运的安排。

但说实话,一对一的专业课反而成了最珍贵的体验。你想啊,全世界有几个人能享受到这种"专属定制"的大学教育?每节课都像是一场头脑风暴,每个问题都能得到老师的充分解答。

这种"贵宾级"待遇,让其他专业的同学们都羡慕不已。

课程内容也是绝无仅晤。今天研究生命起源,明天探讨地球演化,后天又跑去看化石标本。整个地球就是你的教室,几亿年的生命历史就是你的课本。

虽然听起来很"不食人间烟火",但这种跨越时空的学习体验,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最夸张的是,如果你请个病假,那可真就是"一人请假,全系放假"了。这种事情放在其他专业简直不可想象,但在古生物专业,这就是再平常不过的日常。

不过,独处并不等于孤独。薛逸凡就说过:"一个人上课反而让我有更多时间思考。"确实,当整个专业就你一个人的时候,你不是在孤军奋战,而是在享受一份难得的清净。

而且,这种特殊的学习经历,往往会在日后成为最美好的回忆。比如张博然后来成为科普作家,他笔下生动的故事,很多灵感就来自那些独特的课堂时光。

说到底,大学生活的精彩,从来不在于热闹与否,而在于你能从中汲取什么。对于古生物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大学时光或许安静得有点特别,但正是这种特别,让他们的青春故事有了不一样的色彩。

就像那句话说的:"人生最美好的风景,往往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对于这些"孤独"的追梦人来说,能有机会近距离触摸地球的脉搏,解读生命的密码,这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幸福。

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能有机会,把整个专业都变成自己独家的舞台呢?

说实话,古生物学这个专业,从一开始就不太"接地气"。在国外,它最早甚至是贵族们的"奢侈玩物"。为啥?因为研究这个真的太烧钱了!花大把时间和金钱去研究几亿年前的生物遗迹,短期内又看不到什么经济效益,这活儿也就富贵人家玩得起。

可别小看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专业。随着时代发展,不少高校、研究所、博物馆都在抢着要古生物专业的人才。

没办法,专业的事还得专业的人来干,这行当真不是谁都能顶得上的。

但现实总是充满戏剧性。市场上确实需要这样的人才,可这专业的"冷门"属性却一直甩不掉。为啥?还不是因为投入和回报不成正比。

你想啊,研究一块化石可能要花几年时间,最后能不能有重大发现还两说。这种"慢工出细活"的节奏,在当今这个追求快速回报的社会里,确实有点格格不入。

不过,这种看似"不合时宜"的存在,恰恰可能是我们最需要的。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总得有人愿意慢下来,去研究地球的过去,思考生命的本质。

就像安永睿说的:"观察路上的一切生物形态特征,感受不同生命的形态之美。"这种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与热爱,才是这个专业最珍贵的地方。

其实啊,人生在世,真不是所有事都得讲究"性价比"。有些人选择这个专业,就是单纯地对生态和自然有着深深的热爱,对原始和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和渴望。

这种单纯的追求,在当今社会反而显得弥足珍贵。

回过头看,这个专业虽然"高冷",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它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纷纷扰扰,还有亿万年前的生命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正如一位网友说的:"也许多年以后,当人类真正需要了解地球历史和生命演化的时候,这些默默研究的古生物学者,就会成为最重要的智慧之源。

所以,与其说古生物专业是"最冷门"的,不如说它是"最有远见"的。在浮躁的时代里,能有这样一群人,执着地追寻着地球和生命的奥秘,这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坚守。

相信在未来,这个专业一定会迎来属于它的春天。因为在人类探索未知的道路上,总需要有人愿意像古生物学者一样,以毕生精力去解读地球留给我们的密码。

这,或许就是这个"最冷门专业"的终极意义吧。

0 阅读:0

识赛评娱乐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