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为打破传统武侠片套路,将电影结构分为“红、蓝、白、绿、黑”五色叙事,每段颜色对应不同视角与情绪。编剧李冯最初写成30万字小说,被压缩成90分钟剧本,台词刻意精简至“如青铜器般冷硬”。
为还原秦朝“黑衣铁甲”的美学,服装设计师和田惠美用真丝染黑后反复水洗褪色,耗时半年才调出“有历史沉淀感的玄色”。士兵盔甲重达20公斤,群演中暑晕倒事件频发。
李连杰与甄子丹在九寨沟箭竹海的“湖面对决”戏,剧组为保护生态禁止使用威亚支架,改用透明玻璃板铺于水下。李连杰需在3℃湖水中赤脚完成“蜻蜓点水”动作,因玻璃打滑摔伤膝盖,坚持注射封闭针拍摄。
张曼玉与章子怡在胡杨林的红衣打斗戏,内蒙古额济纳旗突发沙尘暴,价值百万的丝绸戏服被风沙撕裂,张曼玉苦笑道:“这片子拍完,我吃了半斤沙子。”
梁朝伟为演刺客“残剑”,拜师书法家闭关练字三个月,拍摄时用真毛笔在丝绸上书写“天下”二字。张艺谋为捕捉自然光线,每天凌晨4点叫醒他拍摄书法镜头,梁朝伟一度崩溃:“比拍王家卫还折磨人。”
陈道明主动要求为秦始皇设计“鹰隼般眼神”,拍摄时坚持不眨眼,导致眼球充血。他更因头戴12斤青铜冠冕,颈椎旧伤复发,需针灸治疗才能继续拍摄。
章子怡饰演的“如月”仅有3句台词,她为一句“主人,杀不杀?”反复练习40种语气,最终未被采用。张艺谋解释:“你的眼神比语言更锋利。”
秦军箭阵射向藏书阁的经典镜头,原计划用2万支真箭,但因安全风险改为CG制作。韩国特效公司首次尝试“数字箭雨”,因渲染量过大导致系统崩溃,张艺谋险些放弃实拍。最终用5000支真箭+CG合成,耗资300万元。
张曼玉在箭雨中拥抱梁朝伟的镜头,威亚操作失误致其撞上木柱,背部淤青月余未消。她拒绝替身:“这种痛能让死亡场景更真实。”
5. 谭盾的“滴水琴”与奥斯卡风波谭盾用古琴师弹奏时溅起的水花声融入配乐,定制“水琴”录制时因湿度太高导致琴弦断裂,日本制琴师连夜空运备用琴。主题曲《Hero》由帕尔曼用小提琴演绎,东西方乐器的碰撞引发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提名争议。
2003年奥斯卡颁奖礼,《英雄》虽未获奖,但张艺谋团队将红毯秀变成“东方美学展”:章子怡的绣金礼服、梁朝伟的云纹长衫,被外媒称为“行走的兵马俑”。
6. 票房神话与“形式主义”批判电影内地票房达2.5亿元(占当年全国总票房1/4),北美票房5300万美元,至今保持华语片海外票房纪录。但国内评论界两极分化:王朔骂其“画面PPT”,陈凯歌暗讽“用色彩堆砌空洞”。
张艺谋回应:“武侠只是壳,我想拍的是权力与个体关系的思辨。”20年后,年轻观众在B站解构出“职场厚黑学”“国际政治隐喻”等新解读,弹幕刷屏:“原来我们都没看懂《英雄》。”
张艺谋的执念
“《英雄》是场豪赌,赌观众能否接受武侠片的‘去江湖化’。今天再看,它或许不是最好的武侠片,但一定是最大胆的。”这场冒险最终化作中国电影产业化进程中的一枚血色印章——美得凌厉,也痛得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