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吃苦不为苦,老了享福才为福

故居行人物谈 2024-04-14 02:20:42

母亲

这是母亲说的话。母亲出生在一个破落的家庭,3岁姥爷留洋一去未归,6岁又死了姥姥。人死财散,从此,母亲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起初,给了邻村一户没有儿女的人家,倔强的她,不管人家叫爸爸妈妈,又被隔壁的赵姥爷领了回来。

这才又被大姑姥姥接走。大姑姥爷是教私塾的,母亲虽然没有上学,近朱者赤,耳濡目染,还是开智了不少,特别聪明,记忆力非常好。村里谁的生日记不清了来找她,她都能把某年某月某日某个时辰说出来。“大婶,不对吧!”母亲就不高兴,“你妈下你的时候,我就在旁边守着呢,还错了”。村里上几辈人她都记得清清楚楚,“你老太爷叫啥?太爷叫啥?爷爷叫啥?”如数家珍。只要是有说不清的陈年老账,都愿意来找她,仿佛就是“活历史”。

母亲还会“袖里褪”。那年生产队秋后合工分分粮,老会计哼哼叽叽唱着数字,小会计噼里啪啦打着算盘,等我们家的工分合出来,母亲却说:“不对,你们再打一遍。”小会计不高兴了,“怎么不对呀?”老会计看出了端倪,把账本递给别人诵读,自己也拿过算盘一起打,这才核实准了。原来,老会计知道母亲会“袖里褪”。

母亲不满16岁就嫁到了我们家。父亲单传一子,从小也失去了奶奶,两个小夫妻,一对大苦瓜。结婚后,母亲连着生了七个女儿,在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年月,母亲吃尽了苦头。街坊邻居的闲言碎语,连一向沉稳的爷爷也焦急起来。幸亏后来生了哥哥,来了我,母亲才算打了翻身仗。后来,又生了老妹妹。

母亲与我和妹妹两家

父亲常年在外做猪鬃活儿,家里挑家过日子就是母亲。母亲扶耠子点种,打沟子平垄子,摇辘轳打水,扬场码垛,织席编笆,庄稼活儿,样样能行。裁缝衣服,纳底子上鞋,针线活儿,更是精通。就是父亲下放回家后,这些活儿也多是母亲的,真是辛苦了一辈子。

后来,除六姐、七姐夭折外,我们姐六个哥俩长大成人,都混得不错,分布在祖国“六市两县”,父母总算是熬出头来,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父亲到过新疆五姐家,母亲除新疆五姐家外其余的各家都去过。

按说,到我们石家庄家,跟我们过应该是最好的,一是老儿子,二是我家属在简易房生孩子时,就是母亲照顾、伺候的,娘俩感情特别好。不幸的是,母亲来后不久,我家属与女儿都得了斑疹伤寒,住进了医院。

母亲执意不待了,她说她命硬,妨人,从小妨死爹妈,到这儿了又妨儿子媳妇和孙女。岳父、岳母做她的工作,先到干休所去住,有小阿姨照顾。母亲也不同意,“我命硬,不愿意在这儿妨我儿子媳妇和孙女”。这样,母亲就执意去了北京二姐家,后来又到了沈阳四姐家,最后又回到了丰南老妹妹家。老妹妹家与我们村是一个公社的,也是公社所在地,离的不远,母亲能经常见到村里人、家族人,就非常高兴,一直住在那里。

母亲与二姐和我家属

转眼到了1993年,农历八月十五与十月一日,即中秋节与国庆节喜相连,迎来了母亲八十五大寿。老妹妹就写信邀请姐姐哥哥借国庆节放假之机,回老家给母亲祝寿。

我们姐弟几个积极响应,分别从北京、抚顺、沈阳、唐山、石家庄携儿带女,还有孙男孙女赶赴丰南老家——老妹妹家。相逢在一起,欢聚在一起,为母亲祝寿。

母亲穿着一身锦缎绣花衣端坐在炕上,看着儿孙们出出进进抿着嘴乐。

随着一阵鞭炮响,担任司仪的大侄高声喝道:“为奶奶祝寿开始!”炕上炕下挤满了人,连堂屋门口、窗户外边都站满了人。从北京来的二姐首先代表我们姐弟八个给母亲佩戴红花。火红的花朵像是燃烧的火焰,佩戴在母亲锦缎绣花衣上仿佛注入了活力,显得特别精神。

母亲与我们小哥仨的孩子

接着,我女儿代表小字辈向母亲献上生日纪念卡,“奶奶,请您打开。”按着孙女的吩咐,母亲打开了生日纪念卡,竟然响起了音乐。女儿随着音乐,先是用英语,后是用汉语唱起了“祝您生日快乐------”高兴的母亲忍不住咧嘴笑了起来。

“下一项,照全家福。” 随着大侄司仪的喊叫,挤在屋内的人,纷纷来到院里。有的坐在椅子上,有的坐在小凳上,有的站在后面。负责照相的说:“尽量往一块挤挤,要不装不进去。”母亲坐在中间笑了,“这才来了45口子,还不到一半呢!按你说的,那要是都来了还没法照呢!” 儿孙们都笑了。

母亲与五姐、五姐夫和我、老妹夫及四姐家的孩子

母亲就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辛辛苦苦拉扯我们姐弟八个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实属不易。现在,除去我们小哥仨以外,五个姐姐早都当了奶奶、姥姥。我们曾算过,连外甥媳妇、外甥姑爷在内,仅差六人,就一百口子了。

照完相,母亲在姐姐们簇拥下又回到屋内,大家纷纷入席。儿孙们开始在母亲那桌上点生日寿糕上的红蜡烛,母亲没见过这“西洋景”,只好听从儿孙们的摆布,吹起燃烧着的红蜡烛,红蜡烛一闪一闪,还是在姐姐们的帮助下才吹灭了,大家热烈鼓掌。

酒宴即将开始,老妹夫致起了祝寿词。“首先,欢迎姐姐姐夫、哥哥嫂子、侄男外女的到来。现在,我们农村也都富裕起来了,母亲住在我们这儿挺好,借中秋节与国庆节喜相连之际,我们把姐姐哥哥们邀请回来,一是给母亲祝八十五岁大寿,二是也让你们看看家乡的变化------最后,让我们大家共同举杯,为祝福老妈妈延年益寿——干杯!”炕上炕下的、堂屋的,都一起举杯——干了!

春节,母亲与我们小哥仨及大姐家的孩子

母亲也抿了一口酒,望着炕上炕下、堂屋的,热闹非凡的儿孙们笑了。说:“我这一辈子,过去什么样的苦都吃过了,什么样的罪都受过了,真是赶上了好时候,又什么样的福都享到了。所以说,‘小时吃苦不为苦,老了享福才为福’,我也算是‘老来福了’!”

听着母亲的话,大家热烈鼓掌!这老太太,还真睿智,一点不糊涂,体会的非常深刻。

我记下了母亲所说的这句话。确实如此,生活、人生,还是要吃些苦,不吃些苦怎么能知道甜呢!经历了才有感受。

九口 2024、4、5

0 阅读:1

故居行人物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