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海关大楼里原来有人住?天价动迁已开启,后将改为博物馆

秋水伊人剑客 2024-11-29 16:00:55

如果在陆家嘴滨江眺望对岸外滩的万国建筑群,一整排的大楼里有一对双子楼格外吸睛;一座是有着希腊式穹顶的汇丰银行大楼,另一座就是与之毗邻、有着高耸钟楼的海关大楼。外滩海关大楼的钟声,是上海人最亲切的城市记忆;但是这座城市地标建筑一直以来都是闲人莫入的状态,对于上海人来说也颇为神秘。很多人都不知道,这里面至今还住着人。

很多人都以为,有门卫把守的海关大楼是政府机关单位用房,所以非工作人员都不能入内。但是在海关大楼的裙楼里,还有一小部分房屋是当年的职工分房。如今住在海关大楼里的居民,也是曾经海关、港务局的工作人员及其家属、后代。今年7月海关大楼正式官宣动迁,一石激起千层浪,甚至有人误以为是海关大楼这栋历史建筑要拆了。

根据黄浦区发布的动迁红头文件,这次动迁的是海关大楼里的17户居民,无疑是个大工程。如果参考此前外滩源附近的住户拆迁,40多平米的房子到手700W+;而有业内人士估算,海关大楼的拆迁补偿大概率会创下上海新高,完全可以用“天价”来形容了。

等这些住户腾退完毕,海关大楼将改造为海关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只是目前不确定的是,未来要开放的博物馆将会占整栋建筑多少比例。此前,武汉的江汉关大楼就已经改建为海关博物馆,并免费对外开放。上海海关大楼的改建更是让人期待。

近百年来,这栋建筑就像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坐标。甚至有人说:“每天清晨唤醒上海的,不是黄浦江上悠扬的船鸣,也不是豆浆油条的地道香味,而是矗立在外滩的海关钟楼传出的钟声。”只是一直以来,大家只是欣赏这建筑的外观,听着钟楼传出的钟声,对于这栋历史建筑的了解并不多。

比如很多人不知道,上海的海关大楼最初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我们现在看到的,已经是第三代的“更新版本”了。最早的上海海关是1845年建造的,又称为北关、江海北关,是一栋传统风格的官式建筑。

19世纪80一90年代,外滩的原有建筑大多被翻建和重建,江海北关也更新为第二个版本,一栋欧式教堂式的6层钟楼。1925年江海北关在原基础上再一次迎来重建,总造价5千多两白银,建成后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新海关大楼出自公和洋行的设计师威尔逊之手,采用简化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大楼总高约合79.2米,是20世纪20年代上海外滩最高的建筑物。大楼最为标志性的就是那高耸的钟楼和大钟,建成之初曾是上海地理位置的标志点。钟楼四面皆有直径5米的钟面,钟面上的紫铜长针每根重约120斤,当时的海关大钟在亚太地区是当仁不让的第一。

底层入口处为希腊多立克式门廊,尤其是门廊的4根多立克式柱子,气派到需要四人合抱。巨柱之间有五扇双开铜门,上刻custom house(海关大楼)字样。大门前过道用花岗石铺砌,居中的旋转大门两侧刻“上海海关”4个大字。

门外的右侧有块铜板浮雕,讲述了海关大楼曾是上海人民保安队总指挥部的驻地,在迎接上海解放时起到了关键作用,外滩的第一面国旗也是在钟楼上升起的。这座百年钟楼见证了旧中国屈辱和红色革命火种孕育、播撒,也见证上海这座光荣之城的成长繁盛。正因如此,海关大楼在1989年时就被列入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海关大楼作为外滩建筑群的一员,一起被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楼门厅装饰呈简洁的希腊文艺复兴式,中央顶部的八角内凹藻井为视觉中心。八面各有一幅用一万多颗天然色彩马赛克镶嵌而成的帆影海事壁画,工艺精湛,十分惊艳。

四角的石膏雕刻图案是国际通用的海关标识。藻井下中间地上原来安装水晶灯喷水装置,灯开时银白色灯光折射到上面彩色油画;现已不存,取而代之的是一根白色灯柱。

目前,个人游客能看到的内部仅限一楼门厅;除非是单位组织参观,才能去到楼内更多的区域。海关大楼内部其他的模样,我们只能依赖于照片,以及官方拍摄的纪录片来做一个大致的了解。只能期待未来建成博物馆开放后,能有更多惊艳的角落揭下神秘的面纱。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