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地强烈反对,执意将福岛核污染水排入大海,中方随即全面禁止了日本水产品的进口业务,中日关系降至冰点。综合环球网等多家媒体的消息,我们发现在中日关系陷入僵局之后,欧美方面与中国的关系却出现了缓和的迹象。尤其是从8月底开始,美国、英国、意大利接连派出高官访问北京,释放出强烈的信号。
欧美三国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密集访问中国?他们意欲何为?
首先可以确认的是,欧美方面访问中国与日本核污水排海关系不大。欧美对于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是持支持态度的,但也仅仅局限于表面上的支持,他们不会因为此事而影响自己和中国发展交流与合作。
其实谁都知道,核污染水排海不是什么好事,如果这是在他们自己的家门口,那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只不过鉴于日本是政治盟友态度又极其倔强,因此选择睁只眼闭只眼。
雷蒙多访问中国在很早之前就已经确定。拜登政府谋求与中国重建沟通机制的任务非常迫切,前三位高官访华都没有取得成果,现在这个任务只能由雷蒙多来完成。
美国自身也在面临着巨大的经济、金融隐患,中美之间的贸易规模非常庞大,以美国现在的情况来看,必须保持中美贸易在一个非常稳定的状态之下,美国现在无法承受巨大动荡。
并且中国对于美国的遏制和打压策略已经做出了强硬的反制,例如对镓和锗相关产品实施出口限制政策,而类似的措施还有可能继续出台。所以美国方面必须保持与中国的沟通以和局面稳定,以便于他们能够灵活的应对。
从雷蒙多访华之前的言论可以看出,美国并不是要让中国崩溃,而是迫使中国屈服,所以他们要保持一种能够控制的节奏,不能和中国彻底翻脸。
英国方面的态度非常耐人寻味,因为就在几个月之前,英国首相苏纳克还表示中英关系已经脱离了黄金时期,他们对于中英关系的态度是要确保经济安全。很明显,这种态度对中国非常不友好,甚至将中方放在了对立面,不过苏纳克并没有直接将中国称之为威胁。4月份,英国外交大臣克莱弗利公然宣称台湾问题不是中国内政,当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还曾嘲讽这位外交大臣应该补一补历史课了。
但很快克莱弗利就改变了自己的主张,多次公开表示英国方面要加强同中国的合作,国际社会上的很多重大问题都不能缺少中国的参与。
8月30日,克莱弗利抵达北京,在同王毅外长的会谈当中,克莱弗利当面表示,英国支持一个中国的政策没有改变。这也相当于他推翻了自己此前的言论。
英国政府的态度在短时间内发生如此剧烈的转变,令国际舆论为之震惊,而这背后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英国人突然之间发现,只有中国才能帮助他们解决经济方面所面临的困境。因为目前英国同欧盟的关系并不友好,同时还要大力支持乌克兰抵抗俄罗斯,国际经济环境普遍较差,对于英国来说,情况更加困难。
英国的亲密盟友美国目前自身也是内忧外患,危机重重,根本无法帮助英国实现经济增长,并且美国人也不习惯帮助盟友。同时英国人发现欧盟方面同中国的合作正在加强,并且获得了巨大收益。所以英国人不得不向现实的利益低头,开始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意大利方面此次派出的是他们的副总理兼外长塔尼亚,这一次出访很有可能只是为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访华打前站。极右势力党派的梅洛尼当选意大利总理之后,在外交策略上进行了巨大的调整,他们目前拒绝续签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谅解备忘录。
他们的理由也很直白,意大利没有因为参与“一带一”倡议而得到足够的好处,而意大利方面仍旧表达了同中国交流与合作的巨大兴趣。所以意大利新政府很有可能是想通过一些操作同中方进行讨价还价,以增加自己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份额。总体来说,中国和意大利之间的合作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另外还有几点值得注意:一是美国对中国实施的遏制和打压战略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中国没有衰退,更没有屈服,这令西方国家感到担忧;第二,中国的反制措施并不多,但是非常有针对性而且很致命,例如对关键原材料进行限制出口,对此西方无解;第三,中方的反击强度之大,远超西方国家的预料。尤其这一次对日本的反制,中方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一天之内切断了日本水产品的所有对华出口业务。这在西方政治体制下是根本做不到的。
当然华为出其不意的反击,也令西方国家感到心惊胆战。所以他们不得不重新考虑对华策略,以确保自己能够在将来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