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街头巷尾,闻名遐迩的“狗不理”包子店总是吸引着无数游客。
然而有一天,一个游客满心欢喜地走进店里,点了两笼包子,吃完后却心生失望,“这包子真不值这么贵的价钱。
”他随后在网络上分享了自己的体验,引发了广泛讨论。
究竟是什么让这家百年老字号遭遇如此质疑?
跟随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故事的面纱。
狗不理的历史与辉煌“狗不理”包子发源于1858年,一个名叫高贵友的人,在天津运河边开了一家小小的包子铺。
传说中的“狗不理”其实来源于高贵友的童年绰号“狗子”,因为他忙得不可开交,顾客们便戏称他“狗子卖包子都不理人的”。
这句话逐渐被简化成了“狗不理”。
高贵友凭借高超的蒸包子技艺和独特的口味迅速打响了名号,包子的褶皱宛如菊花,鲜美的肉馅搭配松软的米面皮,让人们食欲大开。
经过高贵友几代人的辛勤经营,狗不理的名声越来越大,不仅本地居民爱吃,去天津游玩的人更是把吃狗不理包子当成必行的活动。
那时候,想吃上一笼热腾腾的狗不理包子,常常要提前几小时排队等候。
随着时间的推移,狗不理包子的价格却开始大幅上涨,令许多食客望而却步。
如今,一只三鲜包竟卖到35元,一笼包子接近300元,而一碟花生米要58元,一杯豆浆甚至卖48元。
虽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是市面上的常态,但如此高价难免让人心生疑问。
当年,狗不理以优质且价格亲民的包子吸引了无数顾客,即使是把店面开得更大更气派,高贵友还是坚持价格不变,让大家吃得开心、吃得放心。
如今的狗不理却将自己标榜为“高端品牌”,身在越高楼却离地面越来越远。
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是,即便大幅提价,包子的口感却未能提升,甚至有食客反映这些包子竟成了机器制作的冷冻包,食材不如从前考究,这无疑让人失望。
口感与服务的频频走低除了价格问题,狗不理的包子质量和服务水平也频频受到食客们的诟病。
曾几何时,狗不理包子的馅料是新鲜的猪五花肉,配上独特的调料,使得包子鲜美异常。
然而现在,食客们发现包子内的肉只是冷冻肉,酱汁不再香浓,厚厚的面皮包裹着干巴巴的肉块,无甚嚼劲。
而更令人失望的还有狗不理的服务态度。
高贵友几代人把食客当朋友,亲热而体贴,服务周到。
然而如今,有游客反映店员态度冷淡,甚至出现黑脸的状况,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高傲。
这种态度让不少游客对“狗不理”心生厌烦,感受不到作为老字号应有的温暖和亲切。
品牌形象如何走到今天狗不理的巨大变化,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经营策略的改变。
曾经,狗不理一直以亲民的形象示人,不觉得自己是高端品牌。
自2005年被同仁堂以1.06亿元并购后,狗不理开始大变样。
产品多样化、营销渠道多样化,本应是一个更好服务顾客的改进方向。
然而实际情况却与预期不符。
产品方面,除了传统的猪肉包、三鲜包,狗不理还推出了芥菜馅、虾仁馅等新品,并配有各种汤、小吃和大厨表演。
然而这些新品并没有提高体验,反而带来更高的费用。
甚至一度尝试开设咖啡店,但效果依然不佳。
狗不理努力向“高端食品”迈进,但品质和服务却迟迟跟不上去。
2015年,狗不理挂牌上市,但由于经营不善,短短五年后就宣布退市。
靠着旅游景区的巨大人流和百年老字号的名声,狗不理依然无法摆脱困境。
结尾:品牌定位需审视狗不理的经历也给其他老字号敲响了警钟。
转型固然重要,但如果无法顺应市场需求,注定会被淘汰。
狗不理守着百年招牌,偏执于“高端”,却丢失了食客的心。
对于新一代的消费者来说,狗不理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背后的历史和情怀。
这些都无法替代令人满意的品质和服务。
最终,我们希望狗不理能够认清自身定位,回顾历史,切实改进产品和服务,以诚意赢回食客的心。
唯有如此,才能重现往日辉煌,让这个百年老字号在新时代继续闪耀。
让我们一起期待狗不理的真正复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