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快乐的距离

传媒1号 2024-08-27 20:29:45

2024,喜综归来。《喜人奇妙夜》和《喜剧之王·单口季》双「喜」临门,《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后来居上,腾讯视频和爱奇艺在喜剧战场重新打起了擂台。熟悉的脱口秀和Sketch,经过了改名换姓,终于再度回到了大众视野中。

但坎坷的归来之路不总通向美好结局。总是「差点出圈」的《喜人奇妙夜》赛程过半,《喜剧之王·单口季》《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无缝衔接,邀请各路嘉宾选手助阵,试图抢夺喜综观众们有限的注意力。但看似百花齐放的繁荣市场中,真正的爆款仍然一直在路上,时至今日,全网依旧在等待下一个《父亲的葬礼》。

回看2024年至今腾讯视频和爱奇艺两大头部平台在喜综领域交出的作业,我们或许可以发现,在万众期待的、喜综复苏的今天,我们与快乐的距离,依旧是这么近,那么远。

「旧瓶」装旧酒

作为米未传媒牵手腾讯视频后的全新力作,《喜人奇妙夜》无疑被各方寄予厚望。节目也不负众望,第一期《小品的世界》打破第四面墙,《回音山谷》引发观众共鸣,参与竞演的节目都获得了不俗的曝光和讨论。到第二期时节目在腾讯视频站内的热度值已破24000,先后登顶站内多个榜单,跻身站内「爆款俱乐部」。从数据上看,《喜人奇妙夜》顶住了压力,交上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喜人奇妙夜》是一档新节目,但无论从制作团队、节目受众还是节目模式来看,它都可以算得上米未前两档喜剧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延续,老观众们在社交平台上也习惯称呼节目为「三喜」。新节目是站在了老IP肩膀上的一次更新迭代:《喜人奇妙夜》的竞赛模式经过了前两季团战、1V1小组战的尝试之后又回归了第一季喜剧小队初舞台后分组组成三大团队进行共创团战的模式。为了不断强化这种「团队归属感」,节目不仅定时更新组合番外,为了应对奥运周期的冲击也适时推出了运动会特辑,邀请了三个团队的选手们进行「运动团建」,通过真人秀环节充实、丰富选手形象,以期在打磨出圈作品的同时打造出更具有商业价值的选手本身。

隔壁脱口秀也是如此。甚至在经历过2023笑果系脱口秀的至暗时刻后,重生的《脱口秀大会》分成了《喜剧之王·单口季》和《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分别在爱奇艺和腾讯视频上线:留守笑果的原团队构成了《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原先脱口秀大会的导演团队和离开笑果的选手们则一同组成了《喜剧之王·单口季》。

两档节目虽规则不同,但同样都延续了《脱口秀大会》喜剧竞演的淘汰赛制。在选角的部分也同样都是老带新的组成,目前两档节目第一集在互联网各平台都维持了不错的讨论度,金句频出,节目中不仅有以小鹿为代表的老人经过沉淀闪耀归来,一改在前几季中给大家留下的刻板印象,小罗、子铭、大国手等新人的初亮相也给观众留下了惊艳的舞台表现,脱口秀迟到的春天终于来了。

可以说目前的喜综混战,腾讯视频和爱奇艺都不约而同地维持了前几季的节目模式,也邀请到了前几季有一定观众缘的「老选手」参赛。虽然改了名字,但归根结底除了新面孔之外,没有过多的新玩法或者新创意,制作方还是倾向于用「旧瓶」装「旧酒」的策略打安全牌,维持观众基本盘,并在此基础上发挥优势,力图在内卷的竞争中突出重围。

目前的喜综市场尚属初春百花齐放的初级阶段,但这一份惊艳能维持多久?混战之下,究竟谁能生产让人好的喜剧作品,真正走到最后才是最重要的。那么汲取了前辈们的经验,2024的喜综找到好作品的快乐密码了吗?

横扫包袱,做回玩家

2023年,还在筹备《脱口秀大会》的李诞不会想到,2024年「小红书买手榜TOP1的买手」会成为他的新标签。在经历了《脱口秀大会》第六季的中道崩殂后,今日的李诞躺在小红书,主业插科打诨,副业答疑解惑、兼职卖货,浑身上下流露出昔日在竞演节目中不曾有过的松弛感。

无独有偶,被观众不断诟病「表现不佳」的吕严也在上期《喜人奇妙夜》的作品中用「令人作呕的喜剧类竞技节目」对当下的喜综加以调侃。

当喜剧非要分出胜负,当喜人被强加上竞争的包袱,在节目中成为一个个生产喜剧的「选手」,所有人似乎都陷入了一种荒诞的矛盾之中。

喜综可以有天花板,但快乐真的有冠军吗?

回答这个问题,似乎要从解释「喜剧类竞技节目」这个概念开始,顾名思义,它是由「喜剧」和「竞演」两个元素组成,前者要好笑,后者很残酷,这就导致了所有的选手需要以一种扭曲的姿态,在高压的状态下持续创作一整个节目周期。这种「母鸡下蛋」式的、定时定点交作业的创作模式让每次演出都成为一次大考,选手不是在考试,就是在准备考试的路上,所以不难解释为何米未公司会被选手们戏称为「喜剧监狱」。

「监狱」固然是调侃,但对于多数选手来说,高强度的作品产出着实是一种消耗。所以高开低走,出场即巅峰的情况有时;不断重复,一招鲜吃遍天的情况有时,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搭档孙天宇创作过出圈作品《偶像服务生》的大锁就因此迎来了滑铁卢。他在《喜人奇妙夜》里因为作品同质化严重、过度使用网络梗的「锁式」创作风格引起了观众的逆反,因成绩不佳在节目中屡次被快剪,「存在感几乎为零」。

高压竞争下的另一种现象是「喜剧公式」的出现。煽情「大底」或是不断依靠加入新的角色来设置笑点、推动情节发展就是屡试不爽的两条必备的「基础公式」。前者是传统话剧与新派喜剧通婚的结果,拥有完整的故事结构、结局升华,却与Sketch无厘头的初衷背道而驰;后者则更加直接干脆,男女老少有几个上几个,唱跳RAP会什么来什么,将喜剧笑点的升级直接与演员多少,整活多少,热闹与否直接画上等号,不免引起观众的诟病。

简单粗暴地将前辈成功作品中的元素拆分重组固然省时省力,但若结果只是换着花样包饺子,是不是应该反思公式本身就没有意义?

在两档以脱口秀为主题的节目中,「内部梗」同样成为一种「喜剧公式」。后李诞时代的脱口秀综艺依旧是个熟人局,两档节目中都充斥着呼兰、徐志胜、何广智、杨笠、庞博、王建国等上过多季综艺的脱口秀老人、前辈们,甚至还不乏刘旸这种脱口秀和喜剧两栖的选手。

脱口秀停摆一年,物是人非,唯「遍地是大王」的局面永存。于是,主打不把观众当外人的「内部梗」应运而生,离婚、炒股,万事皆可脱口秀,再经过不断地重复,续写,补全细节,老演员与老观众就此达成了一种「懂得都懂」的默契。但会心一笑的背后是一种「老人的强权」,它用内部梗划分新老观众,新老演员的阵营,用认知上的信息差为自己拉票,将这个本就算不上公平的游戏玩得更加极端。

于是观众再次叛逆了,豆瓣「脱口秀大会」小组中有讨论质疑「脱口秀的朋友不是群众的朋友了」,想要理解段子,需要补全很多话语外的生活故事,但那是他们的生活,不是群众的。不知何时,台上的脱口秀演员们就离观众的生活越来越远,或许就在一个个「内部梗」的重复加密中。

但无论如何,观众对喜综的所有诟病与质疑似乎来源不同,但都可以用一句「不好笑」来总结。回到源头,正是「竞演」的残酷稀释了「喜剧」的好笑,演员们从一心制造快乐的「玩家」成为负重前行的「选手」。压力、危机和挑战不一定能浇灌出冠军,但一定很难种出快乐。于是大家拼尽全力使出浑身解数获得一个大王或者冠军,却未曾料到,观众记住的只会是好作品——好笑的作品。

1号结语

在喜综里,我们与快乐的距离有时很近,有时又很远。近到会因为鸟鸟冷脸的一句「楼兰美女」和「干尸二号」吐槽就能笑上一天,把胖达人一本正经的「土星,在公转!而我的母亲,在自转!」重看好多遍;看到二倍速拉完了节目却一声也笑不出来,在舞台的自嗨中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快乐是他们的,我只觉得吵闹」。

观众需要情绪出口,平台迎合用户需求提供情绪价值,于是喜综便应运而生,这类节目无论玩法多复杂,出发点往往都很纯粹——快乐。

但快乐又属实是一件过分主观的事,有人「审判」内部梗,也有人在熟悉的内部梗中找到了归属和陪伴;有人觉得催泪煽情上价值是在「包饺子」,也有人在《再见老张》中收获温暖与爱。套路、模板和公式都不是问题,真正大家关心的,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二季《少爷和我》中龙傲天的一句话可以回答:用真心。

纵使有万般分歧、矛盾,但喜综总是新时代的分歧终端机,以真心为动力,用快乐为一切问题收尾。这是喜综存在的意义,也是观众时而苛责原因。但好在无论如何,目前看来2024喜综的旅行向着快乐进发,总算是没有偏航。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