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如是说:
家在地级市,我和老婆均是工薪阶层,儿子属于独生子女。在儿子成长过程中,我和老婆对儿子最大的期许:好好学习,争取一份好的工作。事实上,在儿子上学以及刚工作那会,儿子一直是我和老婆的骄傲,但我现在却不这样认为了。
儿子上学那会,在我们市区,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大学毕业之后,留校成为一名大学老师。但儿子近几年在孝道层面的表现,可谓一言难尽。
儿媳和儿子有着类似的求学经历,家境也相对类似,且是同事关系。在他俩有结婚打算的时候,我和老婆拿出所有积蓄以及卖掉一套庭院房,帮儿子在工作城市买了房子(需要儿子有部分贷款)。没想到的是,在儿子结婚后的这些年,儿子回家的次数却屈指可数,就连儿媳坐月子,都是亲家在伺候。
有时候很想念儿子,也只能在电话里简单唠嗑。
虽然能理解儿子的忙碌,但儿子每每国庆节以及春节,要么携妻带子去旅游,要么去他岳父母家,很少有心思回来看看我和我老婆。每每此时,难免有些寒心。
现在,关于养儿这件事,我的认知比较悲观:如今养儿都是债。为此,我现在特别羡慕身边一些同事:虽然他们的孩子上学期间,学习成绩并没有那么突出,但参加工作之后,却能时常陪伴在他们身边。反观我儿子,虽然在大城市有着较为光鲜的工作,却不能给予我们最起码陪同。我现在甚至不敢去想等到我和老婆老了,会过怎样的生活,至少指望儿子给我们养老,有些够呛。
木子李情感浅析:
疼小不疼老只是不乐意奉献孝道的借口;当子女和父母因工作原因身处两地,不能形成常回家看看,也是借口。为此,这个时代,很多子女在父母面前往往呈现着白眼狼架势,父母却要找各种理由自我开导。
一、面对子女不能常回家看看的态度,父母的自我开导:子女上班比较忙。
在当今,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交通均比较便捷,所以,子女不能形成常回家看看的原因,或因为差钱,在乎路上的所有花销;或因为在子女心目中,还有比回家看父母更重要的事情去处理。比如:旅游、去看望爱人父母。不妨在看望父母这件事情上用数学的角度去审视:倘若父母现在50岁,你每年保证至少一次回家看父母的频率,留给你和父母见面的次数也就剩下了不到50次。如果你非常草率地你抹掉了回家看父母的机会,不觉得对父母较为残忍吗?这时候,父母还不能对你怪罪,只能用你上班比较忙,来帮你开脱。
二、面对子女没意识把父母接到身边住,父母的自我开导:就算子女乐意,对方爱人未必乐意。
在我国,虽然有养儿防老的传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发现,有太多子女,即便在父母年迈的时候,都不愿意将父母接到身边。子女的顾虑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觉得和父母生活不到一起;觉得父母是负担。事实上,对于那些有退休金的老人而言,他们还真不是负担,即便如此,子女依然将他们拒之门外。最核心原因:子女不担心父母的财产外流,源于中国父母在子女身上会呈现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态度。倘若父母在面对子女不孝这件事上,能够展现出将财产捐出的觉悟,或能从某种程度上,改变子女对父母的态度。
三、面对父母主动给子女打电话,子女却在电话那头不耐烦的态度,父母的自我开导:或给子女打电话不是时候。
父母有时候想念子女时的诉求很简单,通过视频聊天的方式看看子女的样子,听听子女的声音,遗憾的是,总有一些做子女的在和父母视频聊天的时候,会呈现出极不耐烦的态度。导致的结果,父母在想念子女的时候,都会在唯唯诺诺心态驱使下,不知道该不该和子女通电话,源于,父母担心自己给子女通电话不是时候,从而换来子女的一顿呛声。提醒所有做子女的:不要在父母施展对你思念的时候,让父母过于卑微;不要将自己虚假的孝心,在追忆往事时呈现出感叹姿态,而是趁父母健在,用实际行动去表示。
四、在明确感受到子女不孝的情况下,父母的自我开导:子女的生活也不容易。
谁的生活容易了?但父母可以做到对子女一把屎一把尿的养育;可以做到即便挤出时间,也要接送子女上下学;可以做到即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拿出子女每个月所需的生活费;可以做到,每时每刻,都会让子女的情绪优先。并不是父母活该这样做,而是在爱子女的本能驱动下,父母愿意为子女承担这些委屈。只是,当子女成年之后且父母慢慢变老之时,面对子女的不孝顺,父母还要在外人面前违心地帮子女打圆场:子女的生活也不容易。想起一句比较讽刺的话:网上孝子特别多,可惜你父母不上网。所以,孝心要落到实处。
很多做父母的,在子女成长过程中,往往有这样的期许:希望子女能够好好学习,并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可笑的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场景:通常拥有光鲜工作的人们,他们父母的晚年生活会相对凄惨。源于他们在大城市拥有了较为体面的工作之后,因为距离原因,并不能形成对父母最起码的陪同。事实上,如此尴尬是比较好解决的:在你生活城市附近的小区,或给父母买一套比较小一点的房子,或帮父母租一套房子,这样就能在工作之余,和父母经常见面了。遗憾的是,总有人并不愿意呈现出孝心,并给自己找了太多在孝敬父母层面较为无奈的理由。
其实父母想从子女那里索取的并不多:经常能看到子女的身影、听到子女的声音,并让父母在子女的生活中还有参与感。发现没有:父母并不指望子女为自己做些什么,只是想从子女那里获取更多的念想。为此,作为子女,不要让父母太寒心了。事实上,在子女为人父母之后,应该能从自己在子女身上的付出感受到父母在自己身上付出的无私,既然如此,又何必用近乎无情的姿态去演绎自己的疼小不疼老呢?人活一辈子,需要追求心理平衡,千万别等到父母离世之后,因为自己没能展现最起码孝心,留下太多遗憾。
编后语:
现在有很多老人,在被问及如何看待养儿防老的问题时,他们或会这样回答:为什么要指望子女养老?小病治,大病死。看似他们的人生态度较为乐观,也不过是指望不上子女养老状态下的无奈之词。我相信,很多老人内心真实的需求必然是:希望子女能时常陪在自己身边,较耐心地听自己一些唠叨。
事实上,孝心也是会传染的,那些在亲情面前呈现出较为冷漠态度的人们,往往也会将亲情间的冷漠传染给你的子女。到时候,面对你子女的不孝,或你会说不得嘴。源于在你抱怨子女是白眼狼的时候,子女或许会这样呛声你:我只是用你当初对待你父母的态度在对待你。为此,孝敬老人的传统,请不要轻易被弄丢。
(图片来自网络,图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