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玩伴少将,武艺相投,战地相逢,共庆友情

刘永莲 2023-11-25 09:58:07

在新中国的开国将领中,有许多来自同一故乡的战友,其中裴周玉和张平凯就是其中之一。他们不仅是同乡,还是年纪相仿的青梅竹马,少年时曾是亲密的玩伴。随着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他们分别参军,各自在战火硝烟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将领。

1920年,年仅7岁的裴周玉已经开始正式参与劳动,为家里做一些琐碎的事情。他的生活充满了艰辛,烧火做饭主要依赖柴火,而在贫困的情况下,他们无法购买煤炭。柴火也不是轻而易举可以获得的,山上的树木归地主所有,贫苦的家庭无法砍伐。因此,裴周玉和他的小伙伴们主要依赖于秸秆和树叶,或者远行到江西山区寻找可用的柴火。那时,许多年龄相仿的少年都在帮助家庭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其中就包括了张平凯。虽然不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但他们可以帮忙拾柴。

这个时候,正是他们贪玩的年纪,即便在搞好柴火的同时,也不忘与小伙伴们玩一些小游戏。他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就是“打马”,用三根一尺长的树枝搭建木马,每人放一把柴草在旁边,然后用石头击倒木马,柴草就属于谁。裴周玉在这个游戏中胜出,将其他三位小伙伴的柴火都赢得了。尽管很高兴,但他觉得这样做不够公平,于是将柴火归还给了其他小伙伴。这样,大家开心地回家了。

砍柴是一项相当辛苦的工作,需要翻山越岭,山上坡陡,荆棘丛生,非常危险。由于他们年纪小,家人也不允许他们参与,因此他们只能近处搜集一些树叶和秸秆。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不仅干杂活,还学习一些知识。村里有私塾,每年冬天开设两个月的课程,每人每月交五毛的学费。大多数孩子都在这里上学,而张平凯则选择在一所洋学堂读书,费用相对较高。然而,他们接受的教育都是零散的,时间也不算长。除了学习,他们这一代人还崇尚武艺,很多孩子都学习武术,裴周玉的外祖父和舅舅都是拳师,免费传授武技。在冬季休息的时候,他们会利用这段时间学习拳术、棍术、刀术、剑术等。由于培训时间有限,每年只有三个月,每期为期三年,大家主要练习是为了强身健体,防备他人的欺负。这段时间里,大家都学到了一些武术基础,对将来参与革命战斗起到了积极的帮助。

裴周玉10岁时,身体强健了许多,开始上山砍柴,每天要往返两次,走几十里山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不仅需要砍柴,还要在田间劳动,干农活。12岁时,他已经有了相当的力气,为了改善家庭生活,他给地主打零工,每个月挣到六七块钱,然而,这份工作的劳动强度极大,每天需要不停歇地工作十三四个小时。

1927年,随着农民运动的发展,许多年轻人加入了革命队伍,参加了儿童团和赤卫队等组织,光是儿童团就有三四百人。后来,年纪较大的一些人加入了游击队,而年纪较小的留在儿童团。张平凯稍大一些,加入部队后,裴周玉继续留在儿童团。1930年,裴周玉17岁,急切地要求参军,第一天招兵处挂牌后立即报名。他所在的80人小队被批准,但在全国胜利后,仅剩下3位。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裴周玉担任警卫排排长,享受了连级待遇。红三军团攻占赣州后,他重逢了已经成为团政委的张平凯。自从1928年分别以来,已经有三年多没有见面了,这次战地相逢让他们非常高兴。张平凯甚至为他买了一只鸡招待。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享受美味的食物是非常珍贵的。然后,两人虽然都在红三军团工作,但由于任务繁重,难得有机会见面。抗战结束后,他们分别在大西北和晋察冀两地工作。裴周玉长期从事保卫工作,而张平凯则从前线调入后方担任职务。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的军衔相继评定为少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