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闻社讯 零售药店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已经成为行业的一道顽疾。据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6月2日消息,5月24日,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对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心堂”)有关负责人进行了约谈。
图片来源: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
约谈指出,医保部门在基金监管工作中发现,一心堂旗下一些定点连锁门店存在串换药品、超量开药、为暂停医保结算的定点零售门店代为进行医保结算、药品购销存记录不匹配、处方药销售不规范等问题,造成医保基金损失。
6月3日,一心堂以跌停开盘,盘中跌幅有所收窄,截至收盘报18.98元/股,下跌8.53%,总市值113亿元。自6月22日以来,一心堂已连续9天下跌,从23元左右跌至19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不是一心堂第一次因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被罚。早在2018年,一心堂旗下药店就被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存在违规套用医保基金问题。而在此次被约谈前,一心堂也出现了零星门店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被罚事件。
报道称,在三亚市解放路等地,十多家一心堂医保定点药店俨然变成百货超市,顾客除了使用医保卡购药,还可以用医保卡直接购买各种生活日用品。这些生活用品的价格不仅超过市场正常价,在发票的开具上,这家药店也用上了“狸猫换太子”的手法。
对此,一心堂发布公告称,公司所属海南一心堂门店存在违规让顾客使用医保卡,支付个人医保允许支付范围以外的商品价款的现象,公司所属海南一心堂医保支付管理上存在一定漏洞。
据了解,一心堂海南子公司涉及不合规刷卡次数共9716次,涉及金额合计65.8万元,主要是使用个人账户违规串项销售日用品。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一心堂董事长阮鸿献还曾公开表示,作为一家本土药企,一心堂有责任全力支持国家打击欺诈骗保行为,维护好医保基金的安全,绝不让医保基金成为新的“唐僧肉”。
不管董事长如何表态,医保基金已经成为了一心堂的“唐僧肉”,屡次出事的一心堂,背后隐藏的是实体药店盈利难题。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一心堂拥有直营连锁门店10746家。
2023年,一心堂实现营业收入173.80亿元,同比下降0.29%,实现净利润5.49亿元,同比下降45.60%。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一心堂表示,主要是由于大量新开门店导致运营成本费用增加,以及2023年退烧、止咳、抗病毒等感冒类产品需求降低、收入下滑。
连锁药店在过去曾普遍通过并购策略迅速扩充门店网络,以此实现收入增长和规模扩张。然而,在药品零售市场逐步趋向饱和的当前环境下,传统的扩张模式已无法再为连锁药店的持续增长提供强劲支撑。然而扩张还在继续,2023年全国药店的总量仍然呈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总数已攀升至66.7万家,与2022年的62.3万家相比,新增门店数量近4.4万家,这66.7万家营收情况如何?新增的4.4万家又要如何“虎口夺食”?盈利问题已经成为连锁药店普遍存在的问题。
截至2023年,一心堂门店数扩张到10255家,但毛利率为33%,同比下降2.05个百分点;净利率为3.22%,较上年同期下降2.59个百分点。公司整体净利近乎腰斩至5.49亿元。
这,或许也是每家连锁药店面临的问题。
【声明】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