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啥都不愿意从事建筑业了?针对这个问题,最近,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位学者撰写了一篇论文,在全网引发了很大的关注。
首先,这个问题本身是具备研究价值的。
当前,建筑学、土木工程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颇受冷遇,甚至到了名校、土木老八校都招不满学生的地步;职场上,也有大量土建毕业的年轻人选择转行。为啥这个行业从“香饽饽”变成了“鸡肋”,确实值得深思。
当然,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为啥要研究这个我就不太明白了,可能这个话题跟意识形态相关吧。
这篇论文我看了一下,文章观点就是:因为建筑行业的市场波动,土木专业遭受网络“污名化”,导致土木工程报考率和从业者信心下降。
在文章的论述部分,作者把“污名化”进程分为6步。
从土木贴吧一位名叫“佟悬叶”的网友个人吐槽开始,引发情感共鸣,并将该网络事件命名为“土木圣经”;
其次,“付酥运动”话题冲上热搜,经过抖音传播,全网播放量超1亿。付工和酥工两位原本的“正能量兄弟”最终双双离开建筑行业一线,加深了大家对建筑业“艰苦、负面”的印象;
第三是自嘲为“牛马”的大猛子,拍摄了一系列工地纪实视频,通过B站进行传播。在大猛子的视频里,永远是尘土飞扬的施工现场、简陋破烂的生活环境和一帮黝黑疲惫的工人,间或还夹杂着工伤、吵架、讨薪等插曲,使建筑业的“污名化”得以坐实;
第四是张雪峰的高考志愿指导。比如不建议高分考生报考土木工程,认为“哈工大土木毕业也得上工地”,另外鼓励原生家庭差的学生报考土木,称其为“打灰圣体”,进一步引发全网对土木专业的歧视;
第五就是拥有70万粉丝的“土木白工”。其口号是“干土木工程,品坎坷人生”,拍摄的一系列作品都是满满的“负能量”;
最后论文还列举了一些土木反差女主播,通过拍摄工地视频来获取流量,使土木“污名化”达到顶峰。
看来这个作者对璇工和鱼工的作品也没少研究。
最后,这篇论文还给出了解决“污名化”的措施。
一、浇筑核心筒。高校要促进教育和市场的链接,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自信;
二、改造外立面。改善工程人的形象,规范自媒体,形成正确的舆论引导;
三、筑牢基础桩。从业者要提升自身专业水准,要能够在逆境中坚持下来。
总体看下来,我感觉论文的作者对土木工程当下的形势还是有清晰认知的,对土木相关的自媒体也不乏关注,提出的几项措施也不无可取之处。
但作者似乎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些自媒体博主虽然对土木工程的描述有夸大的成分,其本质并不是为了简单的发泄,也是希望引起外界的关注,从而提升一些底层员工的待遇。
当下确实已经不是土木的时代了,如果选专业,我个人比较推荐“智能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