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失国的故事

左史淘沙 2025-01-21 13:24:22

太康,夏后启的长子,一个 “太” 字体现了他在兄弟中的长兄身份和较高地位。夏后启传位给太康才真正标志着家天下取代禅让制的正式开始。

制度的改变使得以前轮流做庄变成了现在的一家独大的局面,利益的蛋糕被一人强占,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武装镇压,以及合理的利益分配,很难稳住局面。虽然这不是一次全面的洗牌,却也无疑使很多本来有野心坐一坐部落盟主之位的人梦想破碎。

而且这也与后世儒家的政治理念背道而驰。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是 “仁”“义”“礼” 等道德观念。在儒家理想的政治秩序中,禅让制被视为一种选贤举能的高尚制度。儒家经典《礼记・礼运》中描绘的 “大同” 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就体现了这种选贤与能的理念。在禅让制下,部落首领是根据才能和品德被推举出来领导部落的,这符合儒家对于贤能政治的向往。

而夏后启开启的 “家天下” 模式,在儒家看来是对这种理想政治秩序的破坏。从启开始,王位不再是通过推举贤能来传承,而是在家族内部世袭。这与儒家所倡导的 “天下为公” 背道而驰。在儒家的观念中,启的行为被视为出于私欲,将公共权力据为己有,用于维护自己家族的统治,而不是为了整个部落或者社会的福祉。

所以夏后启注定不会得到很高的评价,还有可能让这种不公的评价牵连到整个夏朝。

基于以上的认识,再去看太康失国的故事。

太康失国在文献记录中的记载很少。

“《史记》上只有“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十八个字,和《书序》相同,其余一概不提。

... ...

《伪古文尚书》的不可信,无待于言”

即便如此在关于太康有限的记载中,依旧可以找到有价值的线索。

首先,夏后启居阳翟也就是现在河南省禹州市,而太康居斟(zhēn)寻,很可能是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二里头遗址,两者相距100多公里。是什么原因导致太康迁都的?气候原因?地理位置?军事安全还是政治因素?不管是什么原因,肯定是威胁到了他们的生存与发展,所以才不得不迁都。迁都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别说迁都了,即便现在搬个家都费劲,俗话说破家值万贯。

其次,夏后启在改变禅让制的时候遇到了有扈氏的顽强反抗,经过多次战争,才取得了甘之战的最后胜利,虽然夏后启通过钧台之享,树立了自己的权力来自天授,但是这也只不过获得了表面的迎合。许多部落迫于启的武力威慑,暂时承认了他的统治地位。但在部落内部,对于世袭制的质疑和抵触情绪依然存在。这种潜在的不满情绪暗流涌动,随时等待机会爆发。

第三、夏朝初期,太康与五观围绕王位展开的激烈争夺,引发了五观之乱。这场内乱,堪称中国历史上首例王子争位事件,为后世层出不穷的王位争斗拉开了序幕。

五观之乱给新生的夏朝统治带来了沉重打击与严重威胁。它不仅让夏朝的统治根基摇摇欲坠,更映照出夏朝初期政治制度的脆弱与不稳定。同时还让那些对于权力虎视眈眈的势力有了可乘之机。

基于以上原因,太康想要在风雨飘摇的夏国初期,力挽狂澜于大厦倾倒,对于他来说可能是件很难完成的任务。结果他也确实没有完成,失败总得找到合适的缘由,而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归因于万金油的答案:沉湎于酒色,喜欢狩猎,荒于朝政。

参考书籍:汉司马迁《史记夏本纪》

吕思勉《中国通史》

《竹书纪年》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