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河蟹蟹种培育中,蟹苗放养密度一般为2公斤/亩,优质蟹苗规格为14-16万只/公斤,每亩放养蟹苗约为30万只。至年底每亩收获蟹种约250公斤,部分高产池塘约400公斤,规格为80-150只/公斤。
因此蟹种培育存活率通常低于20%,甚至低于10%。提高蟹种培育存活率已是产业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提高蟹种培育存活率,应注意以下技术要点:
一、蟹苗选购、运输技术要点
优质苗种是提高蟹苗回捕率的根本。如何判断蟹苗的品质?可以从“体色、肠线、活力、手感、规格”五个方面入手,以体色均一黄褐色,肠道食物充足,运动活力强,扎手感明显,规格整齐、约15万只/公斤的蟹苗为最优。当前蟹苗以亲本规格定价,但购买者无法以蟹苗判断亲本规格,需要育苗场诚信经营,坚决杜绝“以小充大”。
蟹苗打包运输前,需甩掉蟹苗鳃腔内的水分,防止运输过程中鳃腔内水分过多导致蟹苗缺氧。蟹苗短途运输时,需将车内温度降至16℃以下,并封闭运输;超过5个小时的长途运输,可以在车内放置冰块,并在运输途中适时喷雾,保障车内低温湿润,也可以泡沫箱加冰打包,保证低温运输。
二、蟹苗放养前后池塘管理技术要点
蟹苗从放养到发育至五期幼蟹约30天,该期间内幼蟹蜕壳5次,需要充足的营养积累及良好的水体环境,做好放养前后池塘管理工作能有效提高蟹种规格及存活率。
(一)水体管理
在蟹苗放养一周前,需肥水培育适量的浮游动植物,为蟹苗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蟹苗放养前后需密切关注水体氨氮、亚硝酸盐,避免蟹苗中毒死亡。在蟹苗放养前12h,开机增氧,提高水体溶氧,并在蟹苗放养后的一个月内,阴雨天及每个夜间持续开机增氧,为幼蟹生长提供优良的水体环境。
(二)投喂管理
蟹苗放养后,及时少量投喂小颗粒人工配合饲料。一期幼蟹后,按蟹苗放养重量的20%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分早晚两次投喂,根据摄食和蜕壳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由于前期总投喂量较少,可进行充足投喂,为幼蟹提供充足的营养,加快幼蟹蜕壳、提高翻倍率。
(三)水草管理
培育池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后,栽种水花生或黄花水龙,两种水草功能类似,但近年水花生叶甲虫害高发,建议单独或混合使用黄花水龙,能有效避免水花生叶甲虫害,减少农药使用。将黄花水龙呈条带状栽种,并在条带间适量栽种伊乐藻或轮叶黑藻,在黄花水龙形成茂盛条带前,伊乐藻和轮叶黑藻为幼蟹提供充足的栖息蜕壳场所,减少幼蟹互相攻击,提高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