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陈毅三个儿子收到母亲遗愿:妹妹结婚后,你们才能分家

文君侃历史 2024-08-23 12:26:07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革命伉俪陈毅元帅与夫人张茜,携手共度无数风风雨雨。

他们育有三子一女,恩爱相守一生。

然而,张茜在离世前,却留给儿子一句令人费解的遗言:“妹妹结婚前,你们不能分家。”

这句意味深长的遗言,意欲何为?

其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

相识相知

1938年,17岁的张茜作为战地服务团的一员,在军部舞台的灯光下为战友们倾情演绎话剧《一念间》。

舞台上,她的一颦一笑都饱含着真挚的情感,美得让人挪不开眼。

台下,新四军军长陈毅目光灼灼,张茜的美丽大方和澎湃热情无一不深深地震撼了他的心。

那一眼,他便知自己早已被这个女战士俘获。

他费尽心思地打探起张茜的消息,还找到了战地服务团团长朱克靖那里。抱着万分期待,他向朱团长问起张茜的芳名。

朱克靖一听,乐了:“陈军长,你这是看上我们张茜了吧?”,他准备以团长的身份去撮合一番。

可陈毅却不领情:“朱团长,我不想让你用权势去压着张茜,这不像我陈毅的作风。”

没想到却被陈毅婉拒了。

他不想让朱团长这个领导出面,仿佛是在逼迫张茜一样,他要用自己的方式赢得她的芳心。

朱克靖虽然一口答应不从中干涉,却不免有些担忧——怕陈毅相思苦等,更怕节外生枝。

于是他自作主张地把陈毅的心意转达给了张茜。

张茜听罢,思绪万千。她对陈毅将军也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既有敬仰也有心动。

可这复杂的感情让她难以下定决心,迟迟未给陈毅明确的答复。

纠结之中,此事便拖了许久许久,陈毅将军满怀期待的心渐渐蒙上了一层灰。

但他也知道感情之事正如旷日持久的战争,哪能强求得来?

只有给彼此喘息的余地,才能让这场“持久战”水到渠成。

陈毅在耐心等待中提起了笔杆,写了一封又一封饱含爱意的信笺寄给张茜,希望她能明白自己的心意。

摇摆不定的张茜把儿女情长放在了一边,埋头于服务团尽心尽力地演出。

一次演出上,急需一件军大衣做道具。

但戏团内却无此物件,团领导灵光一闪:何不向陈毅将军借用一件?

张茜硬着头皮去找陈毅将军,陈毅将军爽快地把自己的军大衣借给了她。

演出结束后,张茜整理衣物时,突然发现大衣口袋里有一张纸条。

她拿出来一看,上面赫然写着三个字:“赞春兰”。

春兰正是张茜的小名,这个小名只有她最亲近的人才知道。

张茜心中涌过万千感动,彻底看清了陈毅元帅看似粗犷的外表下,藏着一颗细腻而温暖的心。

缘分使然,二人顺理成章在一起了。1940年,他们于江苏溧阳新四军军部举行婚礼。

1942年,他们迎来了爱情的结晶——长子陈昊苏。

此后,张茜又陆续生下四个孩子:长子陈昊苏,次子陈丹淮,三子陈小鲁和幼女珊珊。

面对孩子的培养,张茜希望女儿陈珊珊走艺术道路。

可当时的国家对外交人才有着迫切需求,陈毅将军殷切地希望女儿能在外交语言方面精益求精。

陈珊珊遵从父亲的意愿,埋首于语言学习。

可命运的抉择,却又让她成为一名护士,这是怎么回事?

临终遗言

烽火连天的岁月里,陈毅将军的身影总在出现硝烟弥漫的前线,张茜则一个人默默地在后方,细心呵护着他们的几个孩子。

新中国成立后,陈毅出任上海市长,一家人终于得以重聚。

1950年,年近半百的陈毅元帅迎来了掌上明珠陈姗姗。

在陈毅将军心中,这个和新中国一起成长的小女儿是他最疼爱的宝贝。

现在回看陈毅元帅留存的历史照片时,父女俩的合影多不胜数,父女情深之景也跃然眼前:女儿姗姗的手始终被父亲紧紧牵着,他的眼神中流露着难以掩饰的父爱。

父亲也是陈珊珊最崇拜的对象,正是这位传奇将军,点亮了她的心灯。

一次谈心,父亲问及她的志向,珊珊毫不犹豫地说出梦想:加入文工团,既能实现参军的夙愿,又能圆自己的艺术之梦。

可一心为国的陈毅元帅却语重心长地劝诫女儿:“现在国家缺的都是外语人才。珊珊,学好外语,你才能为国家尽绵薄之力。”

这一句话,如拨云见日般照亮了陈珊珊的内心。

父亲的嘱托让她毅然选择了外语之路,踏上了为国家奉献的另一条征途。

可惜混乱十年的到来打乱了所有计划。

六七十年代,陈将军的处境越发艰难,女儿珊珊因为政治动荡也不能如愿继续学习外语,只能到军区医院当一名护士。

1971年,周总理得知陈毅元帅身染重病,排除万难将他从南方接到北京治疗。

一年后1月,陈毅元帅的病情已如这寒冬般严重。病榻周边,他的孩子们寸步不离守着。

陈毅将军声音艰涩地开口:“孩子们,爸爸要去见马克思先生了。你们三兄弟是男子汉,务必好好照顾你们的母亲和妹妹。”

陈毅将军去世不久,噩耗再次不期而至:张茜也确诊了癌症。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张茜,并不为自己难过,而是开始马不停蹄开始完成将军遗愿,整理他的诗集。

从1972年到1974年,张茜几乎倾尽所有心血在整理陈毅元帅的手稿。

随着病情日益加重,她到后期连坐都坐不起来。

可张茜还是咬紧牙关,伏在床上,颤巍巍地握住笔,在诗稿上留下最后的绝笔。

字里行间,是她对将军深沉的爱与不舍,更是对革命事业无悔的奉献。

1974年,张茜最后一次将三个儿子叫到身边:“孩子们,不要难过,我只是去见你们的父亲了。”

“昊苏,你们几个听好了,我走后这个家就靠你们了。你们妹妹尚未出嫁,待珊珊成婚后,你们三兄弟才能分家立户。”

陈昊苏的眼眶泛红,哽咽道:“您放心,妹妹一定会被我们照顾好的。”

张茜欣慰地笑了,她这一生虽有坎坷,但遇良人,而且三子一女皆是孝顺之人,也算圆满了。

父母的先后离开,对陈家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失去了父母双亲的庇护,陈姗姗还能如愿完成自己的梦想吗?

在她的人生道路上,又会遇见哪些人?

外交人才

1968年,陈姗姗改名丛军参军,她的青春就此与戎装为伴,成为北京军区261医院的一名护士。

尽管已经参军,父亲陈毅的谆谆教诲始终萦绕耳畔:“除了工作,也不许落下英语。学好了,总有派上用场的一天。”

丛军牢记父亲的嘱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始终将英语学习当作一份自觉的使命。

正是这份坚持,为丛军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窗扉。

1972年1月6日,陈老总永远离开了我们。

丛军悲痛欲绝,正当她沉浸在哀思中时,母亲张茜也传来噩耗——查出癌症。

这一年,丛军的人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她那原本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乱。

母亲住院期间,当时的外长姬鹏飞夫人许寒冰前来看望过她。

二人闲谈中,许寒冰无意透露出一个消息:国家要选拔一批青年学生出国深造外语,大力培养外交人才。

丛军作为原外语学院附中的学生,完全符合条件,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许寒冰看出了她的犹豫,诚恳地劝道:“丛军是个好苗子,让她出国留学可不光是学习外语,更是开阔眼界、增长阅历的绝好机会啊。”

张茜沉思良久,最终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让女儿踏上那段未知的求学之旅。

1972年,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文件,将丛军派往伦敦经济学院深造。

在伦敦,丛军邂逅了另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王光亚。

他们的相遇仿佛命中注定,二人迅速坠入爱河。

三年光阴如白驹过隙,丛军和王光亚学成归国,携手踏入外交部。

当年青涩的少年,如今已蜕变为外交领域冉冉升起的新星。

1977年,丛军挽着王光亚的手臂,步入了神圣的婚姻殿堂。

她的三位哥哥为了这个心爱的妹妹倾尽全力,悉心筹划了一场温馨感人的婚礼。

作为新娘的丛军,将从小陪伴她成长的钢琴,以及父母赠予她的四册英语医学课本作为她最珍贵的嫁妆。

这些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馈赠,更是对父母亲情的永久铭记。

每当她轻抚琴键、翻阅课本时,思绪便会回到过去,回味那些温馨难忘的时光。

改革开放后,丛军再次远赴重洋攻读国际关系硕士。

学成归来,她投身外交舞台,先后担任翻译司副司长、司长,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国际舞台上,丛军的风采熠熠生辉,彰显着中国外交官的底气与风度。

当年那个小姑娘终于不负父母的期望,成为我国优秀的外交人才,始终铭记着忠于党和人民的信念,在外交舞台上挥洒才华,为祖国争光。

参考文献

陈丹淮. 陈毅夫人张茜的外交风采[J]. 福建党史月刊,2012(1):15-19.

解明. 陈毅女儿丛军夫妇的外交事业与温情[J]. 红广角,2013(7):33-35.

刘勉玉,徐冬蓉. 陈毅在三年游击战争中[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2(2):40-43.

0 阅读:264

文君侃历史

简介:每天说点不一样的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