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我高炮部队援越抗美有多惨烈:一次战斗团长政委参谋长全牺牲

丫丫姐 2025-04-22 16:58:04

1965年年初,美国看到自己支持的南越政府在对抗北越时屡屡失利,担心南越的失败会削弱其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于是决定直接介入,亲自派兵参与越南战争。

1965年2月,美国总统约翰逊下令,美国远东空军开始大规模空袭北越目标。到了3月,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岘港登陆,支援南越的美军数量迅速从3000多人激增至19万人。

美军此次行动延续了其惯常的联合军事干预模式,不仅自身参与,还拉拢了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泰国和菲律宾等盟友共同北上,展现出咄咄逼人的态势。

1965年8月初,中国派出的防空支援部队悄然跨过中越边界。这支队伍由高炮61师、62师、63师和64师组成,他们经过短暂整备后,陆续抵达越南境内执行任务。这次行动以隐蔽方式进行,体现了中方对越南局势的高度重视。各师部队按计划有序部署,为后续的防空作战做好充分准备。

新中国成立初期,防空部队组建时间不长,主要装备来自苏联淘汰的高射炮和机枪。尽管这些武器在朝鲜战场上发挥过重要作用,但距离当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

当前,美国空军在越南战场上投入的飞机型号,已从朝鲜战争时期的F-86“军刀”、P-51“野马”、F-80“流星”、B-29“超级空中堡垒”等,更新换代至F-105“雷公”、F-4C“鬼怪”、F-8“十字军战士”等更为先进的机型。

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国空军使用的战斗机与朝鲜战争时期的机型相比,性能有了显著提升。以F-80“流星”为例,这款飞机的飞行速度约为每秒166米。然而,到了60年代,F-105战斗机的速度已经达到了每秒250到300米,几乎翻了一倍。这种速度上的飞跃,不仅反映了航空技术的进步,也展示了美军在空战能力上的巨大跨越。从朝鲜到越南,短短十几年间,战斗机的性能提升,无疑对战争形态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经数十年发展,美国空军的武器装备和作战方式已经全面升级。面对这样一支现代化空中力量,越南防空部队能否有效抵御其猛烈空袭,仍是一个难以预料的挑战。当前局势下,越南防空系统的应对能力尚待实战检验,能否成功拦截美军的空中打击行动,依然充满不确定性。这场潜在的防空对抗,将成为检验越南防空体系实战效能的关键考验。

那时,美国正为台湾的蒋介石政权提供先进战斗机,这让我驻福建的防空部队在与国民党军机的对抗中积累了一些实战经验。虽然这些经验有限,但成为了我抗美援越部队唯一可参考的实战教训。

为应对美军战机的高机动性特点,入越作战的防空部队广泛采用了"十秒十米"战术。这一战术要求部队在十秒内完成十米距离的快速机动转移,通过频繁变换阵地位置,有效规避美军空中侦察和打击,提升部队战场生存能力。这种快速机动作战方式,成为防空部队对抗美军空中优势的重要手段。

高炮连的日常训练安排如下:每天从日出后两小时到日落前两小时,所有人员必须坚守战位。具体来说,指挥组、测量员和炮手都不能离开火炮设备10米以上。一旦战斗警报响起,整个连队要在10秒内完成射击准备并开火。

高炮部队的操作标准非常严格,为了提升反应速度,使用的指令极其简洁,通常只有两三个字。例如,“就位”表示准备完毕,“一等”意味着进入最高战备状态,“二等”则是解除最高战备。这些指令设计得直接明了,避免了任何冗长或复杂的表达,确保部队能够迅速响应。

某高炮连在短短一天内就接到十多次紧急战备命令,然而由于没有遇到合适的作战时机,他们始终未能开火。尽管如此,全连官兵毫无不满情绪,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要么不出手,一旦出手就必须彻底挫败敌人的嚣张气焰!

63师的高炮609团进驻越南后,主要驻扎在河内到友谊关以及北宁到友谊关一带,任务是保护这些区域的铁路和公路运输安全。该团共有6个连队,其中5个连配备的是85毫米口径的高射炮,另外1个连则装备了14.5毫米的高射机枪。每个高炮连拥有6门苏联制造的高射炮和1台指挥仪,确保作战指挥的精准性。

这些武器其实是上世纪40年代初生产的旧式步枪,面对美国空军的先进战机,到底能不能发挥作用?当时63师的领导们,比如师长范振声和政委杜河堤,心里都没个准数。毕竟,用老掉牙的装备去对抗现代化战机,谁也不敢打包票。

美国空军高层获悉中国高炮部队已进入越南,然而,驻越美军总司令威斯特摩兰上将和太平洋舰队司令费尔特上将等高级将领对中国防空力量表现出了明显的轻视态度。他们并未将中国军队的防空能力视为重大威胁,继续执行原有战略部署,对中国在越南的军事存在缺乏足够重视。这种态度反映出当时美军对中国军事能力的低估,以及对越南战场局势的误判。

美国空军对中国防空部队表现出了明显的轻视态度,他们用"初出茅庐的嫩仔鸡"这样的贬义词来形容中国军队,认为这些新手根本无法与他们在空中称霸的精英飞行员相提并论。在他们眼中,中国防空力量与美国空军的差距,就像雏鸟与雄鹰之间的悬殊对比,完全没有较量的可能性。

中国高炮部队的部署情况让美国空军确信,这些区域很可能是北越的核心指挥所或关键物资储备点。基于这一判断,美军随即加大了对这些目标的空袭力度,试图通过密集轰炸削弱北越的作战能力。

美军指挥官坚信,通过摧毁中国和苏联援助北越的物资储备,就能大幅削弱北越军队的作战能力,使其难以维持到1966年。他们认为,切断这些关键补给线将有效瓦解北越的持续作战潜力,从而在短期内取得战略优势。这一判断基于对北越依赖外部援助的评估,认为物资短缺将迅速削弱其战斗意志和实际作战能力。

9月中旬,越南的雨季总算告一段落,太平洋舰队迅速调集了大量海军航空兵的战斗机,对宋化、谅桥等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空袭。

美国飞行员和他们的指挥官一样充满自信,尽管意识到下方可能有中国的高射炮部队准备迎击,他们仍然毫无顾忌地操控着F-4和F-105战斗机在越南领空自由穿梭。

早在8月23日,美国空军的F-8战机群对越南北江省克夫镇的仓库进行了轰炸。然而,驻扎在此的63师628团早有准备,迅速展开反击。在这次交火中,628团成功击落并击伤各一架敌机,但自身也付出了代价,一名战士牺牲,另有十二人受伤。

10月5日中午,美军派出6架F-4战机对宋化铁路桥展开空袭。当时,609团团长程玉山和参谋长王锡森正在用餐,突然听到刺耳的防空警报声。两人迅速赶到指挥位置,观察员紧急汇报:“6架敌机正朝我方阵地逼近!”

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军面临B-52“同温层堡垒”重型战略轰炸机数量不足且造价昂贵的问题,因此将部分战术目标的轰炸任务转移给了F-4战斗轰炸机。这种被称为“鬼怪”的战机成为我军在战场上频繁遭遇的对手。

面对弹药极度短缺的困境,609团每门高射炮的炮弹储备已不足两个基数。尽管如此,程团长果断下达命令,要求部队即便每门炮只能发射一发炮弹,也必须坚持战斗。这一决定体现了指挥官在艰难时刻的坚定意志和果敢决策,展现了部队在不利条件下仍保持战斗力的决心。

这些战机若从上方掠过,宋化铁路桥及周边仓库将面临严重威胁,后果远超出几枚炮弹的破坏范围。

美军F-4战机从西南方低空逼近时,程玉山果断下达攻击指令。30门高射炮同时发射,85毫米口径的炮弹迅速穿透丛林伪装,在空中绽放出密集的爆炸火花。

美军战机瞬间陷入混乱,两架F-4遭到直接命中。其中一架的燃料箱被高射炮弹击中,立即在空中爆炸。巨大的火球中,碎片四处飞散。

另一架战机的情况相对好一点,它的尾部被击中,导致飞行失控,摇摇晃晃地朝后方的山坡坠去。飞行员抓住机会成功跳伞,最终被我方部队抓获。

随后,另外两架“鬼怪”战斗机被高射炮火命中,伴随着刺耳的轰鸣声,坠落在越南北部的深山之中,彻底坠毁。

这场战斗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包括美军和我方在内。高炮609团在首次交战中表现出色,一举击落4架美军飞机,并重创另一架。

在F-4战机仓促撤离后,侦察人员再次发出警报:“东北方向出现四架敌方战机!”这四架F-105战机同样对我方的炮兵阵地构成了严重威胁。

程玉山迅速作出决策,指示各连调整射击目标,重点攻击第一架和第三架敌机。经过短暂交火,又一架F-105被成功击落,其余美军飞机见状仓促撤离。最终,宋化铁路桥及仓库均未受到任何损害,得以保全。

10月5日的战斗结果令美军高层感到意外,他们发现中国军队的高射炮部队同样具备强大的战斗力。为此,美军迅速调整部署,对63师所在阵地展开了猛烈的报复性空袭。

10月7日上午10点刚过,美军派出32架战机,对63师的高炮阵地发动了大规模攻击。看到敌机密密麻麻地从西南方向逼近,程玉山立即下达命令:“全团进入一级战备状态!”

上午10点20分,美军飞机群进入609团火力范围,我军迅速展开攻击。美军飞机发现暴露后,立即对高炮阵地进行轰炸。

这是一场生死攸关的对决,因为高射炮无法迅速转移阵地。如果高射炮未能击中轰炸机,导致敌机成功投弹,那么高射炮阵地将面临毁灭性打击。

一枚500磅的炸弹足以摧毁一个连级规模的高炮阵地,因此我军必须在几分钟内完成攻击行动。

美军飞行员同样具备出色的作战能力。尽管609团的高射炮火接连击落了四架敌机,但剩余的美军战机依然坚持执行任务,保持严密的飞行编队,成功突破防空火力网,抵达609团阵地上空实施轰炸。这些飞行员展现出极强的战斗意志和专业素养,在遭受损失的情况下仍能保持战术纪律,坚决完成预定作战目标。

在激烈的交火中,美军对我方阵地发动了猛烈攻击,导致多门高射炮被摧毁,炮兵部队损失严重。609团的指挥中心也遭到炸弹袭击,政委和参谋长不幸阵亡。团长程玉山在战斗中身负重伤。

临终前,他紧握通讯设备,向激战中的各部队发出指令:“全体党员和团员务必坚守阵地,彻底粉碎敌军的空袭行动!”

在其他友军的迅速增援下,美军的飞机失去了继续发动袭击的条件,最终只能无奈地撤离战场。

在这场战斗中,609团损失惨重,共有14名指挥员英勇殉国。阵亡名单上包括了团长程玉山、政委李万安和参谋长王锡森三位高级军官。在长达八年的抗美援越战争中,出现团长、政委、参谋长同时阵亡的情况极为少见,这凸显了此次战斗的惨烈程度。

程玉山来自河北魏县,1941年加入八路军,两年后成为党员,逝世时44岁。李万安是河北遵化人,1944年5月投身八路军,1946年入党,终年36岁。王锡森出生于江苏无锡,1940年参加新四军,牺牲时年仅37岁。

在1965年至1973年间,中国高炮部队在越南战场上与美国空军展开了激烈的对抗。这场战役中,我军虽然付出了超过1000名官兵的牺牲,但也取得了击落敌方飞机1000余架的辉煌战果。这一成就不仅展现了我军高射炮兵的卓越战斗力,也在世界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被誉为高射炮兵作战的巅峰之作。

尽管时光流逝,世事变迁,但抗美援越的英勇事迹永远值得铭记。在这场战争中献出生命的英雄们,他们的精神将永存人间。这些为国家和人民利益奋斗的勇士,用他们的牺牲换来了和平与尊严。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激励后人的力量。让我们永远怀念这些无畏的战士,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民族的记忆中。他们的奉献精神,将永远指引我们前行,成为我们面对困难时的力量源泉。这些英雄的事迹,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代代相传,永远铭记。

0 阅读:45

评论列表

七零后大叔哥

七零后大叔哥

1
2025-04-22 23:25

共和国永远铭记你们!

丫丫姐

丫丫姐

丫丫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