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一张引发舆论沸腾的合影将美巴关系的裂痕摆上台面。美国总统拜登缺席“全家福”照片的风波,在美方和巴方互相推责的争论中显得格外刺眼。美方解释拍摄时间太早,而巴方则毫不客气地指出拜登迟到。即使后来匆忙补拍,围绕这一插曲的“微妙”已经昭然若揭。其背后折射的是美巴关系的深层次矛盾与裂痕,这一矛盾正随着全球格局的重塑而愈演愈烈。
卢拉政府显然没有为拜登“开绿灯”的打算,而这一选择背后是一种对美国长期施压的不满。自博索纳罗时期开始,美国通过扶持右翼民粹势力深入干预巴西内政。从“巴西优先”“让巴西再次伟大”的口号,到巴西版“国会山骚乱”的再现,美国将巴西当作实验场的举动让卢拉心知肚明。在博索纳罗败选后,美国依然试图借助右翼势力施压卢拉。近期特朗普强势回归美国大选,极大鼓舞了巴西国内的右翼民粹势力,企图为未来巴西大选提前布局。
卢拉不仅在美国大选中坚定支持拜登,还毫不掩饰对特朗普的批评。在特朗普退选后,卢拉迅速转而支持哈里斯,将美国右翼势力视为必须铲除的障碍。同时,卢拉对特朗普“铁兄弟”马斯克的强硬态度进一步引发双方冲突。今年4月,卢拉支持巴西最高法院对马斯克掌控的X平台实施运营禁令,直接挑战美国科技巨头的霸权地位。马斯克的妥协虽暂时平息了风波,但双方的敌意却因此升级。
卢拉的坚定立场表现在对美政策的反击,也体现在中巴合作上的深远布局。作为全球“南方国家”的代表之一,卢拉多次公开表达加强对华合作的意愿,并以此作为提振巴西经济的重要手段。巴西不仅积极寻求中国在基建、能源等领域的投资,还试图通过南南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减少对美元的依赖。然而,美国对中巴合作的不断干涉却成为巴西发展的巨大障碍。尽管巴西在美国的压力下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但这并未阻止卢拉政府灵活调整策略,与中国在多个领域展开实质性合作。
美巴矛盾的根源在于“门罗主义”与“卢拉主义”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门罗主义”自提出以来,美国便将拉美视为其后院,肆意干预拉美国家内政、掠夺资源、推行经济制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卢拉主义”则倡导多边主义、自主外交和区域联合自强。卢拉政府不仅推动南方共同市场的发展,还在金砖国家框架内积极发声,力图打破美元霸权。这种系统性的矛盾注定使美巴关系难以维持表面的“和谐”。
在国际事务中,卢拉的独立姿态更令美国难以容忍。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卢拉多次反对美国的强硬路线,与中国联合提出政治解决危机的“六点共识”,得到了全球广泛支持。美国对此的恼怒显而易见,而卢拉却没有因此妥协。这种“不听话”的姿态注定让美国对卢拉政府更加防备。
未来的美巴关系,或许不会只是合作与对抗的简单叠加,而是一场复杂博弈。特朗普的回归可能会进一步搅动巴西政局,右翼势力的抬头将成为卢拉政府连任的最大威胁。与此同时,卢拉政府如何在中美博弈的大棋局中保持平衡,将直接决定巴西在国际格局中的位置。正如卢拉所言,“我们的未来不属于任何霸权,而是属于自主决定。”美巴对抗注定是一场持久战,而这场战争背后,是全球格局对美式霸权的全面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