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连年战争,导致民不聊生?哪国百姓最苦,看三国钱币就明白了

江樵品史呀 2024-12-05 17:47:29

说起蜀汉国内的治理,不少人的印象往往是偏负面。

在他们眼中,蜀汉偏僻弱小,国内资源相对不足,而蜀汉统治者却不知休养生息,反而好大喜功,频频发动战争,导致国力损耗严重。另一方面,蜀汉官吏和军队规模过大,官民比、军民比均较高。

所以蜀汉百姓负担沉重,民不聊生,经济接近崩溃,治理水平堪称三国最差。

蜀汉因此立国仅四十三年,便在三国中最早灭亡。

事实果真如此吗?

可在一些学者眼中,蜀汉却是三国中治理最好、最稳定的国家。

这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究竟哪个才更接近真相?

我们不妨比较下三国的货币,看看魏蜀吴三国的钱到底值不值钱。

如果钱币价值稳定,那当然说明人们安居乐业。但如果物价飞涨,钱币变得像废纸,那自然就说明经济状况堪忧。

事实上,魏蜀吴三国之中,就属蜀汉货币最受欢迎。

研究人员在考古中发现,15座东吴墓葬中一共有三国货币4000枚左右,其中蜀汉货币有3900多枚,东吴仅50多枚,蜀汉货币占比达到了98%。

蜀钱吴用,这显然与过去人们印象中蜀汉货币通胀严重,朝廷用货币剥削百姓的想法完全相反。若蜀汉的钱不值钱,为何连东吴人都大量使用?东吴自己也发行过“大泉当千”的货币,又为何遭到百姓抵制,使用率极低?而曹魏甚至因为无力调控,甚至放弃发行货币,让老百姓以物易物。

这样一对比,究竟哪国人们的钱购买力更强,活得更滋润,就一目了然了。

三国哪家更注重民生?

蜀汉的北伐战争到底有没有拖垮蜀汉经济?从货币价值变化上来看,便一目了然。

刘备刚入蜀时,当地底子应该还不错。益州所处较为偏僻,让其能够远离中原的战火和瘟疫。而在刘焉刘璋父子的治理下,益州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内部纷争,局势较为稳定。在这种形势下,不少中原人士纷纷选择迁入益州,给益州带来了新的经济活力。

所以庞统力劝刘备拿下益州:

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

由此可见益州的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

而在刘备诸葛亮的调理下,益州形势更为好转。

之前刘璋暗弱,东州派和益州派相互争斗导致益州“德政不举、威刑不肃”,变得人心散乱、经济凋敝的乱象。

为此刘备的对治之策是遵循法家,从严治蜀。他下车伊始,提出“八务、八戒、六恐、五惧”的威刑重典。通过律法约束,缓和了东州派和益州派之间的矛盾,从而营造了一个公平有序的环境。

这让益州经济迅速摆脱了“亚健康”,再次蓬勃发展。

东汉末年,钱币极为混乱,各种缺斤少两的劣质货币充斥市场,这些钱币信誉低下,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

那么发行新的钱币,让经济步入正轨,便成为刘备恢复经济,展现治国才能的重要措施。

刘备铸造了“直百五铢”,这种钱比较厚重、制作精美,颇受百姓欢迎。

有人会认为,以一当百,不就是一种通货膨胀,不就是朝廷对百姓的严重剥削吗?

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横纵向对比。

纵向比,直百五铢最初重量在5克左右,之前董卓发行的无文小钱,重量连直百五铢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所以论剥削,直百五铢比无文小钱更为惠民。

横向比,直百五铢是以一当百,可东吴的吴大泉则是以一当千,以一当两千。

一对比,就能明白,为啥直百五铢能够代替无文小钱,胜过吴大泉了。因为钱值钱,剥削相对较少啊。

在乱世之中,能够做到这样,已经很厚道了!

还有一个问题:诸葛亮的北伐有没有影响经济,给蜀汉百姓带来严重负担呢?

诸葛亮并没有将战争的负担转嫁给老百姓,而是想办法开拓财源。

蜀地素产盐铁,自古以来煮盐、冶铁业都很发达。此外蜀人善织,创造了蜀锦这一知名特产。这两个领域成为蜀汉新的收入来源。

诸葛亮重新恢复盐铁官营制度,“置盐府校尉,较盐铁之利”。他十分重视盐的生产,为提高盐产量,他改进技术,用火井煮盐。此外他也很重视冶铁,四川许多地方都留有他当年冶铁的遗址。盐铁生产成为蜀汉重要的收入支柱:“利入甚多,有裨国用。”

此外蜀锦生产规模得到空前发展,蜀地呈现出“阛阓之里,伎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的景象。优质的蜀锦,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蜀锦在魏、吴十分畅销,甚至远销东南亚以及西亚国家。

随着蜀汉生产技术进步,商业也随之快速繁荣起来。蜀地出现了“田畴辟、仓裹器械利、蓄积饶”的繁荣的景象。

繁荣的城市

在这一阶段,蜀汉依旧以“直百五铢”为主,另外还有制作精良的“太平百钱”投入市场。此时一枚蜀汉钱币的重量,还能在4克左右。

货币价值基本维持稳定,可见和很多人的想法不同,北伐并没有给蜀汉经济和百姓生活带来明显影响。

相反,蒋琬费祎时期,极力限制北伐规模,经济却反而走起了下坡路。制作相对粗糙的“太平百钱”开始进入市场。

既然战争规模减小了,经济应该变得更好才是。问题就只能出在费祎等人的政策上。在那个时期,他们违背蜀汉立国时的法治路线,坚持多次大赦,破坏了原有的社会秩序,导致益州豪强势力迅猛发展,他们大肆吞并田产,垄断经济,给社会和经济秩序带来混乱。

于是刘璋时期的乱象再度出现,经济下滑,货币贬值,物价飞涨。

这种乱象一直持续到蜀汉末年,导致经济陷入崩溃,国家丧失了调控经济的能力,众多重量变轻的钱币涌入市场,其单枚重量还不到1克。

可见对于蜀汉来说,打破秩序对经济的影响,远比战争的影响要大的多。

稳定的秩序是蜀汉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与蜀汉货币不同,东吴起手就是“王炸”。

五年春,铸大钱,一当五百。

这种“大泉五百”的货币,面额就相当于500枚五铢钱,但其重量仅比两枚五铢钱多点。

这种货币贬值力度,令蜀汉的“直百五铢”望尘莫及。如果说蜀汉的货币是对百姓的剥削,那么东吴则是一再将剥削刷出新高度。

对这种贬值速度比无文小钱还快的货币,老百姓肯定不欢迎。于是东吴找各种理由,强制将货币投入市场。

吕蒙定荆州,赐钱一亿,钱既太贵,但有空名。

把大量新钱当奖赏给立功将士,这些将士想要兑现奖励就不得不充当区域代理,使用他们在地方上的权威,即便强买强卖也得将这些货币足额用出去。

东吴这么整,难免让人有些看不懂。照说江南是富庶之地,不会缺那仨瓜两枣的。因为东吴铜矿资源丰富。

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

冶炼规模也十分巨大。

采武昌山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

已经都不缺铸造货币的原材料了,东吴还发行数额如此巨大的货币。这至少可能包含三方面的原因:1、用于生产的人力资源严重不足;2、生产秩序遭受破坏,缺少必要的生产工具,产能严重不足;3、经济严重衰退,需要通过货币贬值来转嫁朝廷的经济压力。

无论是哪方面原因,东吴经济之困难、百姓生活之艰难、社会秩序之混乱,都可见一斑。

到后来,这种情况还愈演愈烈。

赤乌元年春,铸当千大钱。

在这种“大泉当千”的面值之后,还发行了“大泉两千”“大泉五千”。其中“大泉当千”钱的重量,竟然比之前“大泉当五百”的钱更轻。

这样每隔几年,市场上的物价就狂涨一次。老百姓一看用钱也太不靠谱啦,纷纷用布帛来代替钱币,还是以物易物更靠谱。或者干脆就用更保值、更有信誉的蜀国钱币。

物价狂飙,钱越来越不值钱,东吴的治理水平如何,是不是就清楚了?

为摆脱经济困境,东吴不得不开拓海上贸易路线

曹魏并没有发行自己的货币,而是继续沿用东汉的五铢钱。

曹魏的地盘实在太广阔了。在如此大的范围内,若想一下铸造出数目如此众多的新货币来将旧货币全部替换掉,实施成本实在过大。

但随着北方逐渐恢复,经济体量开始增长,货币开始不够用了。

是时不铸钱既久,货本不多,又更无增益,故谷贱无已。

钱不够用,导致老百姓种出来的庄稼都不值钱,收入低、消费能力差,商贸发展起不来,严重限制了经济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曹魏便考虑自己铸钱。魏明帝于227年再度“行五铢钱”,也就是铸造新版的五铢钱。

但实际执行效果很差,这批货币铸造量少不说,且品质差,钱的重量也轻上不少。

堂堂的大魏,为什么在货币上会搞成这样呢?

因为朝廷没钱了。

除去连年与蜀吴的大规模战争之外,曹叡也大肆兴建宫室,铺张浪费。

而帝盛兴宫室,留意于玩饰,赐与无度,帑藏空竭。

朝廷已经穷得应付不了铸造新货币的开支了。这充分说明了曹魏国家经济已经崩溃。

既然朝廷已经放弃治疗,于是干脆放开,允许以物易物:

至明帝世,钱废谷用既久。

以物易物虽然可以避免通货膨胀的风险,但也阻止了地方经济实现规模化发展。

想象一下A郡产小麦,B郡产玉米,C郡产棉花。产小麦的需要玉米,产玉米的需要棉花,产棉花的可能需要小麦。这样AB两个郡若想要用小麦交换玉米,就每次得找一次产棉花的C郡,若C郡碰巧没有需求,这笔交易就泡汤了。

如果这样复杂,各地便不太乐意进行大规模交易,大家都倾向于在自己的地盘内自给自足就好。这样就带来了不少弊端,比如说各地自给自足就没法通过专业化生产扩大生产规模,另外各地的联系便更加薄弱。这种经济的割裂,为之后北方的大分裂埋下了隐患。

而老百姓生活如何更不必说,都倾向于自给自足了,还能有多高的生活品质?

从地里拔出来就交换

通过上述内容,便可以得知,在对待货币的问题上。曹魏消极被动,东吴与现实脱钩,只有蜀汉更好地贴合了经济发展需求。

所以后来在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间,蜀汉直百钱一直是属于比较保值的硬通货币,颇受市场欢迎。

其原因就在于蜀汉比较重视民生,在战争之余还竭力发展生产、提升经济,将经济蛋糕做大,这样国家既能发行好货币,老百姓也能够用好货币,有效抵消了通货膨胀的影响。

这样看来蜀汉经济属于“大河涨水小河满”,整体上国富民强,百姓生活较为稳定。

这种社会经济管理状态,显然是胜过了曹魏和东吴。而蜀汉因为战争而经济凋敝、民生艰难的论调便不攻自破了。

0 阅读:3
江樵品史呀

江樵品史呀

往古者,所以知今也。让我们一起来一场时空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