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指责中国汽车:寿命不足德系一半,易生锈、质量远不如欧美

秘闻娱超 2025-01-23 14:24:58

“俄罗斯是我们的好朋友,他们不可能‘抹黑’我们!”可无论我们有多不信,俄罗斯媒体还是对我们的国产汽车,进行了非常不好的评价。

近日,一家名为“AUTONEWS”的俄罗斯媒体,发表了一篇关于“中国汽车”的文章,内容上对我国国产汽车的防腐蚀、抗生锈、悬挂、电子配件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测评。

但答案却不尽人意——不合格,而且他们还说:“中国的汽车甚至不如欧美的一半!”

那么,现实真如这家媒体所说的那样不堪嘛?俄罗斯这样做究竟是为什么?

大举“攻占”俄罗斯,却被批评不合格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施加了严厉的经济制裁,许多欧美品牌选择退出俄罗斯市场。

但国产商品,却大量“涌入”了俄罗斯市场。

食品、日用品、数码产品……几乎所有中国制造的产品都开始在俄罗斯市场崭露头角,尤其是汽车。

原本,国产汽车在俄罗斯是没有“一亩三分地”的,2021年中国品牌销量仅占市场份额的边缘位置。但到2024年,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哈弗、奇瑞、吉利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品牌,已经占据了俄罗斯市场的“半壁江山”。

哈弗的市场份额达到12%,奇瑞和吉利也分列第3、第4位。此外,70%的出租车选择了国产品牌,成为市场中的重要力量。

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占据如此大的份额,国产汽车凭借的,正是消费者认可的性价比优势。

面对空白市场,我国企业快速接管了经销商网络,凭借价格实惠、配置丰富等特点,迅速赢得了俄罗斯普通消费者的信任。

然而,快速扩张的背后,国产汽车也面临不少争议和批评。

俄罗斯的极端气候条件对汽车性能提出了严峻考验,而国产汽车似乎还未完全适应。

俄罗斯机构对17款国产汽车进行的耐腐蚀性能测试中,有5个品牌的车型表现不佳,仅两年便出现明显的金属部件锈蚀问题。

相比之下,欧洲品牌汽车的金属耐腐蚀寿命可达到12年,部分高端车型甚至能达到20年以上。

而在俄罗斯寒冷地区,尤其是极端低温的西伯利亚地区,部分国产品牌的发动机与变速箱在低温条件下频繁出现故障,这也成为消费者投诉的主要原因。

不仅如此,国产汽车的整体耐用性也被一些俄罗斯媒体和专家质疑。

俄罗斯汽车专家指出,中国品牌的发动机寿命大约在5-7年之间,而欧美品牌通常可以达到10年以上。

更有评论认为,中国汽车的维护成本过高,尤其是在极端环境中运行时,五年内的维修费用可能超过新车售价。

这些批评声并非完全没有依据,比如一些车型确实在低温冷启动与长时间运行方面存在短板,而这些问题归根结底与生产成本和技术经验有关。

要满足俄罗斯极端气候条件的需求,汽车制造需要进行定制化改造,比如增加保温材料厚度、提升加热器功率等,但这些技术升级会导致成本提高,而成本的上升又可能削弱国产汽车的价格优势。

即便如此,批评声并未阻挡国产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扩张,也未完全影响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总体评价。

即使被批评,也从未受到影响

2024年的一项俄罗斯消费者调研中,有65.3%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汽车的质量相比过去已经有了显著提高。

尽管其中仍有部分人认为中国汽车是“无奈之选”,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汽车的品牌形象正在逐渐改善。

部分表现突出的品牌,比如长城、吉利、奇瑞等,更是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可。这些品牌的主力车型在耐腐蚀测试中的表现达到了4-5年的良好水平,甚至在某些高端车型中接近12年。

此外,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也成为重要亮点,新能源车型凭借智能化配置和较低的运行成本赢得了俄罗斯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从曾经以模仿为主的传统制造业,到如今以新能源为突破口的技术革新,国产汽车在全球市场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200万辆,不仅在俄罗斯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在欧洲、亚洲等地也开始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

在亚洲、欧洲和北美等不同地区,国产汽车品牌开展了大规模的低温测试、碰撞测试等实验,以提升车辆性能。

通过这些努力,国产品牌不仅在产品质量上逐渐缩小与欧美品牌的差距,也通过测试结果和市场表现,逐渐改变了外界对“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

所以批评从来不是前进的阻碍,而是发展的动力。而这样的局面也让我想起了另一个冲击外国市场的“国产手机”。

让国产成为“世界品牌”

10多年前,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在全球市场上常被贴上“山寨”的标签,无论是外观设计还是功能配置,都显得平庸甚至模仿痕迹明显。

然而,短短10年后,这一形象就发生了改变。

以华为、小米、OPPO、vivo为代表的中国手机品牌,通过技术创新和精准的市场策略,迅速崛起为全球智能手机行业的主力军。

华为率先投入巨资研发自主芯片和通信技术,推出领先全球的5G手机,同时在相机技术上实现突破,赢得了高端市场的认可。

小米则以“极致性价比”的策略打开国际市场,成为年轻消费者的首选品牌。而OPPO和vivo凭借独特的设计和时尚感,在东南亚、印度等新兴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与此同时,这些品牌通过赞助国际赛事、合作欧美运营商等方式提升品牌形象,逐步改变了“中国制造廉价低质”的刻板印象。

到2020年代,中国品牌已跻身全球销量前列,不仅凭借性价比赢得市场,更在创新和品质上成为标杆。中国智能手机的崛起,正是从模仿到创新、从低端到高端的经典逆袭案例。

未来,希望我国的制造业可以更上一层楼,将“中国制造”的名声传遍整个世界!

信息来源:

上游新闻--国内单次最大规模汽车碰撞测试结果出炉,中国品牌表现亮眼2024-11-01

每日商报--长安逸动、CS75等车型被爆出集体性车身生锈、开裂-2021-03-09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调查:俄罗斯中系汽车车主当中2/3认为中国汽车的质量有所提高=2024-10-19

东方网——2024懂车帝全球冬测结果出炉,许海东:对中国汽车品牌发展有重要意义

0 阅读:25

评论列表

共鸣

共鸣

3
2025-01-23 16:34

的确如此

不还钱就灭门

不还钱就灭门

2
2025-01-23 17:24

一点不错

放飞自我

放飞自我

1
2025-01-23 17:28

关键是俄媒体讲的对不对,可符合事实。

秘闻娱超

秘闻娱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