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佛缘,1886年(清光绪11年)出生,山东沂水城南刘家店子村人。祖父刘策先曾任清朝湖北巡抚,家有良田数十顷,庄园多处,是沂水有名的大地主。
刘佛缘虽生于仕宦之家,但系庶出。在封建社会里,侧室之子是没有地位的,常受人奚落、歧视,因而他对封建制度很有反感。
刘佛缘幼年在家读私塾,20岁去济南求学。在此期间,受了一些进步人士的影响,激起了强烈的爱国热情,毅然冲破家庭的阻拦,东渡日本,先补习了日语,后考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
求学期间,刘佛缘认识了正在日本的孙中山先生,并加入了同盟会。孙中山曾赠送他一支日本手枪,他极为珍爱,经常带在身边。
刘佛缘一面进行革命活动,一面读书学习。他除了读有关法律、政治的书籍外,还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马克思的《资本论》等书籍,这对他的思想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到日本不久,刘佛缘就剪掉了辫子。每年暑假,他以归省老母为名,回国进行革命活动。他常到沂水县城的学校里宣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思想。沂水县城里瑞麟小学的师生,在辛亥革命后成为反帝反封建的一支积极力量,这和他当时的鼓动是分不开的,
刘佛缘能言善辩,言辞富于煽动力,宣传对象不分男女老幼,活动场所不拘于学堂或集市。后来被官府察觉,正要下令缉拿,幸有人透露,他遂潜逃日本。
辛亥革命后,刘佛缘从日本回到济南,担任法政专科学堂的教师、山东省议会议员,后来执行律师业务。
他经常利用省议会的合法地位,对北洋军阀的卖国求荣、热衷内战的行为痛加抨击,并借律师的身份,在法庭上千方百计地为进步人士和劳苦大众辩理。为此,常遭到反动当局的监视。
刘佛缘对辛亥革命后的现状很失望。清朝皇帝被打倒了,土皇帝又一个个冒出来了。他们各霸一方,各自为政,争权夺利,互相残杀,形成军阀混战的局面。刘佛缘惋惜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军阀吞食,另一方面又很羡慕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他在家中经常说:“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是合理的社会。将来中国非走社会主义道路不可。”
1925年,孙中山先生不幸逝世。蒋介石、汪精卫等在北伐战争胜利前进的重要关头,背叛孙中山的遗教,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国民党分化为左右两派。刘佛缘坚决站在左派一边。
他忠于孙中山革命思想,曾潜赴武汉与邓演达联系,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等旋即去欧,而后蒋介石的屠刀挥舞愈加疯狂,白色恐怖愈演愈烈。革命转入低潮。山东方面,空气也非常紧张。由于收到白色恐怖的压力,刘佛缘离开济南,隐匿故里。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不久,平、津沦陷,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1937年12月,济南失守,战火燃烧到山东各地。
面对日寇大举入侵,刘佛缘忧国忧民,再也抑制不住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他把家乡的民团组织成近200人的抗日游击队。
为了阻敌南下,他带领游击队在沂河两岸拆桥破路,锄奸反特,勇敢牵制敌人,保卫家乡,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他这种毁家纾难的抗日行动,得到广大人民的赞誉和支持,但也遭到当地土豪劣绅的咒骂。本村的许多地主污蔑他是“疯子”,是“败家子”,说他“凭着好日子不过,一心想当土八路。”
国民党五十七军乘机派员来请,企图招纳,被他严词拒绝。国民党恼羞成怒,勾结刘家店子的土匪刘思包的反动武装,搞突然袭击。
一个深夜,刘部土匪武装包围了刘佛缘的住宅,抢走了游击队近200人的武器,还抢走了刘佛缘珍藏多年的、孙中山赠予他的手枪。
打击令人沉痛,但刘佛缘并没有退缩和气馁,相反,他更坚强了。他和这批民族败类、国民党爪牙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他再次变卖了自己的田宅,购置枪支、弹药。他把自己的亲属、亲友、邻居,全部组织起来,男子到连队,妇女管后勤,很快有建立起200余人的抗日队伍。
这次,他一方面率部在沂蒙山区与日寇、汉奸继续周旋,另一方面则向共产党驻沂人员汇报敌情。另外,为了取得友军的配合,壮大声势,更有力地打击敌伪,又和其他各县的抗日爱国人士,入李澄之、梁竹航、耿光波等取得联系,并和他们的队伍共同组成抗敌自卫军。这支队伍编为一个营,刘佛缘担任副营长。后来,这支部队编入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
组织上考虑他年迈体弱,决定让他转入后方工作,担任山东省参议会驻会议员、沂南县参议员,从事统战和地方工作。刘佛缘经常做公开演讲,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讲解马列主义原理和毛主席的战略与策略。
他积极拥护党的土地改革政策,在沂南县土改之前,他就将购买枪支、弹药所剩的田产,交给佃户,让土地还家,用以鼓舞群众,积极抗战。他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贫农出身的农救会长,,把十几岁的孙子、孙女,全部送到革命阵营。刘佛缘的革命事迹,在抗战期间,《大众日报》曾作过介绍。
1941年冬,日寇集结五万余人,对沂蒙山区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扫荡,到处搞“三光”政策。
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刘佛缘经受了严峻考验。有一天,他和警卫员柳永勤向沂东县转移,途中不慎被汉奸队包围、捕获。
敌人认出他就是刘佛缘时,要枪毙他。他沉着镇静,怒斥匪徒,气愤地扒开胸膛,迎着枪口,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英雄气概。汉奸们扬言,交上伪币三千万元,就可释放。后来,在党组织和群众的营救下,终于脱险。
在反扫荡中,他看到八路军供应困难,就动员儿媳卖了陪嫁的珠宝,购置了大宗军鞋,捐献给部队。
1947年,国民党军向山东解放区大举进攻。刘佛缘紧跟共产党,在困难的年月,与同志们休戚相关,患难与共。他不顾年老体弱,积极参加土改,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坐了大量的群众工作。后来,随军转移到渤海地区。
1949年全国解放,刘佛缘担任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文史馆馆员、沂南县人民代表。
这时,他已年逾花甲,还经常下乡走访群众,听取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关心人民的疾苦。他多次带病赴省会济南出息会议,对政府工作,政协统战工作,沂南县的经济建设,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刘佛缘在生活方面十分简朴,从来不搞特殊化。在战争年代,组织上让他骑马,他总是坚持步行。领导上批准他吃小灶,他和大家一起吃煎饼。他细布不穿,穿土布,纸烟不吸,吸旱烟。刘佛缘的衣着完全像个老农民。看他的打扮,很难想象他当年曾是一个穿西装革履的日本留学生。
1959年10月,刘佛缘因病逝世,享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