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期间,美国总统杜鲁门作为美帝国主义的总头子,被官方冠以“战争贩子”这样的罪名,民间也把老杜当成了谩骂对象,时有童谣为证: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专咬杜鲁门。
杜鲁门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到底做过哪些对不起中国人民的坏事呢?1945年美国罗斯福总统逝世,担任副总统的杜鲁门撞了大运,未经选举就当上了美国总统。1948年11月美国大选,尽管多数美国人没瞧得上这个仅有高中文凭的农二代,更多的人根本就是怀疑他的领袖才能和判断能力。但很奇怪的是,杜鲁门竟然赢了大选。这个结果不但让所有的美国人大吃一惊,也给万里之外南京的老蒋当头一棒。有人会问,美国选总统,与老蒋有什么关系?这你就不知道了!老蒋与杜鲁门的关系始终很紧张,而共和党候选人杜威曾经许诺老蒋,如上台会改变美国的对华政策,帮助老蒋扭转内战中的不利局势。现在杜威败了,杜鲁门又是睚眦必报的人,还有一帮子马歇尔、艾奇逊、司徒雷登和国务院中一些形迹可疑的人敲边鼓,美国政府对老蒋的态度可想而知。
美国的态度决定了国民党的前途:一边有斯大林的鼎力相助,卢布大炮,还有大连制造打不完的军火;另一边有杜鲁门的袖手旁观和釜底抽薪,老蒋兵败垮台就是智商是零的人都能看出来的结局。有人说:没有斯大林就没有新中国!这话说得精辟,但本人必须补充一句,没有杜鲁门也没有新中国。假如当年杜威上台,结果就不那么确定了!所以说,杜鲁门不但没有对不起新中国,而且从某种角度说,还帮了我们的大忙!1950年1月5日,杜鲁门发表了一次演讲,其大致内容就是美国无意使用武力干预台海局势,也不会卷入台湾与大陆的争端。说完这番话,杜鲁门还唯恐被别人曲解他的意思,又打发国务卿艾奇逊在西太平洋上画了一个圈,声称圈外的朝鲜半岛和台湾不属于美国在亚洲的防御范围之内。稍微懂点外交的人一看就明白,杜鲁门这话说给新中国听的。杜鲁门不但说了,还做给我们看:美国驻大使馆和其他外交机构奉命减少人员,美国在台的侨民和外交人员家属撤离台湾。朝鲜战争爆发那一天,杜鲁门正在老家密苏里的独立城度假。别的美国总统都去戴维营葡萄园佛罗里达度假,这土老帽回老家花生地里度假。艾奇逊打来了电话才知道金日成发起了入侵韩国的战争。美国该怎么办?其实杜鲁门平常不是很有主见的人,国际大事上基本是被幕僚们左右,但这次却不知为啥一股热血冲上脑仁,“迪安,我们要制止那群人”,完全忘记了自己半年前说过的话和艾奇逊在地图上画的那个圈。一个美国作家曾经说过,杜鲁门在决定涉入朝鲜战争时,大概办公室档案柜里找不到一份关于朝鲜半岛的发生战争的应急措施,裁军90%的美国军队更没有为入朝作战做过任何准备,一切都是由杜鲁门一拍脑门就决定的事!美国不是中国,办什么事可以摸着石头过河。当年罗斯福向日本宣战,开始就确定了战争的规模范围以及目标: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杜鲁门下令美国涉入朝鲜战争后,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美国总统面前:朝鲜战争既然开打,那么战争的范围,规模,目标分别是什么?首先,杜鲁门含含糊糊地定义朝鲜战争是一场“有限战争”,是一次“警察行动”,联军海空军的行动仅限于朝鲜半岛和半岛周围的海空。虽然技术上有着很大的困难,但大家也就接受了。但涉及陆军的行动,美国政府中鹰派和鸽派发生了尖锐的对立,整个1950年7月都在争吵当中,史称“七月辩论”。鸽派的代表人物是艾奇逊,凯南,尼采等人,这些人不停地恫吓杜鲁门:如果地面战争扩大到北朝鲜境内,苏联或中国必定会出兵干涉。如果发生大规模冲突,苏军必会在欧洲采取行动。美国在欧洲的力量单薄,靠的是战略轰炸机的威慑,陆军则仅有一个大红1师,如果苏联发起攻击,届时西欧的坛坛罐罐将会被打碎,第三次世界大战会因此爆发。军方代表的是鹰派,代表人物是布莱德雷、麦克阿瑟等人,鹰派认为应该根据二战的惯例,打到北朝鲜境内去,端掉金日成的老窝。既然是有限战争,就要有个区域限制,杜鲁门下令联军的行动严格控制在朝鲜半岛,任何时候不能攻击中国或苏联境内的目标。于是,朝鲜战场就出现了一些战争史上非常可笑的“奇葩”,随便举几个例子:1)鸭绿江大桥只准炸半边,还不准平行大桥投弹,以免俯冲拉起时越过中位线;2)绝对不许攻击鸭绿江北岸的任何军事民用设施。我们的高层绝对相信杜鲁门的信用,援朝物资沿着鸭绿江北岸堆积如山,准备开进朝鲜的军队沿着鸭绿江北岸集结;3)绝对不许攻击鸭绿江北岸的中国军用机场,空中格斗时追击中国飞机绝对不许越过鸭绿江;4)由于鸭绿江上的水电站也向中国提供50%的电力,所以美军绝对不许攻击鸭绿江上的水电站。万一断电中国人生活质量下降怎么办?炸毁了电站大坝势必淹没下游和丹东,激怒了中国怎么办?战争进行到1952年,朝鲜竟然还有电力供应!除了中国这些禁区,距离苏联边境20公里以内的地区都是轰炸禁区,苏联满载武器弹药的货轮可以大摇大摆停靠在清津港卸货,因为清津距离朝苏边境不足20公里,所以严禁美军轰炸。最可笑的是:两个美国飞行员由于导航失灵,误炸了海参崴的苏联机场,吓得杜鲁门一晚上没睡着觉,第二天早上战战兢兢向斯大林赔礼道歉,还把两名飞行员送上了军事法庭。随着仁川登陆的时间越来越近,到底该怎么应对未来的战争,该不该过三八线,美国鹰鸽两派仍在争吵不休。最终杜鲁门想了一个办法,取了一个鹰鸽都能接受的折中方案,即国家安全委员会81/1号文件《朝鲜行动方针》,方针中特别规定:美军可以越过三八线追击金日成残军,以满足鹰派要求,但是如果遭遇大规模的苏联或者中国军队,美军不得与之进行地面战斗,而应尽快脱离对方,撤回三八线以南,这一点就是满足鸽派要求。算是折中方案。虽然杜鲁门一再宣布朝鲜战争是“有限战争”,小心翼翼的避免激怒苏联和中国。当第二次战役大规模的中国军队(50万人左右)出现在朝鲜时,美军按照《行动方针》全线后撤250公里,回到三八线以南。这个《行动方针》当时是美国绝密文件,知道的人范围很小,远小于仁川登陆的计划,所以当年很多人,包括美军一些将领和基层官兵也不理解美军为何不战即放弃北朝鲜,更不理解为何在第5次战役中国军队溃败之际不乘胜追击再次占领平壤—元山一线。有人跟我胡搅蛮缠,一口咬定美军撤离北朝鲜是军事失利,既说不出失利在何处,又无法解释一次军事失利为啥要后撤250公里,无话可说后开始胡搅蛮缠,竟然乱喷平壤到汉城之间大平原无险可守,又开始胡扯什么37线36线。对这种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故意捣乱的人,我再无兴趣与之交谈,拉黑让他一边和泥自己玩去。做为军人,麦克阿瑟必须执行杜鲁门的这个折中方案,把军队撤出了北朝鲜,但心里却是一肚子的不高兴,战争在政治鸟笼里进行,这叫打什么鸟仗!美国军人不是政治家,也不懂政治,追求的就是荣誉和胜利。中国未直接参战以前可以恪守一些有限战争的条条框框,但既然中国已经撕破脸公开参战,就不应该再受到有限战争的限制。麦克阿瑟当年打日本鬼子时最拿手的好戏就是战略轰炸和敌后登陆,战略轰炸可以摧毁对手的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可以打击中国老百姓对抗美援朝战争的狂热支持,从渤海一带选择一处最佳登陆地点,切断关内对满洲和朝鲜的补给线,可以轻松解决在朝鲜半岛的几十万中国军队。有人说麦克阿瑟要用原子弹,这是毫无根据的胡说八道,别的不说,单凭美国当时的实力,常规武器足能彻底解决朝鲜问题。杜鲁门是个农二代,具有农民的一些普遍特点:缺乏的是远见,富裕的是固执。另外,仅仅高中毕业文凭领导一个大国确实力不从心。在尼采和凯南等人的劝谏下,杜鲁门太害怕斯大林了,用中国官话说,那真是"怕得要死,恨得要命"。杜鲁门一股热血一拍脑门决定卷入战争,但他很快就后悔了(虽然他从不承认),满脑子想的全部都是如何别把事闹大,如何不激怒苏联,如何平息这场战争。当麦克阿瑟从军事角度提出取得战争胜利的建议时,杜鲁门断然拒绝麦克阿瑟的战争扩大化的要求,坚持有限战争的原则——所谓的有限战争就是一场不可能胜利的战争。其实稍微开个脑洞想一想,俄罗斯这个民族多年来扩张侵略,但从来不替自己的小兄弟流血贡献,斯大林会因为麦克阿瑟炸了中国的城市,而与美国翻脸打世界大战吗?俄罗斯人高贵的鲜血啥时替亚洲民族流过?麦克阿瑟当然也不是省油的灯,不但在联军总部的记者会上抨击总统的政策,还给众议院议长写信,指责杜鲁门的战争政策是不战不退不和,无端消耗美国官兵的生命,实际上就是“帮助敌人杀害美国军人”。麦克阿瑟这些话,特别是最后一句,戳在了杜鲁门的痛点上。自从二战后袖手旁观眼睁睁看着中国内战,杜鲁门就受到了党内外的各种指责,同时也背着一项变相帮助敌人的狼藉名声 。当时威斯康星州参议院麦卡锡正在美国政府里抓内奸,吓得一些左派惶惶不可终日,杜鲁门的这些奇葩行为很难为自己说清洗白,最最忌讳的就是别人指责他的通共嫌疑。杜鲁门得知麦克阿瑟这封信的内容后,第一件事就是立刻撤了这个犯上作乱的麦克阿瑟联军总司令职务,换上了老实听话的乖宝宝李奇微,忠实地执行自己的朝鲜“有限战争”政策。1951年6月,中国志愿军在第5次战役中遭到联军毁灭性打击,全军被迫撤回三八线以北,还丢失了几个北朝鲜境内重要的战略据点。面对中国军队的撤退,当时李奇微曾制定过一个计划,把西段的堪萨斯线从临津江北移到礼成江(39度线),范佛里特的计划更生猛,他要组织部队在元山登陆,重演一次仁川登陆的杰作。但是这些计划均被杜鲁门叫停,叫停的理由十分搞笑:如果占有过多的朝鲜领土,中国和朝鲜必然不肯坐下谈判——战争继续下去不符合总统的意愿。第5次战役对我们的打击其实是很大的,使出了国内解放军所有的主力,全套的苏联武器,仍然无法完成他歼灭敌军5个师的设想,80万志愿军甚至连美军一个团都没有歼灭,不但没有攻占韩国一寸土地,反而损兵折将,顺便还丢失了再次发动进攻的几处战略要地。我们的本钱其实已经耗尽,帮着金日成解放南朝鲜的希望化为泡影,高层担心再耗下去战线会继续北移,也只好通过斯大林向美国提出谈判的请求。当然,根本原因还是中国的实力不容小觑,杜鲁门一直是迫切想求和的,正在田纳西州航空展览会剪彩的杜鲁门听说新中国答应和平,高兴坏了,立马痛快的答应了。这就是为啥联军在第5次战役后主动停留在堪萨斯线(后来的军事分界线)的原因。虽然杜鲁门撤销了麦克阿瑟的职务,但也触犯了美国民意的众怒,为此杜鲁门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从1951年4月开始,民意调查的满意程度逐月下降, 一年后降到了冰点。鉴于如此的民意,杜鲁门只好宣布不参加来年的总统选举,他的政治生涯到此画上了一个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