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得知红军第三次反围攻获胜后,询问茅盾:毛先生比你如何?

史说云烟雨 2025-01-23 17:52:21

毛主席与鲁迅先生一生从未谋面,但他们却早已将彼此视作精神上的知己。主席曾提起过:他与鲁迅先生的心是相通的。

而鲁迅先生熟知毛主席,还是在红军完成“反三次围攻”后开始的。

那时他非常激动,询问老友茅盾:“你与毛先生相比如何?”

茅盾则自惭形秽地说道,他根本没办法与毛主席相比。

听了这话,鲁迅先生则深深地叹了口气。他原本有机会见毛主席一面的,却还是错过了……

奇怪的是,鲁迅先生一个文人,怎么会这么关注毛主席呢?

不曾见面,却成为知己

毛主席距离鲁迅先生最近的一次,还是在青年的时候。

在1918年到1920年,毛主席为了寻求救国之路,来到了北京。那时主席因为没有工作,吃住都成了问题。

偶然间,他与李大钊先生相识。在对方的介绍下,毛主席担任了北京大学的图书管理员,从此有了一个谋生的工作。

那段时间,毛主席见到了很多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比如胡适、梁漱溟等人。

在这些文学泰斗的熏陶下,毛主席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那时与他接触最多的,就是胡适先生了。受对方的影响,原本打算出国留学的毛主席改变了想法,决定留在国内,深耕国家的问题。

后来,他回到湖南创办了进步报刊,号召了一大批进步青年投身革命。胡适得知后还进行过高度的赞扬。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的思想开始出现分歧,就这样渐行渐远了。

其实那时毛主席虽然非常欣赏胡适的文采,但对他也只是抱有好感而已,谈不上大受震撼。

真正让毛主席从心底里喜欢的,还是鲁迅先生的文章。

在毛主席很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尤其是像英雄人物传一类的小说。

不过他很快就发现了一个现象,不管是什么书,描写的都是帝王将相、官宦贵族的故事,从未有一本以农民视角写的书。

后来他结识的那些文学作家也同样如此,直到他读到鲁迅先生的文章。

他的笔下无不是在诉说着底层人民的辛酸和不易,像祥林嫂、阿Q以及闰土等。

毛主席深深地意识到,鲁迅先生的眼界是宽阔而又深远的,他同情底层人民,看得到社会的百态。

他后来还在《论鲁迅》中提起过,他从旧社会走来,却敢于向黑暗的社会发起进攻,将黑暗势力的“鬼脸”展现给大家,这是多么大无畏的精神。

从那时起,毛主席对鲁迅先生便十分尊敬,他也一直希望能见对方一面。

凑巧的是,主席住在北京的那两年,鲁迅先生也在这里生活。

那段时间发生了五四运动,作为爱国运动的支持者,鲁迅在青年群体中的威望很高。

那时他刚发表了《狂人日记》,还经常到北京大学讲课,因此毛主席也经常听到人们议论他的名字。

当时为了能见鲁迅先生一面,毛主席还特意跑到了他的住所八道湾去拜访。但不巧的是,那天鲁迅刚好不在家。主席只见到了周作人。

后来在1934年,冯雪峰同志来到瑞金,担任了中央党校的副校长。他与鲁迅是至交好友。

毛主席得知后,亲自上门拜访了他。

两人见面后,主席便风趣地说,今天他们要“约法三章”:不谈红米南瓜,不谈地主土豪,只谈鲁迅先生。

在了解了鲁迅先生的一些事迹后,毛主席无不感叹道,鲁迅先生不是党内的人,但他却是他们的革命战友,只不过是在文化战线上的。

他还说,在北京时,他只见过很多著名人物,却唯独没见过鲁迅。这件事也成为了主席的一个遗憾。

即便如此,毛主席却一直将鲁迅的著作带在身上。每次部队一开始转移或者行军,他首先会将鲁迅的作品集放在扁担里,让警卫员帮忙背着。

或许从精神世界来讲,两人一直没有断过联系。

而鲁迅先生的遗憾,则比主席要更大一些了。

对红军的向往之情

其实一开始在北京时,鲁迅先生有很多机会与主席见面的,只是他当时并未对这个青年学生有过多的关注,所以才一次次错过了。

那时北大校长蔡元培就经常与鲁迅介绍说,北大图书馆有个难得的人才,将来必成大事。

只是在当时的鲁迅眼中,这不过是一个有才华的学生罢了,并未太在意。再加上那段时间他一直深居简出,忙于创作,所以就这样与主席错过了。

而他再次听到主席的名字,已经是红军完成三次反围攻战斗的时候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当初“不屑一顾”的青年学生,竟会成为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

他心中既激动又懊悔。他连忙找到老友茅盾诉说此事,并向他询问一些关于主席的具体情况。

茅盾与毛主席曾在广州一起共事过,也算是老朋友了。他表示主席不仅心怀百姓,为人也十分风趣幽默。

在鲁迅问他与毛主席相比如何时,他只是惭愧地说,自己与毛主席根本无法相比,他不过只是动动笔杆子,而对方却是救世之才。

鲁迅听后,也无不遗憾地说,自己曾有机会见他一面,却还是错过了。

但奇怪的是,当时全国各地的军队很多,要讨蒋的人也不少,为何鲁迅先生唯独只关注毛主席呢?其实很简单,因为主席所带领的才是一支真正的农民队伍。

鲁迅先生并非一个单纯的文人。别忘了,他最开始学的是医,后来发现医术救得了人民的肉体,却救不了他们的精神,所以才弃医从文。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他与主席一样,心系万千受苦受难的百姓。只不过主席用枪革命,而他用笔革命。

而对于主席个人来说,鲁迅先生也是非常厉害的。自古以来,起义军不少,但能走到最后的却没有几个。

但毛主席却带着区区数万农民,躲过了数十万国军的围攻,可见他的雄才大略。

在报纸上见到老蒋将他的悬赏金定到最高时,鲁迅就明白了,这个人一定是能推翻旧社会,可以创造新中国的人。

从此以后,鲁迅便时时刻刻关注着红军的动向。

在冯雪峰告知他我军处境艰难时,他还将全部的稿费拿出来,帮助我党在上海建立了秘密电台。

值得一提的是,他与我军的陈赓大将有过几面之缘。

一生的遗憾

1932年,陈赓来到上海治病。期间,他向地下工作者们讲述了红军战斗的故事。

他提到希望能将这些事迹传播给革命群众,即使将来革命成功了,也永远不要忘记。

这些故事被地下工作者朱镜我记录下来,并由冯雪峰送到了鲁迅手中。

鲁迅看后非常激动,他想见一见陈赓,写一部关于红军的小说。

后来,经过组织的秘密安排,陈赓与鲁迅先生进行了两次彻夜长谈。在讲到鄂豫皖的战斗情况时,陈赓还给他画一张示意图。

这张图一直被鲁迅先生珍藏着,如今还在鲁迅纪念馆里。

不过可惜的是,由于精力有限,鲁迅先生未能完成这部作品。

但他对我党的关心却一直没有断过。陈赓被老蒋抓住后,他与宋庆龄女士亲自出面,将人营救了出来。

后来长征胜利后,病入膏肓的他还强撑着写了一封祝贺红军的电文。

这封电文通过他的好友史沫特莱,才转发到了主席的手中。

毛主席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与先生的心是相通的。”

遗憾的是,没过多久,鲁迅先生便去世了。后来主席为了纪念这位文学领袖,还在延安创办了鲁迅艺术学院。

毛主席这一生都对鲁迅先生充满着深深的敬意,他将其比作“我国的第一等圣人”。

主席说,孔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而鲁迅则是现代的圣人。

这两个伟人一生从未见面,但他们却仿佛在并肩作战。他们是民族的英雄,他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将永远影响世人。

0 阅读:7
史说云烟雨

史说云烟雨

史说云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