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资2200亿建造的白鹤滩水电站,已运行3年,实际收益狠狠打脸反对者

蔡京新参 2025-02-18 09:51:00

在长江的汹涌波涛中,有一段江水格外引人注目,它翻滚着向东流去,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而在这段江水之上,一座全球规模仅次于三峡的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巍然矗立,如一位巨人般守护着这片土地。提到白鹤滩水电站,就不得不回溯其坎坷的立项历程。早在半个多世纪前,这片高山峡谷间的“葫芦口”就被慧眼识珠,但真正要在这里修建水电站,却经历了无数的波折与挑战。

1954年,长江流域的那场特大洪水,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深深刺痛了人们的心。而在云南中部,干旱灾害更是愈演愈烈。这时,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云南省副省长张冲的脑海中浮现:为何不在金沙江建水库,既解决下游的洪水问题,又缓解上游的干旱困境?这就是白鹤滩水电站的最初构想。然而,想法虽好,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从1958年国家正式确立修建计划,到因国际关系恶化和国内条件限制而一再搁置,再到张冲去世都未能亲眼见到水电站建成,这段历史充满了曲折与艰辛。但梦想不会因挫折而熄灭。1990年,金沙江梯级开发方案通过,白鹤滩水电站的前期勘探工作也正式展开。那时的条件异常艰苦,没有路、没有电,但水电人和当地村民却怀揣着梦想,用肩膀扛起了仪器,用煤油点亮了希望。终于,在新千年的曙光中,中国正式掀开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与“西电东送”工程的序幕。白鹤滩水电站也迎来了它的春天。2010年,前期筹备工作正式启动;2017年,建设动员大会召开,水电站全面开工建设。

白鹤滩水电站所处的地质地形环境极为复杂,但中国水电人却从未退缩。他们敢于挑战百万千瓦水电机组的“无人区”,敢于在峡谷间筑起289米高的双曲特高拱坝。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水电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无数建设者的辛勤付出。在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智慧与汗水。比如那转轮,就像是巨人的心脏,每一滴水的势能都要被转化成电能。研发人员不断调整叶片的长短、角度、粗糙度,最终将转化率做到了大于95%,真正实现了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而大坝的浇筑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800多万立方米的坝体全部采用低热水泥混凝土,并严控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在搅拌机里加冰块、埋入温度计和测温光纤、用北斗卫星定位跟踪……这些高科技现代技术的加持,让白鹤滩水电站成为了一座名副其实的“智能大坝”。2021年6月28日,首批机组投产并发电;一年之内,所有机组均投入运营。至21年9月份为止,白鹤滩水电站累计发电量已超过1500亿千瓦时,发电收益约为420亿元。虽然这个数字还不足以覆盖其成本,但远超其他但白鹤滩水电站的价值却远不止于此。它是一座防洪的“屏障”,预留的防洪库容相当于525个杭州西湖的总和,为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提供了有力保障,洪水被阻隔,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得到了庇护,此前洪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上百亿。同时它还是一座航运的“灯塔”,通过调节下游河道的水流量,改善了通航条件并延长了通航时间。此外,它的建成还为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彻底改变了“两山夹一江”、进不来出不去的贫困局面。

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历程,就是一部中国水电人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壮丽史诗。它不仅是国家重大工程的典范,更是中国水电技术飞速发展的缩影。在澎湃绿色能源的同时,它也铸就了中国水电的新丰碑,在中国大西南腹地闪耀着最绚丽夺目的光彩。江流蓄势,白鹤展翅。白鹤滩水电站用它的雄伟身姿和卓越表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水电的力量与智慧。它不仅是中国的骄傲,更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0 阅读:32
蔡京新参

蔡京新参

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