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天,新车新技术获悉上汽与华为合作的最新进展,据上汽内部人士透露:上汽内部有传言称,上汽将与华为将合作打造一个新品牌,首款车型为飞凡R7的增程版车型,并且将采用全套华为解决方案。此前,新车新技术就曾报道过,上汽与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双方合作的首款车型为飞凡汽车旗下的RC7(项目代号ES37),并将搭载华为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但按照此次内部人士透露的情报来看,上汽与华为的合作将不仅局限于供应商与主机厂的关系,而是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据该内部人士透露,之所以上汽寻求与华为合作,一起打造新品牌,是因为上汽的目标是,26年销量达到500万辆,彻底回到23年的销量规模。而对于如今“尽显颓势”的上汽而言,想要如期完成目标,任重道远。“上汽被逼急了”,该内部人士表示。
“着急”的上汽
上汽如此“着急”,并非没有原因。上汽集团公布的12月产销数据显示,12月份整车合计销量为48.30万辆,同比下降24.17%;本年累计销量为401.3万辆,相比2023年的502.1万辆,下降了20.07%。至此,上汽集团连续18年国内车企“销冠”的宝座,也被比亚迪彻底摘去。更重要的是,上汽集团的“跌落”,是整个集团的跌落,而非单一品牌或某几个品牌的跌落。
上汽集团能连续18年占据国内车企销量冠军,更多依靠的还是合资品牌。然而,近两年国内车市新能源转型加速的原因,上汽合资品牌也呈现节节败退的趋势。数据显示,整个2024年,上汽大众销量为114.8万辆,同比下跌5.51%;上汽通用累计销量为42.2万辆,同比下跌58.58%。在合资品牌“难以为靠”的局面下,上汽自主板块不但没能担起重任,反而在近两年利好自主品牌的市场大背景下,同样在泥潭中越陷越深。数据显示,整个2024年,上汽乘用车销量为70.7万辆,同比下跌28.3%;上汽通用五菱累计销量为134万辆,同比下跌4.49%;上汽大通累计销量17.8万辆,同比下跌21.63%。
唯一例外的智己汽车,也是依靠去年发布新车带来的增量和大幅降价促销,才实现了71.24%的销量增长。
即便是前几年做得“风生水起”的海外市场,上汽在去年也难以说成功。数据显示,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公司和名爵印度公司,累计销量分别下跌了3.28%和4.15%。而上汽正大(上汽与泰国正大合资公司),则因为在泰国市场的销量基数较低,增长了16.84%。从国内到海外,从合资到自主,过去一年,上汽几乎可以说在“全线溃败”。
联手华为,或许是“最后一搏”
事实上,上汽本有机会坐上智能化、新能源化的这股浪潮,但最终却“竹篮打水,一场空”。
作为汽车“新四化”的提出者,上汽是国内最早做新能源的车企之一,曾经的插混市场流传着“南有比亚迪,北有上汽”的段子。然而,相比如今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的统治地位,上汽早已没了当年的“心气”,即便后来推出了飞凡和智己两大主打新能源试产的品牌,也难以挽回颓势。而在智能化领域,上汽早在2015年,便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成立斑马智行,专注于汽车操作系统领域。对于彼时尚处于“蛮荒”阶段的整车智能化,斑马智行的体验的确领先于时代,受益于此,作为全球第一款互联网汽车的荣威RX5,也成为那几年最热门的SUV产品。然而,放当下的智能化环境来看,曾经“遥遥领先”的斑马智行,智能化体验早已被华为的鸿蒙、小米的澎湃和魅族的Flyme远远抛在脑后,即便是与小鹏、蔚来等新势力的智能座舱系统相比,也毫无亮点和优势可言。
除在智能座舱上的布局外,在高阶智驾技术领域,上汽也成立了零束科技,负责高阶智驾系统的研发,但从实装的飞凡F7、飞凡R7两款车来看,零束汽车研发的Rising Pilot智驾系统乏善可陈,智驾体验远远谈不上好用。在“跌落”的过程中,上汽并非没有采取过自救,但上汽“四面出击”却“大而不精”的规划,既没让自己抓住灵魂,还丢失了市场最终没能为上汽带来希望。“趋势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除非能够找到突破口。而如今,摆在上汽面前的唯一“救命稻草”,也只有收回曾经的“灵魂论”,选择拥抱华为,而这或许就是上汽的“最后一搏”。
虽然只是上汽内部的传言,但从上汽集团现在面临的困境,以及“2026年重回500万”的重担之下,传言或许所言不虚。毕竟,当灵魂败给现实,上汽只有抱紧华为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