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干部被渗透策反风险较高,到底敲打的是谁?

壹号度文 2023-11-06 00:05:45

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刊发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央外办纪检监察组组长张际文的署名文章。文章的标题叫做《以深入调查研究推动防范化解对外工作领域风险》。

作者在文中提到,通过调研发现,各综合监督单位不同程度的风险隐患,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并且在讲述其中一类风险时,明确表示:“外交外事干部是对外工作的主力军,处在对外交往特别是与西方敌对势力斗争博弈的前线,被渗透策反和拉拢腐蚀的风险相对较高。”

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了对于涉及国家安全的管理力度,也加大了宣传力度。在8月1日,国家安全部官方自媒体正式亮相,并发布了第一条消息,“反间谍需要全社会动员”。这是国家安全部成立40年来,首次在互联网开通官方发布平台。

与此同时,国家安全部门也是披露了多个涉及间谍的相关案例,不断强化警示教育。

比如,在10月22日,就披露了一起国防军工单位员工间谍案。根据披露的信息显示,这名干部在2013年被公派美国做访问学者。在到达美国后,一名教授向其推荐了一个咨询公司的员工,这个咨询公司就聘请他作为了咨询专家。

在2014年返回国内后,多次与其见面,并提供相关涉密资料,给国家造成了严重影响。而经过相关部门鉴定,涉及绝密级2份,机密文件3份,秘密级别的有6份。

其实,除了我们熟悉的国防单位以外,外交部门的秘密等级也是非常非常高的。新录用的外交部干部,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政审,最为看重的就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连在公务员遴选的时候,都在条件中要求“政治可靠,个人经历、历史状况清楚”。

毕竟,当前的国际环境深刻变化,作为一项能够从中窥探一个国家发展战略、自身定位的部门,任何一个小的失误,就可能会导致整个国家的战略都要进行调整。比如在某个外交谈判上面,我们国家所定的底牌是什么,底线是什么,目的是什么,重点任务是什么,如果这些让别人知道了,别人及时调整战略,那么我们就会丧失主导权,在看似融洽的外交领域,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危险,甚至导致一个国家的覆亡。

如果国家的发展战略有调整,那么最先知道的就会是外交部门,因为外交部门管理着各个地方的使馆,不管什么事情总会有风吹草动。比如,在二战期间,日本向驻夏威夷总领事馆,派遣了一名情报官,利用公开身份掩护,多次收集相关情报。

看过很多战争片的人都知道,很多间谍都会在大使馆上动手脚,驻外的使馆在撤离的时候都会烧毁很多文件。而其中最著名的事件,莫过于“金唇”窃听器,给美国造成了严重损失。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驻外使馆,在建设的时候很多东西都会使用特制的,还会随机、定期的进行相关的安全检查。

虽然在国家强有力的管理下,很多外交干部都保持着坚定的信仰,但是在我国的外交战线上,还是出现过一个战略间谍。

这个人就是曾经担任过朝鲜半岛事务大使,兼任外交部亚洲司副司长的李滨。利用其特殊的身份和地位,泄露了大量的情报,严重损害了我们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在其担任驻韩大使期间,韩国不断对其引诱,甚至主动找到他的夫人进行利益优惠,形成双重夹击。在其沦陷以后,向韩国、美国泄露了大量的机密情报,包括苏岩礁等问题。而在2007年被国安部门发现以后,也被逮捕并判处有期徒刑7年。

近些年来,一些国外部门无法对使馆的工作人员下手,就逐渐把黑手伸向了外交部门的重要干部。特别是,这些干部在外派期间,通过巨大的利益诱惑,引导他提供相关的机密信息,或者是利用异性与其培养出感情,甚至是生出私生子,以此胁迫他们,把他们变为自己的傀儡,想要什么就要什么。

外交干部是国家的精英人士,除了需要高素质、高标准的工作能力,另外还需要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

而这次的敲打,肯定是有相关的具体事例的,具体的案例我们也不便猜测,但这也肯定会让我们的管理制度更一步严格,也会让一些外交干部,特别是在重要岗位上的干部为之一颤。

2 阅读:917

评论列表

护花使者

护花使者

2
2023-11-07 09:17

就不能毙几个吗?间谍抓到应该立即枪毙

壹号度文

壹号度文

多年体制内工作经验,深度介绍体制内的那些人、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