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脚步越来越快了,明天就是腊月二十三,民间常说的小年。
小年的具体日期全国南北并不相同,在我们北方,明天腊月二十三,就已经是小年了,而在我们祖国的南方,后天腊月二十四才是小年。当然,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这一天起,过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厚了,大家都要抓紧做好过年的准备了。
在我们的民间习俗中,小年是祭拜灶王爷的节日,传说灶王爷在这一天,就要离开人间,飞到天上,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年的工作情况,还有每个人在这一年中的善恶行为。一直到除夕那一天,才返回人间,但有的地方说是大年初四回来。
民间有一副对联广泛流传,叫做:“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大家在小年这一天,都会祭拜灶王爷,并且还有一种独特的节日食品——糖瓜粘,小时候我们都爱吃,又硬又粘,岁数大了就不敢吃了,真怕把牙齿给粘下来了。老百姓之所以用糖瓜粘当供品,就是想封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在面见玉皇大帝,汇报人间善恶的时候,只说好事,不说坏事,这也代表了人们对新年的一种美好向往和祈愿。
在老家的时候,过年过节,母亲都会祭拜供奉在家中的保家仙,但从来没有祭拜过灶王爷,我就很纳闷,还专门问了母亲原因。原来是因为我父亲不相信鬼神,说这些都是封建迷信,所以不让母亲在厨房贴灶王爷的像,更不让祭拜。就连我母亲供奉的保家仙像,也都被父亲扔掉了,母亲祭拜的时候,也只能是心中默默祈祷,虔诚跪拜,却没有画像。但无论有没有画像,几十年来,母亲都一直虔诚地在心中供奉着这些仙家。
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感觉就像过了一个星期天。不仅仅是城市,就连农村老家,也再也找不到小时候的感觉了。
记得小时候到了小年,家里就都在忙着准备过年了。父亲到处赶集购置年货,母亲则在家开始蒸干粮。干粮的品种很多,有各种馅的菜包子,还有糖包,豆包,枣花馒头,蒸好了放在大翁里,足足够一个正月吃的。
那时候还是用烧柴的那种大锅,风箱用手一拉,火就旺起来了,过不了多久,蒸汽就顺着锅盖沿冒出来了,闻起来就很香。等母亲蒸好掀开锅盖的时候,我就已经迫不及待地等在旁边了,刚出锅的包子是最好吃的,尤其是那种挨着锅边的包子,总会糊一点,那硬硬地锅巴,又脆又香,让人记忆尤深,回味无穷。
小时候,一进腊月,就盼着赶紧过年,因此能吃上很多好吃的,有包子、饺子,还可能会有一些零食,都是最爱吃的;还能穿新衣、戴新帽,因为也就过年的时候才会买换新的;还能放鞭炮,别人家放完正挂鞭炮后,还会去捡那些没有点燃的鞭炮,拿回来再一个个地放。农村里还有很多热闹可以看,因为那时候民俗很多,公益性的表演节目很多,过年是最热闹的时候。
而现在,过年已经成了一个普通的节日,甚至普通地像过周末,寡淡无味,没有一点意思。即使回到农村老家,也就大年初一前后那两天,过了年,大家就都忙着去上班挣钱了,没有人再出来玩,更没有那些公益性的节日习俗了。
疫情三年以来,我们的年,就更没有年味了,真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从前,找回那种丢失的年味。
100年不坏
老人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