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诚 海约翰
多事之秋庚子赔款,指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九月七日东西方列强逼迫战败的清廷签订《辛丑条约》中所规定的战争赔款。因系针对庚子年(1901)的义和团运动而起,故名。
义和团扶清灭洋,滥杀教士、教民,围攻使馆,引来联军干预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在中国北方的山东、山西、直隶(河北)等地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团民们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焚烧教堂,杀戮教士、教民,围攻使馆,在华北大地上搅起一阵阵血雨腥风......列强见清廷镇压无效,并为了扩大在华利益,以及保护列国在华侨民之安全,纷纷调兵开至中国。
联军由英、美、德、法、俄、日、意、奥8个国家军队组成,故名“八国联军”。1900年6月初,各国军舰24艘聚集天津大沽口外,本月中旬,联军司令西摩尔中将所率2000名各国军队在京郊廊坊火车站受到清军、义和拳民的阻击时,沙俄海军中将基利杰勃兰特与诸国海军将领合谋攻夺大沽炮台,作为进攻中国腹地的跳板。

6月16日夜间,联军向清军大沽炮台守将罗荣光发出最后通牒,限次日凌晨2点前撤出守军并交出炮台,被罗严词拒绝。联军提前1个小时发动进攻,清军奋起反击,经1个多小时的激战,在联军坚船利炮的压制性火力覆盖下,3000守军大部战死,大沽口3座炮台相继失陷,67岁的老将罗荣光在率余部向天津突围途中不幸中弹殉职。(铁马冰河wu)随后, 天津保卫战开始。
6月21日,清廷宣布向列国开战。7月14日, 八国联军凭借火力优势一举攻占天津城,旋即在城中成立“天津都统衙门”,维持秩序,保护租界。8月4日,联军援兵陆续开至,集结兵力2万人自天津沿运河两岸分路进攻帝都北京。8月14日,一路势如破竹的联军攻陷北京。值得一提的是,联军攻打京城时,不少北京市民主动为联军提供帮助,帮其架云梯登城或售卖粮食......慈禧携光绪西逃途中派奕劻和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向列强乞和。联军在京期间,与清军联手大肆捕杀义和拳民,原本炙手可热的拳民成为大清弃子。

8月,德国陆军元帅瓦德西来到中国,9月被推举为联军统帅。各国军队也陆续增至10万人,部分北进至张家口,还分兵东犯山海关,南入保定、正定。沙俄在参与八国联军攻伐津、京外,还单独出兵17万袭占东三省。
12月,大败亏输、丧师失地的清廷全盘接受列强共同提出的“议和大纲”。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签订后,八国联军除留一部分兵力常驻北京、天津以及津榆铁路沿线外,其余分别撤兵回国。但沙俄17万大军却违反条约拒绝撤离,后更是向清廷提出更苛刻的侵略条件,激起了国人激烈的拒俄运动。

《辛丑条约》规定,清廷共计向列强赔偿4亿5000万两银,年息4厘,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亿8千223万8150两银。战败赔款银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这是一笔巨额赔偿款,使本就积贫积弱的中国更雪上加霜、不堪重负。
美国带头返还庚款,帮助中国兴办现代教育、医疗1909年,美国为了减少刺激中国民众的反对情绪,同时感于中国社会的落后现状,在中美人士的共同推动、游说下,美国政府决意“减免”其所得赔款的绝大部分,改充中国留美学生的教育费用,同时用庚款在中国大肆兴办医院、学校。

在美国的带动下,英、法 等国也相继仿效,纷纷减免或退返庚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北洋政府是参战获胜一方,故停止对战败的德、奥两战败国的赔款支付。除沙俄外,其余列强或多或少都陆续“减免” 或退回所得款项的一部或大部分。十月革命后的苏俄政府,在1920年正式宣布终止对俄庚子赔款。列强中以美国对中国最友善,不仅退回了绝大部分庚款,还帮助中国兴建了清华大学、协和医院等现代化教育、医疗机构,还用庚款充学费,为中国培养了大量英材。
庚款全部终止于1938年。列强从庚子赔款中实际索取了战争赔款6亿5千237万余两银,折合银元已近10亿。 要不是美国带头退款,其后果难以预料.....








【配图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