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黑暗”电影。
就连导演都专门发推呼吁电影院开灯,亮度不要低于14 FL。
这是一部“回归本源”的蝙蝠侠电影。
回归到蝙蝠侠原有的“侦探”属性当中,再加上反派是谜语人,一切都与“侦探”挂钩。
再加上,在北美上映,一致获得了影评人与观众的好评。
烂番茄指数与爆米花指数,都有着不错的成绩。
北美开画票房1.34亿美元,全球票房累计5.05亿(截止写稿日)。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新蝙蝠侠》都是一部票房与口碑齐飞,路人共影评人口碑一致的电影。
但是。
在看完了《新蝙蝠侠》的电影之后,我忽然觉得也许这部电影会在中国大陆上折戟,遭遇票房滑铁卢。
除了电影色调太黑之外,也与电影本身叙事臃肿有关。
更与电影所显示出来的假大空价值观,与中国观众固有的价值观更是相悖。
所以。
《新蝙蝠侠》在中国大陆,可能会出现票房估计堪堪过得去,但口碑极容易两极分化的情况。
普通路人观众:
会因为画面太黑太暗,叙事太长太臃肿,而会被劝退。
但是蝙蝠侠的粉丝:
则可能会在其中找到一种在看漫画《蝙蝠侠·元年》的快乐。
以下,将会分别从电影的叙事、人物的塑造以及背后的价值观来分析这部电影。
其中,可能会涉及到部分的剧透。
01、走在崩溃边缘的叙事
在国内上映之后,有这样一条评论:
整部电影最精彩的情节,全部浓缩在了预告片当中。
在看完整部电影之后,不得不承认这个说法的部分准确性。
因为。
在电影中,蝙蝠侠基本上都是处于一种“痴汉追踪”的状态,被反派谜语人吊着走。
这也是整部电影的主线:
谜语人吊着蝙蝠侠。
是的。
不是蝙蝠侠与谜语人的智商对抗,而是谜语人全程吊着蝙蝠侠,蝙蝠侠疲于奔跑。
就连最后的大爆炸导致海岸决堤,蝙蝠侠也没能提前拯救。
这与很多老爷粉丝印象当中,那个永远智珠在握的蝙蝠侠相去甚远,反而在更多时候,表现得像是一个肉坦莽夫。
凭借盔甲的防弹,在枪林弹雨和人群之中各种莽。
就像是开了R的蒙多一样,想去哪就去哪。
当然,也有观众吐槽,这蝙蝠侠的下巴才是硬货,近距离承受炸弹爆炸,竟然丝毫没有任何损伤。
布鲁斯维恩的下巴,恐怖如斯。
这也很符合漫画《元年》蝙蝠侠的设定。
因为此时的蝙蝠侠,刚刚成为蝙蝠侠没多久(电影设定是两年),对于内心杀意的躁动,对于不杀主义的刚刚形成,都让这个蝙蝠侠看起来十分的年轻,十分地莽。
这也是谜语人能够一直像遛狗一样遛着蝙蝠侠的原因。
而除此之外,导演还在电影塞入了其他的叙事分线:
阿尔弗雷德与蝙蝠侠的父子情感线;
法尔科与猫女的父女决裂情感线(老实说,这个设定真的挺惊讶的);
蝙蝠侠与猫女的感情线;
蝙蝠侠与生父信念的传承线;
哥谭警局、哥谭政界与哥谭黑帮的交织等等。
这些线索全部都交织在“蝙蝠侠与谜语人对垒”的主线当中。
都让整部电影看起来十分地臃肿,在中途,臃肿的内容让电影的叙事游走在崩溃的边缘当中。
因为。
导演为了能够让所有的线索得以完整的呈现,以及让故事能够看起来“正常”地发展下去。
不得不在紧张的“追凶”情节当中,加入其他线索的叙述。
而这样做的后果。
就是屡次打破观众好不容易形成的沉浸式观感,造成“追凶”紧张感的多次割裂。
这对于一部电影而言,尤其是一部带有“侦探”属性的电影而言,是十分致命的。
这也是电影院之中,在中途多次响起许多哈欠声的主要原因。
02、丰满得赘余的人物塑造
尽管承载了如此之多的叙事线索,让电影的叙事差点崩溃,但这样做的好处是人数塑造得十分丰满。
蝙蝠侠对哥谭的信念,是源自“家族传承”,源自生父托马斯维恩的信念——让哥谭重新振作起来。
所以。
蝙蝠侠不管是面对罪犯,还是黑帮,亦或者是收了黑钱的黑警,都有底线。
这也能够用来解释他的“不杀主义”。
在年轻的布鲁斯维恩看来,哥谭以及哥谭人民不过是得病了,而他只需要像身为医生的父亲托马斯维恩一样,来为哥谭做手术,就能够像拯救法尔科的生命一样拯救哥谭。
恐惧,就是他开出的药方。
而谜语人的诞生,同样也是来自“重振哥谭雄风”的理念。
因为哥谭政界与哥谭警局高层的腐朽,利用托马斯维恩的理念,来贪污原本应该运用于底层人福利的资源。
导致底层人的权益受到了损害。
作为孤儿的谜语人,在得知事情的真相之后,才有了这场针对哥谭政界警局高层的袭击。
法尔科作为“重振哥谭”洗钱的中间人,自然也就成为了谜语人的目标。
甚至还有猫女与法尔科的恩怨:源自法尔科穿上裤子不认人,有了势力之后,还反手干掉猫女母亲。
至于企鹅人?
可怜的工具人,一朝逆袭成为取代法尔科的大佬,但工具人属性太过明显,显得赘余。
所以。
电影在加入大量叙事线索,让故事内容显得臃肿的同时,也是让人物显得丰满。
因为每个人的理念,都能够从中找到起源,以及矛盾的来源。
尤其是其中被关在阿卡姆疯人院当中的谜语人,与疑似小丑的“隔空对笑”,更是让许多观众明白了谜语人与小丑的相似和区别。
在蝙蝠侠的电影当中,谜语人是存在感最低的反派。
分别在89版与95版等过场,但基本上都没有太大的反响。
而小丑。
则是蝙蝠侠反派当中人气最高、存在感最强、讨论度最高的反派。
然而,两者在形式方式偏偏又比较相似,甚至还有人调侃:谜语人就是弱化版本的小丑。
所以。
在阿卡姆疯人院当中,疑似小丑的剪影说了这样一句:
你的方法是对的。
双方隔空对笑,就像是金莲遇见了西门,李逵看到了宋江。
与法尔科、马尼罗、企鹅人等反派,只是想成为哥谭黑帮大佬不同。
两人都在哥谭当中不顾后果地造成十分恐怖的袭击和混乱,这一点两人是十分相似。
小丑。
自是不用所说,这个一出场就必有爆炸的反派,他多次出手就是让哥谭回归到混沌当中,打碎哥谭。
在《黑暗骑士》当中,蝙蝠侠就像是黑帮的达尔摩斯之间,悬在他们头上,压着他们不能乱动。
小丑的出现,就是要打破黑帮的“井井有序”,让哥谭重回混乱。
但是。
在《新蝙蝠侠》当中,能够看到谜语人是要在混沌之中创造秩序。
谜语人表现得更加像是要破除哥谭现有的腐朽,让哥谭重回秩序。
所以,他多次提到“撒谎”,就是要让底层民众看到腐朽的哥谭高层,还原公众应有的知情权。
从这一点看来,谜语人更像是因爱生恨。
因为对哥谭爱得深沉,所以对哥谭的腐朽有着无尽的失望与悲观:所有的腐朽与黑暗,都来自哥谭几大家族的传承。
“斩草除根”也就成为了谜语人的选择。
即使在电影当中,导演大胆突破了哥谭粉丝当中不成文的规定:大家都知道布鲁斯维恩是蝙蝠侠,但是我们只认蝙蝠侠。
谜语人对布鲁斯维恩的刺杀,也就显得合情合理。
03、难以与中国观众产生共鸣的价值观
通过对电影主要人物的梳理,我们能够发现其中的逻辑。
所谓信念,就是血脉的传承。
托马斯维恩要重振哥谭,于是“孤儿”布鲁斯,成了正义的蝙蝠侠;
父母不详的孤儿,成了邪魅的谜语人;
“老鼠”法尔科的女儿赛琳娜,成了“黑吃黑”的猫女。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流浪汉的儿子成了罪犯,精英的儿子还是经营,罪犯的女儿依旧见不得光,但是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蝙蝠侠的个人英雄主义,更多的也是对自我价值的探索与自我使命的践行,说白了也是白左的精英思想在作祟。
在他们看来,地方的治理,不需要任何人的参与,只需要一个或者少数的精英,就足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这一点,与同为“DC电影多元宇宙”的《小丑》所传递出来的价值观有些相似:
底层牛马都是盲目,都需要一个精英站出来领导他们。
而精英,就来自血统。
这种潜藏的价值观,中国观众怎么可能会产生共鸣?中国两千多年前就有人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所以。
总体而言,《新蝙蝠侠》是一部不上不下的电影。
其中画面太黑,会劝退一波观众。叙事臃肿,观感破裂,又会劝退一波观众。隐藏的价值观也是格格不入,也会劝退一波。
这样的《新蝙蝠侠》自然是很难在中国取得好的成绩。
这一点从票房的走势上,也大致能够看得出来。
弥敦道9号
你说是超级英雄电影吧,打斗场景略显平庸;你说是福尔摩斯探案吧,剧情又太过普通;你说是斯巴达斯克的黄暴片吧,女主的身材不如二筒!所以说,这拍的啥呀[呲牙笑]
用户40xxx16
看的都要睡着了,网上还有这么多吹的
じ★ve絡鴈醉κё♀
国人真难伺候,给你特效你又说没有剧情,给你烧脑故事你又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