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籍中将统计(1)

燕哥看历史 2024-04-20 10:54:27

1、王必成中将

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小寨村人。

1928年参加赤卫队,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班长、副连长、连长、营长、营政委、副团长、团长、团政委、副师长、旅长、纵队司令、军长、兵团副司令等职,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宣汉反“六路围攻”、长征、延陵大捷、黄桥战役、苏中七战七捷、豫东战役、莱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

建国后,历任浙江军区司令员、志愿军第9兵团副司令员、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参加了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89年3月13日在南京病逝,享年77岁。

2、王近山中将

湖北省红安县高桥镇程河村许家田人。

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师长、八路军旅长、野战军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兵团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红四方面军长征、神头岭战斗、响堂铺战斗、晋东南反“九路围攻”、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定陶战役、襄樊战役、进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南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等。

1949年10月至1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第十二军军长兼政治委员,军党委书记、重庆市军管会委员。同年12月至1950年1月,兼任重庆警备司令部司令员、政治委员。

1950年,任川东军区司令员,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政大学川东分校校长。

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上甘岭战役,曾两次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独立自由勋章。

1953年回国后,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公安部副部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军区顾问。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78年5月10日在南京病逝,享年63岁。

3、王尚荣中将

湖北省石首县人

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第九师二十五团、青年干事,红三军司令员参谋、侦察科科长,龙山独立团参谋长,第五师十五团参谋长、团长、师参谋长、师长,红三十二军第九十六师师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八旅七一五团团长,独立第一旅副旅长兼晋绥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边区绥德警备区副司令员,独立第一旅旅长,第二师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野战军一军副军长兼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代部长、部长、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2000年4月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4、田维扬中将

湖北省枣阳县吴家店皇村人。

在军旅生涯中,历任红军排长、连长、团参谋、营长、团长,八路军营总支书记、支队参谋长、支队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新四军副旅长,军分区司令员、师长等职。先后参加了鄂北起义、大冶起义、攻打长沙、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率部参加了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在山东微山湖、江苏洪泽湖等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率部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41军副军长、军长,第41军军长兼粤东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水利工程部队副总指挥、人民解放军工兵司令部司令员,总后勤部后方建筑工程部部长、贵州省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等职。指挥部队执行广东西江地区剿匪任务并解放南鹏岛,参与领导修建荆江分洪工程、海南岛海南公路建设工程,发现培养了人民武装干部典型吴兴春,率先在贵州省民兵建设中开展“五好”运动。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77年6月11日在昆明逝世,享年71岁。

5、成钧中将

湖北石首人

1927年,参加石首农民起义,次年参加反帝大同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参加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新四军营长、团长、旅长,并兼任淮南路东、路西军分区司令员。他率部转战淮南、淮北地区,深入发动群众,发展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在指挥淮南占鸡岗战斗中,一举歼灭桂顽伪军4个主力营,为发展和巩固淮南、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陈毅将军的高度评价。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五旅旅长 、华东野战军七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二十五军军长,率部先后参加苏中、涟水、宿北、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上海等重大战役,屡建战功。在渡江战役中,他指挥部队率先突破敌人10公里防线,继而率部昼夜兼程80公里,取得了歼敌主力第二十军的显赫战绩,为保证渡江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建立后,成钧历任第十兵团副司令员、华东防空部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副司令员兼华北军区防空部队司令员 、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副司令员、中央军委防空副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兼空军技术部部长、空军党委副书记。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88年8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6、刘飞中将

湖北红安人

1926年北伐军占领武汉时,在汉口加入码头工会。次年5月回到家乡,先后任乡、区农民协会主席,11月参加黄麻起义。后在家乡组织农民赤卫军,任连长。

1930年1月率赤卫军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红4军任排长、连长、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独立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1938年春奉调到新四军工作,艰苦转战大江南北,直至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曾先后任新四军第3支队政治部组织科长、3支队第6团政治处主任,江南抗日义勇军政治部主任,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第1纵队政治委员。

1939年9月因在江阴顾山战斗中负重伤,被送往阳澄湖地区,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积极组建和扩大革命武装,坚持敌后斗争。次年2月伤愈归队,任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政治部主任、救国军第5支队司令员。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6师18旅53团团长兼政治委员、第54团政治委员、旅政治部主任、旅长兼苏中第一军分区司令员,苏中军区独立第2旅旅长。

1945年春,曾组织指挥三垛河伏击战,歼日伪军1800余人,获新四军军部通令嘉奖。同年11月,任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2旅旅长。在解放战争初期的自卫作战中,率部围攻大汶口,迎头痛击进犯的国民党军。尔后南下宿北,回师鲁南,参加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等战役。期间,部队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第2师,任师长。

1948年5月升任第1纵队副司令员,同年冬,在纵队司令员叶飞因病暂离部队期间,与张翼翔等率领1纵参加淮海战役,并于11月9日将敌63军包围于窑湾,仅经8小时激战将其全歼,创造了我以1个军(纵队)歼敌1个军的辉煌战绩。

1949年1月起任人民解放军第20军军长,率部先后参加了渡江、上海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皖南军区司令员、安徽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公安军司令员、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

1980-1983年任南京军区顾问。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84年10月24日在南京逝世。

7、刘昌毅 中将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鄂豫皖红一师一团通信班班长,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五师七十五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九军政治部政务科科长,第二十七师七十六团副团长、团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侦察科科长,青年纵队第三团参谋长,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参谋长,决死第三纵队参谋长,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太行军区南下第六支队司令员,河南军区第六支队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一纵队三旅旅长,第二野战军三纵队副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铁道公安部队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旅顺基地司令员,青岛基地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北海舰队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99年11月1日在广州逝世

8、杜义德中将

湖北黄陂人

1927年参加农民协会。1928年参加赤卫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一师三团班长、排长、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政治教导员、二十九团政治委员,红三十军第八十九师政治委员,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一师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总部四局局长、直属纵队司令员、骑兵师师长。参加了长征及西路军作战。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随营学校副校长,新编第四旅副旅长,冀南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兼地委书记、冀南军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六纵队政治委员,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第十军军长,带领野战军为刘、邓大军南下部队开路,掩护野战军中原局机关和刘、邓首长前进,为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打开了通道,受到刘、邓首长高度赞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南军区司令员、第三兵团第10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旅大警备区政治委员,海军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兰州军区司令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2009年9月5日18时37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9、杨秀山中将

湖北洪湖人

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被编入红六军军部特务大队第二中队。

杨秀山历曾任荆门县独立营特务队副队长,红3军第7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第7师党总支书记,红2军团第4师党总支书记、第11团政治委员、师副政治委员。参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作战和长征。1936年12月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杨秀山先后任八路军第120师骑兵营政治委员,第358旅第4、第7团政治委员兼中共静乐、阳曲中心县委书记,第358旅副政治委员。他奉命在绥远长城内外扩大队伍,打击日寇。在开辟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他率部先后参加了“百团大战”,收复晋西北七县以及陈庄等战斗。

1941年春起,在没有团长的4年时间里,带领第7团深入敌后,先在桑干河以西同蒲路以南地区,后又进至形势极为严峻的静乐、阳曲地区坚持游击斗争。1942年10月率部护送由华中经山东、晋东南、太岳区去延安的刘少奇安全通过晋西北日军封锁线。1945年8月任晋绥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杨秀山任晋绥军区独立第4旅政治委员,第2纵队独立第4旅政治委员,西北野战军独立第4旅政治委员。在1946年11月吕梁战役中与顿星云旅长指挥独4旅于22日解放永和县城,28日与太岳部队密切配合攻取了隔县。曾率部参加吕粱战役,延安保卫战的青化砭、羊马河、蟠龙三战三捷作战,沙家店、宜(川)瓦(子街)、西府陇东等战役。

1948年,杨秀山任第2纵队独立第4旅旅长兼政治委员,在西北野战军冬季战役蒲城永丰战斗中,率部完成主攻任务。1949年2月起,先后任第1野战军第2军第4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副军长,参加了汾孝、运城、陕中、扶眉等战役和转战陕北、解放大西北诸战役和进军新疆。

新中国成立后,杨秀山于1951年1月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任高级系2班主任。1955年7月任军事师范学校校长。1958年始,先后任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院校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校部副部长,国防工业委员会政治部主任。1963年9月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主管全区部队装备、编制和行政管理工作。“文化大革命”中,遭林彪反革命集团证陷,被隔离审查。1975年,他恢复了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的职务。1977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副院长。1981年至1984年任后勤学院院长。他为我军院校建设和部队建设呕心沥血,做出了贡献。

1959、1987年,杨秀山将军先后两次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编写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负责《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战史》的具体编写和修改工作。

1955年,杨秀山被授予中将军衔

2002年11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10、李天焕中将

湖北黄安大山岗村人。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少共黄安县委委员,区苏维埃政府委员兼少共区委书记,县模范营政治委员,红四军第十二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十一师政治部秘书长,第三十三团政治处主任,红三十军第九十师政治部主任。1933年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政治部秘书长。1935年任红三十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冀中军区第九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晋察冀军区第五军分区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晋察冀边区政府公安局局长。1944年,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察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冀中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48年任华北军区第三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49年任第二十兵团政治委员。参加了察绥、平津、太原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副政治委员。1957年起任总参谋部警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副部长兼公安部队第二政治委员。1967年任第二炮兵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86年在北京病逝,终年74岁。

0 阅读:138

燕哥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