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总监事件过去没多久,百度再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这次站上舞台中央的是布局了十年的无人驾驶技术,起因是百度旗下无人驾驶业务“萝卜快跑”的相关话题连连登上热搜。
“武汉投放已有1000辆”、“单车日均单量超网约车”、“无人驾驶车抢走出租车司机饭碗”等说法甚嚣尘上,尽管百度和武汉市相关部门及时辟谣,但舆论场的热度已被炒热。
随后,连续两日百度港股盘中一度涨超12%,最高报99.5港元/股,为过去一个多月以来最高点,成交额更是此前的近5倍。
据《证券时报》报道,无人驾驶概念随后也全线走强,板块指数放量高开高走,一度大涨近3%。
虽然百度的无人驾驶技术再次登上了热搜榜,但舆论并没有因为高科技带来的高效与便利而欢呼雀跃,反而是一片质疑声。
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的焦点在于,当下这个经济大环境下,无人驾驶出租车是否会抢夺真人出租车司机的饭碗?
老百姓有这样的质疑也不是全无来由,已经有网友晒出萝卜快跑28公里的费用仅需26元,而一位武汉市民更是晒出自己7.1公里的行程一共花费了5.07元。这样的价格明显对真人驾驶出租车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不过,抛开价格因素,无人驾驶想要对真人出租车市场造成真正的冲击,还有很多主、客观问题需要解决,百度和萝卜快跑的道路还任重道远。
“萝卜快跑”爆单?其实只拉爆了百度股价萝卜快跑在“武汉投放了1000辆无人驾驶汽车,已爆单累计600万单”的消息最早是7月10号左右开始流传,随后“果然”引起了资本市场的注目,A股盘面上的智能驾驶概念股随之翻涨。
但这些消息其实是值得商榷的。
2017年,百度宣布将推出“Apollo”自动驾驶开源平台。
2021年8月,百度正式发布“萝卜快跑”。三年时间已在北京、上海、武汉、重庆等11个城市开放载人测试运营服务。
早在2018年一季度,百度便把无人驾驶业务写进了财报,此后这项业务一直是百度重点披露的内容。
不过,随后的几年,由于订单量并不迅猛,给百度营收的贡献也非常有限,萝卜快跑的发展并没有引发太多关注。
虽然今年5月份,百度自动驾驶业务部总经理陈卓表示“到2024年底,萝卜快跑在武汉将实现收支平衡,并在2025年全面进入盈利期。”
不过此刻的猛然爆发,仍然可以说出乎外界的意料之外。
事实上根据百度2024年Q1财报,萝卜快跑运营的这几年全国累计的全部订单数量是 600万单,今年Q1全国只跑了 82.6 万单。
所以说网上说传的武汉超过 500 万单,基本上可以确定是不实的。
真实的数据是,截止 6 月 12 日,武汉市所有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行车辆订单突破158 万单,过去五年累计服务198万余人次。
另外,百度过去几年累计投放到武汉的自动驾驶汽车,可以查证到的公开资料是500 辆,其中全无人自动驾驶超过300辆。至于所谓的1000辆,大概率是指今年全年预计要投放的第六代无人车的数量。
无论是自动驾驶出租车的数量还是订单量(如果估算日均订单量,自动驾驶汽车目前大约有 1% 的市场占有率),离颠覆甚至取代真人出租车市场都还早得很。
单从数据上来说,百度并没有很激进,萝卜快跑也没有真正的爆发式增长。但市场和舆论可能从来都不是理性的。
司机们的反对声背后蕴含的真正含义是工作岗位被取代,一家老小难以供养带来的恐惧感。
就在舆论争论的最激烈的这几天,百度港股股价直线飙升,单日涨幅达10%,创下过去一年多来最大单日涨幅。7月至今,百度股价已经从83.9港元升至99港元。国内股市的无人驾驶概念股们也接连迎来涨停,甚至带动了造车新势力们,小鹏、理想、蔚来的股价也跟着上涨。
瑞银目前给予百度“买入”评级,并称“百度股价受自动驾驶的士消息刺激而急升,相信反映投资者此前的低持仓及对公司的自动驾驶业务重拾兴趣。该行长远对百度于自动驾驶技术的领先地位持正面看法。该行喜欢百度长远人工智能潜力及低估值,但相信有关概念逐步转化成收益将需要时间。”瑞银美股预托证券及H股目标价分别为165美元及161港元。
所以,无论怎么看,这两天发生的一切都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资本游戏。
公众与政策对无人驾驶的态度今年Q1,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财报电话会上披露:3月初,萝卜快跑在武汉实现了7x24小时全天候运营,进一步提高了服务覆盖范围和车辆利用率。
随着运营效率的持续提升和成本降低,在不久的将来,萝卜快跑将率先在武汉区域内实现UE(单位经济)平衡。
无人驾驶出租车之所以逐渐步入人们的眼帘,来自政策方面的行业推动力明显。
近日,北京市经信局就《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对外征求意见,拟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城市公共电汽车客运、网约车、汽车租赁等城市出行服务。
北京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在关于征求意见的说明中表示,北京市将通过立法重点解决特定区域自动驾驶汽车创新活动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坚守安全底线的基础上,为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市场主体提供清晰、透明、可预期的制度规范。
上海市近日也发布了《深化推动新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举措》,其中提及谋划推动新兴产业应用场景落地,加快推进上海高级别自动驾驶引领区建设,创新车联网技术赋能,推动相关平台、功能及政策优先在嘉定、南汇、奉贤新城落地,有序开放新城智能网联汽车应用范围,开展智能出租车、智能公交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
除了政策面外,公众对无人驾驶的态度也至关重要。除了直接经济利益相关的出租车司机、网约车司机,还有行人、非机动车驾驶员和机动车驾驶员等其他道路交通参与者。当然,还有交通系统的管理者的容忍度。
比如,7月7日下午,有武汉网友发布视频称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在武汉街头与行人相撞,事故造成了部分车辆拥堵。
对此,百度方面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事故因车辆在绿灯亮起启动之际与一名闯红灯行人发生轻微接触,事故发生后我司第一时间配合警方处置,并陪同送医检查,目前正在医院进一步观察和休息。”
而在5月下旬,武汉城市留言板接收到多条针对“萝卜快跑”的投诉信息。多位市民反映,萝卜快跑在道路上运营时,出现车辆在绿灯状态下停滞不前、红灯时冲入路口中央、转弯时卡顿不动等问题。
针对这一现象,武汉经开区管委会曾回应称:经核实投诉车辆为无人驾驶车辆。不过,萝卜快跑方面随即表示这是一场混淆视听、操纵舆论的黑水军行为,平台已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萝卜快跑之所以能够在武汉大规模铺开,主要还是因其舍去平台费用和司机成本,以及24小时全天候运营带来的价格优势,其里程单价远低于城市出租车,并且对传统网约车平台也有足够的竞争力。
无论如何,作为新生事物的无人驾驶出租车,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运营或技术手段以及时间去慢慢解决。而百度和它的投资者们,显然有的是耐心等待这是个市值(目前334亿美元)翻翻的机会。
股价只管向前,百度需要回望萝卜的性价比显而易见,无人出租车可以做到7x24小时运营。而且一旦进入L4及以上级别,基本不需要人类驾驶员参与,平台因此省去很大一部分运维成本。
在体验上,不会危险驾驶、没有绕路、没有尬聊等问题,更符合当下年轻用户的诉求。在市场拓展初期,百度给出了很大力度的优惠,势头非常像网约车烧钱大战的早期。
如果大规模推广,对传统出租车、网约车市场可谓灭顶之灾。
所以这两天公众舆论的焦点也始终围绕在出租车及网约车司机有一种饭碗被抢,糊口生计遭受毁灭性打击的情绪之中。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目前我国注册网约车司机已超过700万,出租车司机也接近300万。在目前就业艰难的情况下,在大众的认知里,开滴滴、跑快递、送外卖都是下行周期、就业难时的兜底。
现在连开滴滴的兜底都无法保障,很难不让人破防。所以连360创始人周鸿祎都发视频表示“建议百度等公司可以把无人出租车卖给网约车司机,跑单收入的一部分归属车主,实现多方共赢。”
新技术来临必然有失意者。其实巨头们早就看到这里面的想象空间,比如滴滴就早早着手自己的自动驾驶业务。
从2023年4月发布了首款自动驾驶概念车到2024年4月滴滴与广汽埃安联合成立合资公司。滴滴的计划是在2025年让无人驾驶出租车接入滴滴网络,实现混合派单。
目前滴滴在上海嘉定和广州花都的示范运营区域内,可以体验到滴滴自动驾驶的出行服务。但是滴滴故事里干货很少,大概这几年滴滴几番波折下来,耽误了正事,短期内肯定是无法推出自己的无人出租车了。
此前,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未来3到5年后无人驾驶汽车将会出现在公共道路上完全取代司机。
或许因为最近的舆论风波,这份态度和决心还是要打上巨大的折扣。
一方面是社会面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总体上无人出租车的成本其实是比较贵的。毕竟与个人司机相比,如果车辆资产和损耗都由百度一家公司承担,那确实太过沉重了。
无论如何,无人驾驶取代真人司机的历史趋势看样子是不可逆转了。只是,百度作为一家科技巨头,赢了股价输了舆论事还是需要慎重。毕竟,技术只管向前,社会需要回望。
@以上内容版权归属「iNews新知科技 」所有,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