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山东泰安一个小村庄里,生活着李大山和李二河这对兄弟。
他们自小父母双亡,在父母留下的老屋里,兄弟俩相依为命,感情深厚。
李大山,这位朴实的兄长,生来就有着憨厚老实的性子,就像那片广袤土地,敦实而可靠。
他的双肩宽阔有力,那是常年劳作留下的痕迹。他的笑容总是如春日暖阳般和煦,让人看了心里暖洋洋的。
李二河长得略显纤瘦,但是头脑聪明,很有读书天赋,父母在世时,就希望二河能够好好读书,日后光耀门楣。
所以,大山为了支持弟弟李二河读书,他毫不犹豫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每天,天还未亮,他就已在田间辛勤劳作,汗水如雨般洒落在土壤里。
农忙之余,他还会去镇上找些零工,搬货、拉脚、掏粪什么脏活累活都不嫌弃。
每当李大山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看着在油灯下刻苦读书的弟弟,他的眼中便满是欣慰和期望。
“二河,好好读书,将来出人头地,哥再苦再累都值得。”
李大山拍着肩膀鼓励着弟弟。
李二河也没有辜负哥哥的期望,他聪慧过人,且勤奋刻苦。
在哥哥的全力支持下,他先是在乡试中崭露头角,考取了秀才。
村里敲锣打鼓地庆祝,李大山比自己中了秀才还高兴,他拿出省吃俭用存下的钱,为弟弟摆了几桌酒席,宴请宾客。
接着,李二河又在会试中中了举人,这下,整个村子都沸腾了。
人们对李大山称赞不已:“你这当哥的,功劳不小啊!”
李大山只是憨憨地笑着回答:
“都是二河刻苦。”
他心里盘算着要多打几份工,为弟弟凑进京赶考的盘缠。
后来,李二河进京赶考,大山小心翼翼地把银子缝在二河贴身衣服里,叮嘱道:
“二河,路上小心,走大路,住正店,不要怕花钱,别担心家里,哥等你的好消息。”
李二河哽咽着连连点头,谨记哥哥的嘱托,一路谨言慎行,果然不负众望,中了进士,还在京城为官,仕途可谓风生水起。
后来,他还在京城成家立业。
一时间,李大山家的美名远扬,人人都羡慕李家出了个进士,还做了京官,说大山要苦尽甘来了,弟弟会把他带入京城。
甚至还有不少人家主动要把女儿嫁给这个老实巴交的大龄光棍。
大山直接就和人摊牌,二河是二河,我是我,不会离开这里,要守在父母身边,虽然他们都过世了。
果然,那些人觉得大山迂腐至极,也就不提这茬了,后来大山娶了一个丑姑娘,两人相互不嫌弃,小日子过得很安稳。
再说这李二河,自从在京城站稳脚跟后,就很少回到老家。
每年过年,都是大哥李大山独自一人去给父母上坟。
村里的人们开始在背后议论。
“看看这李大山,对爹娘那叫一个孝顺,年年雷打不动去上坟,可日子过得还那么穷”
“他那弟弟,在京城享着福,也不见回来看看,更别提给爹娘上坟了。”
“那个弟弟,就是个白眼狼,自己发达了,也不管他哥哥了!”
“我听说呀,给钱大山不要,让他弟弟做个清官!啧啧啧,不为了荣华富贵,读书有啥用?”
“上坟有什么用?不上坟的飞黄腾达了,上坟的过得苦哈哈。”
各种声音此起彼伏,有的人干脆拿李家兄弟的遭遇来轻视上坟这件事。
面对这些闲言碎语,李大山总是默默地听着,从不争辩。
他心里想着:“我做这些,不为别的,只为自己心安,对得起爹娘的养育之恩。”
每到上坟的日子,李大山都会早早起床,准备好祭品。他会精心挑选父母生前爱吃的水果和糕点,带上一壶老酒,黄香和黄纸。
跪在坟前,他会仔细地清理杂草,擦拭墓碑,然后恭恭敬敬地摆上祭品,点燃香烛。
“爹娘,二河在京城忙,儿子来陪你们说说话。今年家里的庄稼收成还不错,虽然比不上富贵人家,但咱也能吃饱穿暖。你们在那边别担心,儿子会照顾好自己,娶妻生子了,都过得好呢,也盼着二河能早日回来看看。”
李大山喃喃自语,眼中满是思念和虔诚。
有一年过年,李大山像往常一样去给父母上坟。
路上遇到了暴风雪,不少人都折返回来,劝他也回去,他摇头,艰难地在雪中前行,心里想着:
“爹娘,儿子再难也不会忘了来看你们。明天就是除夕了,爹娘也需要过年的不是?”
当他上完坟回到家时,发现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原来是李二河的亲信,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大哥,二河他出事了,因为贪污被关进了大狱。”亲信焦急地说道。
李大山心头一震,如遭雷击。但很快镇定下来:
“别急兄弟,慢慢说清楚。”
原来,李二河进京做官,起初几年都还谨小慎微,兢兢业业,后来还娶了尚书的千金。
有了靠山,升迁更快了,混迹官场尝到了权力的甜头。
被权力和财富迷惑,为了快速致富,壮大自己的根基,渐渐走上了贪腐之路,没出两年东窗事发。
李大山的心被重重一锤,决定进京去看望弟弟。一路上,他风餐露宿,历经艰辛。
终于到了京城,见到了身陷囹圄的李二河。
“大哥,我错了,我对不起你,对不起爹娘。”李二河泪流满面,悔恨地直捶头。
李大山痛心地说:“二河啊,你忘了咱的出身了?咱们小时过得啥日子?咱都靠着努力熬出头了,你咋还忘了本?咱们做人要对得起良心呀!”
李二河只剩下痛哭流涕,悔恨不已。
李二河的案子牵连甚广,很多人都唯恐避之不及。
就连二河的岳丈也不敢出来帮忙。
但李大山没有放弃,他四处奔走,为弟弟求情。
只要听到一线生机,他都要去拜访,还和人家说:
“大人,您不用惧怕我这个两手空空的草根,我没有钱贿赂您,我知道我弟弟有错在先,只请您说句公道话,他在任时也是个尽职尽责的好官,只是一时糊涂,犯了错误,现在退还所有赃款,还请大人能求情给他一次机会,从轻处罚他,毕竟他还年轻。
这是个请愿书,只求您给签个名就行。”
他找遍了所有和二河相关的官员,最后拿到了张联名请愿书。
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各种困难和阻碍。
有人冷嘲热讽:“你弟弟犯下这等大罪,你还想救他?别做梦了!”
也有人故意刁难:“想要救他,先拿一大笔钱来。”
李大山没有被这些困难打倒,他坚信亲情的力量。
或许他的真诚,感动了老天,好巧不巧,大山正不知道把这请愿书交给谁时,一位曾经受过李大山帮助的官员站了出来,接过请愿书,帮他在皇上面前求情。
原来,多年前,这位官员回乡时遭遇劫匪,那天正是7月15,大山给父母上坟回来看到这一幕,当时挺身而出,救了他一命。
皇上听闻此事,念及李二河往日功绩,又看在李大山的一片赤诚之心,决定从轻发落。
大山做主,变卖了二河的所有家产,还清了贪污的银子。
李二河被释放了,可是他再也不能为官,更无言见江东父老。
出了京城,二河跪在大山的脚下,狠狠地扇自己耳光,悔恨交加:
“大哥,我空读了十几年的圣贤书!没有更懂得道理,却沾染了世俗的污秽,花天酒地里迷失了自己,我不配做人!有辱祖宗,愧对父母,最最对不起的就是哥哥你……”
“二弟,浪子回头金不换,虽然你一时走错了路,丢了官,可是你如今恢复了自由身,还有满腹经纶,定然还会有用武之地。”
经过这次风波,李二河彻底改过自新,和哥哥一起回乡下种地,过上了朴实的生活。
二河必须面对别人的指指点点和冷嘲热讽。
大山总是挡在二河前面,对那些人说:
“人呢,一辈子很长,二河他一时放松警惕,走错了路,如今他已经改过自新了,大家伙,口下留德吧!”
赋闲在家的日子,二河在哥哥身上看到了比金子还可贵的品格。
哥哥就像一片土地,供养着他的前半生。
哥哥就像一座高山,做他后半生的依靠。
只要有哥哥在,晚上睡觉都是踏实的,也许男人应该这样脚踏实体,才有可能给一个家庭如此安稳的生活吧?
二河不能这样虚度时光,他把哥哥从小到大供他读书,以及哥哥帮助乡亲的事情都记录下来,包括逢年过节祭祀祖先的事情都写下来。
一次京城里曾经在皇帝面前救二河的官员还乡来看望恩人大山。
看到了二河写的哥哥曾经的事迹,不由得深受感动。
这才是为人的根基呀!假如大宋子民以大山为榜样,还愁江山不治吗?
官员带走了二河的书稿,呈给了皇上,保举大山做太常卿:
就是总领祭祀礼仪等事务,负责祭祀仪式的规划、组织及相关制度的执行监督等,地位重要。
大山却以没读过书为由推辞了,而是把弟弟推出来,说他经过大起大落后,更能把握好自己,他又满腹经纶,会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
此时已经改朝换代,新皇帝也很欣赏二河的才华,于是重新启用了他。
二弟再次跪在大哥身前,对大哥说,想要自己去做官,哥哥必须随自己同往。
这次大山没有再推辞,兄弟俩一同去给父母上坟。
“爹娘,我们要去做更重要的事情,以后再也不会走错路了,上敬祖宗,下教百姓。”
后来,这对山河兄弟为教化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人们常说:山河无恙,百姓安康。
当然,此山河非彼山河,只是巧合而已,但是人们默认了这个巧合。
这正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无论身处何境,坚守善良与正直,终能迎来光明。”
无论您以什么方式,都不要忘记去祭奠和缅怀先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