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以质量建设为抓手,助推食用菌产业提档升级

海峡农业杂志社 2023-09-05 17:21:04

宁德市食用菌栽培历史悠久、全国闻名,2022 年全市食用菌鲜菇产量120万吨,产值74 亿元,均位居全省第一,栽培模式由过去粗放式、分散式逐步向标准化、规范化转变。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结构的不断升级,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的不断加高,对食用菌产品的品质与质量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宁德市立足产业优势,以生产基地建设为基础、以标准体系打造为核心、以质量安全监管为保障,全力提升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促进宁德市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

加强生产基地建设,为食用菌质量安全奠定基础

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市县两级陆续出台《宁德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实施“五个百”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古田县促进食用菌全产业链发展十五条措施》《寿宁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推动产业标准化发展。各地标准化菇棚改造建设工作顺利推行,古田县2019-2022年新建标准化菇棚4000多间;屏南县在熙岭乡塘后村新建现代钢架大棚10.732亩;寿宁县实施设施农业补贴、政策性保险、社会化服务等项目,推行钢架大棚替代传统老旧菇棚,改造提升菌包供应中心和基地基础设施,促成食用菌工厂化招商项目落地达产。

推动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2019-2022年期间,在全市食用菌主产区域建设31个省级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基地,示范带动全市食用菌按标生产1.85亿袋,编印发放标准化技术规范“口袋书” “手册”9800多份,指导培训133场、3100人次。在示范基地实施统一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立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质量追溯等质量管理制度,探索不同栽培模式和栽培试验,发展不同食用菌势区域,其中:古田县标准化生产主要发展银耳、猴头菇、茶树菇、杏鲍菇、海鲜菇和秀珍菇,蕉城区主要发展姬松茸,屏南县主要发展茶树菇、杏鲍菇和香菇,周宁县主要发展香菇,福鼎市和福安市主要发展杏鲍菇,柘荣县主要发展金针菇、秀珍菇。通过标准化打造,使生产基地设施化水平显著提高,如蕉城区富硒姬松茸栽培标准示范基地建成设施菇房20座,总栽培面积5万平方尺,建有一次发酵隧道1条,新建水帘菇房150平方米,同时新建后发酵隧道一条,二次发酵的工艺在菌菇房中进行改为在隧道中进行,有利于节能降耗,为高产奠定了基础。

推进质量安全公共备案基地建设。依托古田县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推出质量安全公共备案基地29个,涉及9个品种。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公共备案基地检测,定期对示范区的水源、菌筒、原料及产品进行检测评估。依托福建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宁德分中心实验室、福建省食用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提升综合检测能力。基地建设落实十项管理制度,即:植保员管理制度,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种植环境监测制度,病虫害测报预防制度,统一推荐用药制度,规范生产记录制度,农残有害物自检自控制度,统一检测标准制度,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质量安全预警通报制度。产品按照先进国家出口标准、国际法规要求施行监管,推行“两个市场、一个标准”。

加强标准体系构建,为标准化生产提供理论支撑。

加快食用菌标准化制定。在古田县成立全国银耳标准化工作组,以此为主导,逐步建立健全各类菌种栽培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工作组自成立以来组织起草制定的 “GB/T 29369-2012 银耳生产技术规范” “GB/T 34671-2017 银耳干制技术规范” “GB/T 40635-2021 银耳干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 “ GB/T 39922-2021段木银耳耳棒生产规范” “DB35/T 1096-2011 地理标志产品 古田银耳”等15项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已批准发布实施,另制定《食用菌栽培用棉籽壳》、《银耳专用术语》《银耳栽培种质量检验规程》等一系列标准。通过标准化实施,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技术培训,使广大栽培户、企业按标生产,推进银耳标准化厂房建设,改善银耳生产环境,降低污染率,提高产品优质率。到2022年,银耳主产区福古田县已建立银耳栽培专业村200多个,建立银耳标准化栽培房1.8万多间,产量达到40.06万吨,比标准实施前2010年的24.68万吨增加15.38万吨,增长62.32%。

做好产品质量安全认证。鼓励食用菌企业与种植基地广泛开展ISO、HACCP、GAP、有机、无公害、绿色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目前全市拥有食用菌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9个、知名商标13个,通过“三品一标”认证企业20多家,通过GAP、ISO及HACCP认证企业6家。生产主体严格执行国内外食用菌种植、生产、加工、贮藏、包装等方面相互配套的质量标准,形成科学、统一的食用菌质量标准体系,使生产经营各个环节都有标准可依、有规范可循。

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为食用菌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开展农残超标专项整治工作。围绕毒死蜱、对硫磷、硫丹、多菌灵、腐霉利以及矮壮素、二氧化硫等农药产品,重点对全市食用菌生产主体开展农残超标专项整治。建立宁德市食用菌生产主体名录库,下发《宁德市农业农村局关于落实食用菌农残超标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明确工作任务,将整治区域由省定4个县,扩大至全市9个县(市、区)全覆盖,同时将食用菌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年度监测计划,全年抽检175批次,其中监督抽查75批次。深入生产基地、厂房、管理房、生产车间等地,查阅菌种来源、生产记录中投入品使用情况、生产用药、电子生产档案等内页资料,督促生产主体加强质量管理,扎实做好禁限用农药监管工作,指导科学使用农药,督促生产主体落实农产品追溯管理相关制度,对没有纳入“一品一码”追溯管理的积极引导注册使用。自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出动执法人员1235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主体96家。

加强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对食用菌生产主体开展“食用菌生产与用药安全管控技术指导”专题宣传,印发《食用菌生产用药安全管控技术性指导意见》《食用菌生产与用药安全注意事项》《禁限用农药名录》《福建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等宣传海报6200多张,宣传标语140多张,印发合理用药明白纸2850张,指导培训53场次,1520多人次。指导生产主体建立健全《投入品购买记录》《用药记录》《销售记录》,规范其科学用药,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推动食用菌安全生产。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