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留下2张“废纸”,专家过来一看,发现这乃是失传多年的国宝

迷途羔羊归巢处 2025-01-16 12:56:35

【前言】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存在着一些传世的杰作,它们铭刻着时代的痕迹,目睹了文明的延续,中国画便是当中极为耀眼的存在。在中国绘画的历史上,苏轼的画作如同一颗耀眼明珠,其作品散发着浓厚的书卷气息与淡泊恬静的韵味,当中蕴含着他渊博的知识以及高雅的品格。

今儿个,咱来讲一个发生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事儿,说的是一幅苏轼那失传好些年的国宝级精品画作,历经一番曲折坎坷的命运,最终得以重现世间。这故事的背后,乃是中国近代历史变迁的一个小小写照,也让咱明白,在那漫长的时间河流里,那些散落各处的珍宝终究是会重新汇聚起来的。

【一、画中人物】

1982 年的寒冬时节,吉林省博物馆副馆长刘廼中接到邀请,去参加吉林省史学年会。在这个会上,刘廼中碰见了一个叫刘刚的中学历史老师。刘刚的父亲去世后,给他留下了一张看着不怎么起眼的“废纸”,刘刚多年来一直觉得这实际上是价值连城的宝贝——苏轼的真迹。不过,之前他找过的专家都不认可这一点,刘刚心里还是有些不踏实。偶然间结识了刘廼中,刘刚觉得自己的判断有机会得到验证了。

刘廼中这人啊,眉眼中都带着股书卷气儿,打小就对历史文物特别感兴趣。特别是中国绘画史,那他可真是啥都知道,啥都能给你说道说道。刘廼中这辈子都在搞文物古迹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早些年的时候,还参加过不少处古迹的抢救性挖掘呢,对古代那些珍贵文物的鉴定,他也是做得特别熟练。他学问大,品德好,威望高,在当地那可是很有名望的一位学者。

还有一位关键人物,那是楷书领域的大师金意庵。金意庵可是咱吉林省响当当的书法家,他的楷书水平那可是出神入化,写出的楷书刚劲有力、气势雄浑,在书法圈里也算是颇有名望。他和刘廼中是相交多年的好友,他俩常常在一起探讨交流书画方面的技艺。

【二、藏画由来】

1982 年一个寒冷冬日,刘刚前去拜访刘廼中,没一会儿,两人就变得热络起来。刘刚随后向刘廼中道出了自己的困惑:自家有一幅祖传古画,他一直觉得那是苏轼的真品,可其他专家却都不这么认为。于是,刘刚恳求刘廼中帮着鉴别一下这幅画的出处。

原来啊,这幅古画是刘刚他爸刘忠汉留给刘刚的。刘忠汉原先在北京上班,可后来工作单位出了状况,没办法只好回到家乡。在刘忠汉的那些遗物当中,刘刚发现了这两张挺破旧的宣纸,就一直把它们当废纸放着。

有一回,刘刚无意间翻了翻这两张薄薄的纸,惊讶地瞧见上面好像有小楷写的字,还能隐约看出一些诗句来。这下刘刚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他去找了当地的一位文史老师请教。那位老师没给出明确的答复,只是提议刘刚一定要仔细地把这两张纸保管好。

“这画的来头可不一般呢,说不定还真是您父亲讲的苏东坡的作品哟!”老师猜测着说,“想当年,您父亲能够接触到这样的珍稀物件,恐怕只有在紫禁城才有可能吧。”

原来呀,刘刚的父亲刘忠汉,曾在紫禁城待过一阵子,专门负责照料溥仪的日常生活。有人就琢磨着,这幅画没准儿就是从那地方流出来的。

【三、真伪功夫】

刘刚忽然对这幅画的来头兴致勃勃,赶忙在夜里请来了几位文物鉴定的行家。可谁能想到,这几位行家瞧完之后,纷纷认定这不过是个假货。

刘刚那是失望透顶啊,可心里头还是犯嘀咕。他打心眼里相信父亲的为人,觉得父亲不可能平白无故地忽悠自己。这好些天,刘刚来来回回地端详这副画,老是觉着凭父亲的学问,咋可能看岔了呢。

“这幅画瞅着颇具苏轼的韵味,那字迹也透着股浓浓的年代气息。就算它不是原作,那也绝不是一般人能画得出来的。”刘刚喃喃自语道。

终于,在吉林史学年会上,刘刚结识了刘廼中,他觉得自己看到了破解这个谜题的曙光。

第二天,刘刚谨小慎微地把画带到了刘廼中家里。刘廼中神情严肃地将古画打开,在窗边的亮光下仔细地查看。

瞧那画上,墨迹雄浑有力,笔锋刚劲。山石的渲染浑然天成,树木的枝叶描绘得极为细致且生动逼真。题款处“中山松醪赋”这四个小篆字,简直是入木三分。

“哎呀,这幅画可不是一般人能画出来的!”刘廼中不禁赞叹道。他觉得,这幅画的笔法极具个性,除了苏轼还能有谁呢!

为了做到毫无差错,刘廼中把好友金意庵给请了过来进行鉴定。金意庵在当地那可是相当有名的书法大师,对苏轼的笔迹熟悉得很。经过仔细对比之后,他也肯定地表示,画里的小楷字迹跟苏轼的笔迹极为相似,能够断定这就是苏轼的真迹,不会有错!

“哎呀,原来这书里苏轼的《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就是那幅早就失传了的著名作品啊!”刘廼中高兴极了。

【四、画中传奇】

经过鉴定确认为真迹后,刘廼中对这幅画愈发喜爱。他仔细地探究了这幅画的来龙去脉,一个令人吃惊的故事就此展现在人们眼前。

原来,《洞庭春色赋》是苏轼在被贬往岭南的途中创作出来的。在1049年,由于仁宗时期朝廷政事纷争不断,苏轼遭到贬谪,心情十分郁闷。就在这时,他在河南的一家客店里挥笔创作了这幅流传后世的杰出作品,借诗画来排解心中的忧愁。

此后,这幅著名的画作被明代的文臣李东阳等不少人收藏过。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它被收进了皇家宫廷之中。1840 年往后,溥仪把这幅画搬进了紫禁城小心地收藏起来。辛亥革命发生后,冯玉祥把溥仪赶出了宫,这幅画就又不见了踪影。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日伪满当局把溥仪扶植起来,建立了伪满洲国,这幅画又到了溥仪手中。1945 年,日本吃了败仗,溥仪慌忙逃跑,这幅画就被留在了伪满皇宫。刘刚的父亲刘忠汉那时在伪满皇宫干活,瞅准机会把画拿了出来,交给刘刚和他母亲保管。经过刘廼中的鉴定,这幅画曲折的经历总算被大家知道了。

【结语】

验证一幅画是真是假,探究它的出处,这可是得有很强学术能力才能干的事儿。刘廼中靠着自己对书画的高超鉴赏水平,再联系上刘刚父亲的相关情况,最终找到了那幅失传已久的苏轼真迹,给学术界带来了非凡的贡献。

1983 年,经由刘廼中和金意庵的牵线搭桥,刘刚痛快地把《洞庭春色赋》捐赠给了吉林省博物馆用于收藏。这下,文物总算回到了家乡,给后人留存下了中国绘画的珍贵宝物。在捐赠完画作后,刘刚还获得了博物馆的奖赏,心中满是感慨。

一幅画,牵系着中国好几代人的命运走向。我们既为古迹的坎坷遭遇而慨叹,就更应珍视那些传承下来的文化珍宝。要想国家兴盛,必须先让国家强大起来,只有这样,国宝才能回归故乡。苏轼的画作得以重现世间,这也让我们瞧见了民族复兴的曙光!

0 阅读:0
迷途羔羊归巢处

迷途羔羊归巢处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