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东泰安一位26岁小伙因“陪爬泰山年入30万”登上热搜,引发全网热议。这位名叫小陈的年轻人原本是体育专业毕业生,去年开始转型做全职“陪爬员”,白天收费600元,夜晚涨到700元,顾客以20-35岁的女性为主。他每天最多要爬三趟泰山,除了帮游客背包、搀扶,还要兼任导游和心理疏导员,甚至扛着体力不支的游客冲刺最后1000级台阶。随着订单爆满,小陈的团队已扩张到50人,高峰期服务排到五月,但高强度的工作也让他的膝盖出现严重磨损,直言“现在靠意志力撑着”。
看似轻松的高收入背后,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小陈的陪爬服务远不止体力支持——他会提前规划“懒人路线”或“挑战路线”,用折叠担架和葡萄糖片应对突发状况,还会用趣味游戏缓解亲子家庭的疲惫。95后陪爬员杨女士则开发出“治愈系服务”,专门开导失恋游客,有人下山时甚至主动给500元小费。这些创新让陪爬从单纯的劳力活升级为“情绪经济”,有游客评价:“就像带着会讲段子的保镖爬山,安全感爆棚还能涨知识”。
不过争议也随之而来。医学专家警告,频繁负重登山会导致半月板不可逆损伤,像小陈这样日爬三次的强度,相当于普通人半年的运动量。同行颜先生坦言,年入30万确实夸张,但月入1.5-2万很常见,他自己就接过近百单,有时凌晨还要背着游客摸黑下山。更棘手的是行业乱象:某些平台虚假承诺“100%登顶”,实际上连急救证都没考过的新人就直接上岗,夜间服务的安全隐患更令人担忧。
值得关注的是,这个新兴行业正在自我进化。头部团队开始要求持导游证、急救证上岗,泰安本地已出现专业化公司,不仅对陪爬员的颜值、沟通能力设门槛,还计划引入外骨骼机器人分担负重。
清明节将至,泰山即将迎来客流高峰,或许这场关于“青春饭”的讨论,正是服务业转型的鲜活样本——当传统导游遇上Z世代,连爬个山都能卷出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