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一定要考名校,不考985和211不如不考”,这句话相信同学们都听说过,这就是最初的考研名校论。这句话或者相似的话其实是非常洗脑的,听起来让人觉得考研一定是非名校不可,考研只要报的学校好就是对的、值得称赞的。
但事实确实是如此吗?恐怕和你想的是大相径庭。很简单,全国一共864所研究生招生单位,其中985和211研究生招生单位共计127所(包含分校在内)。这也就是说,在少数能上岸的同学中,大部分同学的归宿就是双非高校,那为什么不能报考双非高校呢?
最让人触动的回答首先我们要承认的是,报考报考名校、尤其是顶尖的985高校,是一件有梦想、有志气、有勇气、值得让人鼓励的事。而且如果能够成功上岸,也是最完美、投资回报率最高、最值得称赞的事。
也正是如此,每次遇到“考研一定要考名校,不考985和211不如不考、报考双非高校没有意义”的论调,确实很难找到比较痛快的反驳理由。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那就是报考名校不等于考上名校。
为什么不报考名校、为什么要报考双非高校?上面图片是见过的最让人触动的回答了,就像图片中地同学说的一样“倒在考研各个环节的同学给不会到处发声,失败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也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这就是考研残酷的现实,报考名校容易但是想上岸名校就难如登天了,报考名校不等于考上名校,而且事实上名校的竞争是最为激烈的,报考名校的同学大部分都要面临着失败的结局。
当你失败的时候,没有人会在乎你报考了什么学校,也没有人会记得你是否报考了名校,考研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考上就是考上、失败就是失败。失败没人在乎、痛苦这些人也不会替你承担,那么为什么要在乎那些人“考研一定要考名校,不考985和211不如不考、报考双非高校没有意义”的论调呢。
考研并不是非要考名校其实在考研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每年都有很一些同学在择校的时候感觉是非985不可,到报考的时候又觉得211也可以,等到初试结束之后又感觉双一流也能接受,分数一下来只要有学可上就谢天谢地了。
这就是很多考研人的真实写照,这些年也见过很多同学后悔自己报考的目标太高了,明明换一个学校就能上岸的。但是结果就是结果,考研不上岸,等于一切努力都白干,一年的时间成本是非常高的。
所以,考研并不一定是非要报考985和211名校,而是要参考更多的要素,要结合自己对未来的规划来进行报考。单从分数上来看,考得好都不如报得好,同层次的高校相同专业难度也会大相径庭。
结合自己未来规划来进行考研,你会发现985和211并不是一定要比双非高校好。比如你未来想考公务员,那么专业才是最重要的,专业直接决定了你能报考岗位的数量,也决定了你上岸的难度,反而不会有学校的限制。
比如如果你想进医院,你会发现选好学校不如选好城市,如果你想进某个医院,那就在这个医院所在的城市选报学校。如果你想就业进大厂,不妨南邮、杭电等这些双非高校来曲线实现目标。
总结所以考研并不是一定要报考名校,考研不是考给别人看的,报考再好的学校也不如实实在在的上岸。回顾这几年的考研,也会发现其实双非高校的报考热度是在逐年提升的,甚至还会有不少同学“逆向考研”,本科985和211高校考研的时候报考的双非高校。
这些同学为什么要这样报考?理由很简单,因为报考双非高校也能达到他们的目标。或是为了考公、或是为了感兴趣的职业、或是因为喜欢某个城市、或是单纯的就为了能够上岸。毕竟考研失败,所有的苦楚就只有自己品味。
关于考研的其它问题,都可以关注、私信咨询作者。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在下方点赞、分享以及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