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古玩市场,95%的藏品都是赝品,甚至100%都是赝品

天凉说文化 2024-06-01 01:31:32

在当下,越来越多的人跃跃欲试想进入艺术品市场。然而,不同角色的人进入市场的心态也不同。较为明显的两种心态是收藏和投资。

对于那些出于对艺术品的保护的人来说,他们觉得抱着收藏的态度去购买艺术品才是最正确的打开方式。他们认为以投资为目的进入艺术品市场势必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然而,对于以收藏和投资两种不同方式进入艺术品市场的买家们来说,我认为没有必要扬此抑彼,买家们的行为都是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来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在现代社会,闭门谈艺术品的价值多寡是没有意义的。当然,只注意价格的演变去制造价格的趋势而不顾艺术品价值的判断,也是不会成功的。

买家、藏家以及市场从业者无需担忧市场的价格、趋势跟艺术品的价值判断。拉长时段看,两者是合一的。

对于绝大多数公众来说,判断艺术品价值的标准就是价格。“上亿,大家就觉得是好东西;几万块钱,大家就认为这件艺术品一般。”

但这是不应该被批判的一个现象。要相信市场对价值判断的能力,相信市场价格的标签,因为市场反映的是大多数人的价值判断,是根据价值来的。当一个价值判断在大多数人手上掌握的时候,它是有价值的。

做艺术品收藏,一定要对艺术品这种非标准化的属性有充分的认识。

这里边既充满了机遇,又有各种各样的风险。

在古玩艺术品市场,有一些荒谬的言论流传甚广。比如有人声称,顶级拍卖公司的拍品成交价不能作为古玩艺术品定价的标准。

这种观点非常荒谬!说这种话的人有的还是大型拍卖行的老总,真是悲哀!拍卖行自己否认自己的市场赋值能力!说这种话的人,其内心意图是想垄断市场。

古玩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事关我国古代先人创造的灿烂文明能不能得到传承与发扬。然而,纵观现在的古玩市场,对古玩艺术品的鉴定与欣赏简直是一塌糊涂。

很多人对古代器物的鉴定,基本依靠一些非本质性的元素来判断,比如:传承有序、海外回流、大藏家旧藏、曾经高价位成交、器物表面的新旧等等。

在这种局面下,古玩市场乱象频出,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状况令人担忧。

要实现古玩市场的良性循环,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普遍提高收藏爱好者的鉴赏水平!只有成熟的消费者,才能造就成熟的市场!为了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眼力,大家首先要破除的,就是充斥于艺术品市场的荒谬言论。

古玩市场太需要来一场思想解放了!

逛地摊是一种很特别的群体,他们执着且自信地收藏着大量的赝品。

然而,他们缺乏基本的专业常识,收藏方法不正确。收藏必须要有专业路径,如果路径不对,就不可能买到真货。

有很多酷爱古玩的人认为在地摊上能够捡漏,其实,地摊的货早就被精明的商家筛选无数遍了,根本不可能留下“国宝”。

我认识一位老先生,他从书本中学了一些识别古玉真假的方法,便认为具备识别真伪的能力了,每个周末必到地摊上寻宝。

发现造型、风格与书中图片相似的,便花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买回来。据老者说,一年内能够在地摊上买到数十件国宝级的精品。有时发现重样的第二件时,也立即买到手,生怕被别人抢了先。

其实,只要发现地摊上出现重样的第二件,就已经说明,先前买的第一件肯定是赝品。

因为古玩的稀缺性决定了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同一地点出现第二件。然而,老先生坚持说,不可能的事情在他的身上就可能发生。

古玩市场经常会遇到主动搭讪的游商,他们谎称手里有出土的古玩,一旦发现目标,便过来纠缠。如果对方感兴趣,他们会带买家到他们的住处,开始讲故事。

由于他们兜售的普遍是高仿品,鉴定难度较大,所以他们允许先鉴定再付款。如果第一次交易成功,买回来后得到了某些玩家的认可,买家往往误认为这伙人的东西都靠谱,于是陷入更大的骗局,放松警惕,投入巨资,越买越多。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有一位民营企业家自从沉迷收藏,前后投入了6000万元,买了几百件假古玉。

最后发现地摊上出现大量类似的玉,只卖几百元,才幡然醒悟,从此远离收藏。瞎编故事是普遍的欺骗手段,其目的是证明卖的假货是真的。

古玩行家具备丰富的交易经验,凡是在收买古玩时,只注重验证器物的真伪、品相和年代,绝不听信任何故事。

如果发现卖家企图叙述来历,行家会立即制止,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对方干扰注意力。

然而,对于外行来说,很容易轻信故事。

例如,有人谎称某件乾隆官窑瓶是从李莲英家里流散出来的;有人说老家盖房时挖出来几件宋代瓷器;还有人在老旧的红木盒里装进假古玩,外包装上写着“文物南迀,蒋总统中正签”的封条。离奇的故事五花八门,天花乱坠,目的就是为了卖假骗钱。

在古玩艺术品市场中,我们需要摒弃那些荒谬的言论和做法。只有提高收藏爱好者的鉴赏水平,才能保障古玩市场的良性发展。



0 阅读:0

天凉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